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6706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家乡的风俗.妙析教材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 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 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 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学习 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一些民风民俗 的特点,而且对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二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

2、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 与地域性有关。通过比照、背古造、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Y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2.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技巧,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 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学会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回忆丰富多彩的节FI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 源、传说、习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

3、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难点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 的感情。w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课时安排我立即奔下楼,恰好看到一支穿着奇特衣服的队伍,他们有的举着狮子,有的胸前挂 着锣鼓,还有一个戴着很大的罗汉面具的领头人在队伍前面走。他们每到一个单元门口,就麟里啪啦地放一串鞭炮,兴高采烈地敲起锣鼓,刚劲有力 地舞动狮子。而那个领头人就在前面一手举着彩球,一手拿着拂尘,

4、在引逗着狮子,而狮 子就在后面嬉戏追逐。我觉得特别好奇,随着一大群人跟在这支舞狮队后面,顺着小区各 条街道跑了个遍,还害得爸爸妈妈找了半天。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正月十五要舞狮子呢?妈妈说和吃元宵、放烟花一样,都是在祈求来 年能够幸福、团圆、平安!都是喜庆吉祥的风俗习惯。 教师点评,提出优点,指出缺乏。 观看舞狮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狮动作描写。(2)出示修改后作品:春节舞狮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吃元宵、放烟花、赏花灯等风俗,但我更 喜欢的还是看家乡的舞狮子。还记得几年前的元宵节,我刚从双塘村搬来小区,以为看不成舞狮子了,却没想到小 区里到处张灯结彩,烟花绽放,非

5、常热闹。我立即奔下楼,恰好看到一支穿着奇特衣服的队伍,敲敲打打地迎面走来。他们有的 胸前挂着咚咚作响的大鼓,有的手里拿着锵锵有声的京锣;还有个穿着不一样的领头人, 他头上戴着一个笑眯眯的大面佛面具,一手执着红拂尘,一手握着旋转彩球,走在队伍的 前面。跟在他后面的是两个穿着绿色灯笼裤和金爪蹄靴的人,他们藏身在色彩斑斓的狮子 被里,一个人站着将狮头高高举起,一个人弯腰紧随其后摆动着狮尾。我突然欣喜假设狂地叫喊道:“舞狮子的来了!我不由分说地一头钻进人群里,紧紧 跟在舞狮队后面。他们每到一个单元门口,就唯里啪啦地放一串鞭炮,兴高采烈地敲一阵锣鼓。那个领 头人那么在前面引逗着狮子,只见他挥舞着拂尘,时

6、而将旋转彩球举过头顶,时而又低身伏 地;时而向左摆摆,时而向右摇摇。彩球也随着他的晃动,发出阵阵悦耳的铃声。而那头 威武勇猛的雄狮也随着他的动作,对彩球紧追不舍,一会儿上跃下扑,一会儿左翻右腾; 偶尔还会挠挠痒、舔舔毛。随着他们翻转腾挪的动作,狮子喜怒哀乐的神态也被展现得惟妙惟肖,活像一头真正 的雄狮,特别惹人喜爱。我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这支舞狮队顺着小区各条街道跑了个遍,还 害得爸爸妈妈找了我半天。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正月十五要舞狮子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道:“舞狮 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和吃元宵、放烟花一样,都是在祈求来年能够团圆、平安,都是吉 祥喜庆的风俗习惯。”我喜欢看舞狮这欢腾喜庆的热

7、闹气氛,更爱这舞狮的美好寓意一一国泰民安,吉祥如 意!愿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都向着红红火火出发,期待来年大街小巷,锣鼓声声,一起 再观这精彩绝伦的舞狮!前后比照发现,描写舞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写具体。(出示思维导图)舞辨队伍装扮行狮队伍动作观众反响教师点评,小结写法:在写作时抓住舞狮场景作为描写的重点,详细描写了舞狮人的 动作。运用生动的词汇,把舞狮热闹欢腾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2. 写特色,把内容写具体。(1)出示学生2原文及教师旁批,学生根据教师旁批再次修改。火把里的中秋故乡具体指的是哪个 地方呢?没有点明。“火把在手中点燃,火光照着我的脸啊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在我的故乡,它可是

8、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呢!我们兄妹四个一人抬着一个桌角.把桌子撮到浣子里.以备吃月制作火把的过程也是 习俗的一局部,可以 简单地写一写。饼之用,带完枪后我们四个抢着去找麻祜、黄蒿、稻草等制成丈余长的 大把放在家门口筝待着夜泵降临。“吃月饼喽!”我们坐上四角桌喝着新收豆子磨出来的豆浆,打火把是全文的重 点.要紧扣中秋的特 色将爆火把写具体。吃着月饼,看着吴削伐桂,可开心了! 一吃完我们四个就成成看去打 火把,奶奶刮了一下我的鼻尖:“走,我们去打火把!”我们笑着 奔去了刖收过的田地,举着火把等衫舍给我们点着。“哦,烧起来 了!” “哇!”我们激动地尖叫着,唱着歌,火光里洋溢着笑声,寓意 者今后

9、的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旺!烧完火把的我们,借着夜获去别人家的农田里“摸秋”,我们大气儿不敢出夸腰换索着棉桃。得找到七个.每一个都带回到家门旁,踏月回家和中心关联 不大。可刑去。每取一个棉桃就揉一下眼睛,寓意从今往后眼睛明亮!我们踏着月华走街串卷,咚咚呛呛,边走边藏,乐此不疲,直到深夜尽兴方归。(2)出示学生修改全文。火把里的中秋“火把在手中点燃,火光照着我的脸啊”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在我的故乡小 庙,它可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呢!在这里有个特别的习俗一一打火把!爸爸曾 说他童年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 听说是为了纪念红巾军起义,于是中秋打

10、火把就这样流传下来了。今年中秋也不例外,刚吃完午饭,我们兄妹四人就抢着去找麻秸、黄蒿、稻草等材料。 找全后席地而坐,制作了起来。我先把稻草整齐地在地上铺成一个长方形,再将黄蒿和麻 秸摆放在第一层稻草上起到定型作用,然后再找一个足够长的粗树枝放在中间,做手柄, 之后再铺上第二层稻草,最后就用稻草编织成绳子将火把捆成型。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如果是平年的话就要扎十二道腰,要是闰年呢,那就要扎十三道腰!丈余长的火把制成了! 看着我手中的火把,我满心欢喜地举着、跳着,快点吧,时间再快点吧,快点到晚上,快 点烧起火把田埋间的秋风,带着我对中秋夜的遐想洒满田间。“吃月饼喽! ”妈妈的一声喊打断了我美好的畅

11、想,我小心翼翼地抱着我的火把快步 向家走去。我们坐上四角桌喝着新收豆子磨出来的豆浆,吃着月饼,看着这秋月,吹着秋 日的晚风,我更加期待晚上的打火把了。吃完月饼我们四个就嚷嚷着去打火把,奶奶刮了 一下我的鼻尖:“走,我们去打火把!”我们打闹着出了门,拿上我们的火把,奔向前不久丰收完的空场地,举着火把满怀激 动地看着爸爸给我们点着。“哦,你们看,快看我的烧起来了,瞧,多漂亮呀! ”大家手 里各执一个火把,就像一条中国龙,有着豪情壮势还有凌云壮志!我高兴极了,一时竟不 知道干什么才好。看着哥哥姐姐们都甩着火把转圈圈,我也学他们甩了起来,我们激动地 尖叫着,唱着歌。透过熊熊燃烧的火光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异

12、常开怀,每个人的脸颊都红通 通的,我想这就是幸福的笑容吧!我把火把举向天空,在火光的映衬下,皎洁的月亮也变 成了火红色,异常美丽。我脱口而出:“哈哈!月亮也被烤红了脸!最后我们将火把头 对头地放到地面上围成一个圈跳起舞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想我们今 后的日子一定会像这火一样红红火火,越来越旺!好一个红红火火的火把里的中秋节啊!教师点评: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讲述了中秋这一天的特色活动,通过扎火 把、打火把等细节的描述,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绘声绘色地再现了中秋当天的精彩情 景。整篇文章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四、修改习作互赏评提供交流写好习作的小建议。1.

13、出示评价表,对照修改并自评。2. 将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板书设计习作:家乡的风俗抓重点写特色2课时第一课时5x质、课时目标1. 交流自己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 结合白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3. 回顾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W重点难点重点交流自己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难点回顾木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14、(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表达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瞰田螺 的习俗。(逐一出示相关内容)3. (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 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4. 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 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 理解)5. 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

15、了人们的生活 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 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二、展示图片,了解风俗1. 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我们 一起来看看这些节FI的风俗图片。(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 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图片)2. 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3. 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拟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图片,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 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 地方的风俗?4.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 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 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2. 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 的内容。3. 确定写作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1)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 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先介绍了老北京春节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