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7362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实际.程媛媛doc.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实际,转换思路浅谈三峡民间美术的开发与利用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级中学 程媛媛 电话:13609452290 美术学科我是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在近三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感触到美术教育在农村初级中学是个极其薄弱的环节。美术课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美育的主要实施手段,在农村中学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实在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现正值教育大变之时,农村美术教师应抓住机遇,立足实际,转换观念,积极变革。现就如何开发利用身边的民间美术作简单的阐述仅供同仁们参考:一、三峡民间美术开发的意义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美术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在面临多元文化的美术创造态势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我们应该站在传统与现

2、代的交汇点上,肩负继承与创造的双重使命,深掘三峡美术教育发展的源泉,真正开发我区的民间美术的优秀文化资源,为三峡民俗文化的拓展和创新创造积极的价值。在农村学校去挖掘三峡民俗艺术以此发展提高农村美术教育工作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是压在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肩上的一个重担,也是全体教育同行责无旁贷的重任。二、三峡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我们三峡人世代生活在这大山大江,风繁物茂,地理环境复杂,生活习俗丰富的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融的渝东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使我们逐步形成了合符于自身物质与精神需要的审美,三峡民间美术家用真诚的情感把时代,民族的精神融合,构建出符合三峡地域文化情致的审美

3、,其审美特征如下: 1.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 咆哮的峡江水,怒涛奔涌,一泻千里。博大神秘的丰都鬼文化、粗犷深厚的涪陵江边石刻、挺拔俊逸的忠县石宝寨、矫健雄奇的云阳张飞庙、沉雄博大的奉节夔州文化和壮观神奇的巫山悬棺、岩画等数千里宏大浩瀚的三峡文化,巧妙而深刻地展示这种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是豪放俊逸的艺术美再现,是三峡人阳刚之气与壮丽神奇的三峡美相交融的绚丽文化。 2.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 在长江两岸苍翠连绵的山峦中,纵横交错的溪流、山地、田野、农庄形成三峡自然与人的和谐的佳景。风光明媚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树木、奇形壮美的山石、较肥活的山地、农田等自然环境所提供的丰富自然美熏陶、养育,塑造了三峡人

4、细腻、柔情、丰厚、温情的品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在三峡,梁平县和开县的蓝印花布流传民间而闻名,制作方法比较传统,常采用纸版、木版、皮版雕刻图案,印刷彩色一般自配,图案印制在较细的纯棉布上,图案常有林木花果、飞禽走兽、龙凤麒麟、鱼类昆虫、日月星辰、仙山琼阁,以及人物神话等,可印制出罩帘、床帘、床单、台布、枕巾、围腰、衣料等品种,甜甜细美的蓝印花布无不反应着这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 3.粗拙之气的古朴纯厚美 在远离三峡的崇山峻岭,自然环境尚差,缺少与外界交流的广阔深远的大山里,居住着劳动、生活、服饰、情感、信仰、风俗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古老民俗风情的三峡人。他们用简单、粗糙的生产与生活工具,用

5、纯朴的思维方式,用坚毅而虔诚的性格与大自然抗争,经受着大自然的锤炼。他们言谈朴实,性情纯朴、持重,热情好客,讲究礼义,民俗传统深厚。这里的民间美术如桃花刺绣、剪纸、雕刻等都展现了古朴纯厚的民俗美。挑花“围腰”是一件造型新颖别致,舒心醒目,构图既严谨又随意的巫溪桃花围腰,作者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图案有龙、凤、锦、鸡、蝴蝶、石榴、花草等,除围腰上粉红色、绿色、金色、红色色边装饰处,所有图案均用纯白棉线,运用经纬法挑钩在蓝色棉布上,基本技法较为简单,但形象造型极为生动,天真纯厚,极富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有儿童画造型特征之感,其形式构成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特点,即:外形方圆直曲的形式美,运用阴阳线技法构

6、成黑白对比,使图案组织变化统一,疏朗、匀称,给人以恬静、怡然之感。图形所传达出的寓意有象征爱情的龙凤,有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有象征美好生活的锦鸡、花草,生动地体现了三峡广大劳动群众、亲切、纯真、直朴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在三峡还有许许多多象这样直朴淳厚的民间艺术品 三、发挥民间美术传统的导向功能,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三峡民俗文化永远是我国美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其精华纳入美术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学生对三峡民俗文化的认识由浅人深,使自己保持一种明澈的心态,真正贴近三峡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创新构想。我们在开发三峡民俗

7、文化资源上,传承与超越才是顺势而合的最佳之道。传承,就是需要对三峡民间美术作深层的理解,只是对三峡民间美术的图解和直接借用。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和研究三峡民间美术,真正领会它的精神内涵。超越,就是在美术教学中对三峡民间美术肯定和研究的同时,还要不囿于其文化的樊篱,从三峡民间美术的内在本质出发,结合本地区教学实践,实事求是地对我区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革,深掘三峡民间美术的丰富内涵,通过深层的理解,因势利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发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进入艺术的再创造。要多方面去借鉴和结合三峡民间美术的创作经验,在传承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三峡民间美术的本质内涵,并赋予它崭

8、新的艺术形式,才能实现真正的超越,使三峡民间美术在我区美术教育中展示出无限生机。在美术教学中重视三峡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感性直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审美情感的愉悦体验,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自觉参与的审美过程。学生通过对所在地区三峡民间美术的认识,面对秀丽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来探究、尝试审美实践性的设计创造体验,将本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三峡民间美术的深刻内涵映人心田,从而真正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中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 开发三峡民俗文化资源,是一个消化其精华的过程。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往往习以为常,不去深究,因

9、而很容易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了解上,对本质却没有深切的认识。要想真正了解三峡民俗文化,就应该深入乡间、田野进行考察、调研、收集和整理,认真研究本地区或家乡的民间美术作品,虚心地向当地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或民间艺人学习,切实地了解和把握三峡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技艺、情趣和品味等,从而获得真知。既要吸收三峡民间美术的质朴、纯真的风格,又要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呈现出美术创作的崭新形象。三峡民间美术不仅为我区美术教学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情感和想像的原动力,即源于生活的审美理想。尽管在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民族图案、剪纸、拼贴等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有相似或借鉴之处,但

10、由于教学重在探讨三峡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规律、艺术精神以及形式因素等广阔领域的研究,因此所产生的审美功能与价值已远远超越三峡民间美术的浅表层面的影响,这种结果必然使三峡民间美术的内涵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实现和功能的现代转换。四、三峡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及要求美术教育的趣味性来自感性形象性,美术教育的过程始终伴随着生动可感的形象,一切都是通过艺术的形象来体现的,离开了艺术形象就不可能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美术教学中的各类课业,都必须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性,这是美术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最能体现三峡民间美术作品和实物展示给学生,极易唤起学生的美感。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姿多彩

11、的民俗故事,峡江传说,如“纤夫石”、“巫山神女” “大禹开江”等等,使学生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三峡民俗优秀文化的滋养。这些对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均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还可以直接请当地的能工巧匠到课堂上表演刺绣、剪纸、印染、编织等技艺,(如万州的巧大嫂)起到传播三峡民间美术的作用,同时在审美愉悦体验功能上激发学生对三峡民间美术的兴趣、关注和探究。在这样良好的审美愉悦体验氛围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围绕着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实际出发,即结合学生既有的需要、兴趣,唤起他们生动活泼的审美创造活力。在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材料工具的准备上适宜采用就地取材

12、、变废为宝的原则。我们应转换思路,在课堂上加大泥塑、编织、剪纸、陶艺、蜡染等民间美术的比重,充分利用农村常见废弃闲置资源,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对于缓解材料工具问题所带来的困难压力将会收益明显,对于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方面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挖掘本地美术教育资源的还可以通过学校与本地工艺美术手工作坊联手合作的方式共同发展本地区美术教育事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的手工作坊,将书本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让美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另外农村美术教育在内容上加大对民间、民族美术的渗透,这对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对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将这些如:剪纸、泥塑、编织、刺绣、等农村中耳闻目染、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引进课堂对于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文化传承和开拓教育教学资源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三峡民间美术资源开发予以关注的同时,还应继续努力去开掘其深层内涵和内在本质,并将其积极的文化功能渗透到我区美术教育之中。在此意义上说,三峡民间美术恰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它必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