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6152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探索“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津教委职200715号)文件之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市经济特点、行业需求等因素,制定XX省劳动经济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贺平 副组长:冯克岭、于忠武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孙屹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管

2、理监督试点工作执行情况。 (二)“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小组组长:冯克岭副组长:孙屹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前期宣传、发动,试点成果宣传等。 2、负责企业联系工作,联络实习企业,协调与企业关系。 3、负责常规管理,管理学籍、重新编班、安排带队教师、管理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教学管理、考试考核。 4、负责制度建设,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开展“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宣传,营造“半工半读”的 1良好氛围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

3、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宣传工作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学校新入学教育过程中添加“半工半读”学习制度的宣传介绍内容,使学生及家长对“半工半读”等相关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利用学校的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对外开展“半工半读”制度的号召和宣传,扩大宣传力;第三,在校园内利用学校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半工半读”

4、政策的宣传;最后,以召开学生家长会为契机,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可以就“半工半读”的概念、特点、好处等,逐一向家长、学生介绍,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半工半读”学习方式的优点。 三、实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模式 我校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 (一)“2+1”学制“半工半读”模式 “2+1”学制即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年时间,第3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当顶岗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学生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

5、,完成学校向企业的过渡。这种形式的“半工半读”模式在 2我校已开展4年,目前已在全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在校生推广,比较成熟,其优点是学生便于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比较顺利。学校为各专业主要岗位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岗位,结合不同的能力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 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学生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顶岗为企业生产产品,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实行此模式后,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可以交替地进行,让

6、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氛围,为学生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作好铺垫。 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计划利用天津津泊轴瓦厂,作为校内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多次工学交替;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地处XX县区汽车工业基地的优势,计划利用先达汽车工贸公司、建塑管道公司数控加工车间和模具车间,作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生产/训练”基地,实现课堂进车间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车间内上课、车间内实训、车间内劳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分配大体上各占50%。 为配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开展,我校计划扩大学分制试点工作范围,计

7、划在2007级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 四、开展“半工半读”工作试点的具体步骤 目前我校已在全校所有专业范围内实行“2+1”学制式“半工半读”模式。我校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开展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的试点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2007年79月,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联系相关 3企业。 2、第二阶段。2007年910月,组织、发动、宣传和方案制定,确定专业、班级、学生人数以及企业单位。 3、第三阶段。2007年1012月,开始实施试点方案。 4、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阶段总结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根据试点工作经验修订相应的管理制

8、度,进一步确立学校“半工半读”的最佳模式。 五、做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相协调 “半工半读”模式与“定单式培养”相结合,在招生时结合企业招工标准,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 (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并确定课程体系。 (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学校在实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努力适应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结构。 (四)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训教

9、学内容,购置实验、实习设备,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注重行业技术水平变动趋势,科学预测,强调前瞻,与社会整体技术进步水平保持一致。 (五)实习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学校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需求,兼顾企业的生产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 4“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市教委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 二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试点”扶贫实施方案威宁自治县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验试点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威宁自治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

10、点工作,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率先闯出一条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成功路子,使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争先进、创模式、树典型,全面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现结合威宁试点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及“威宁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一个转变”、“两个抓手”、“三个结合”、“四个同步”,即:调整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扶贫战略、方针、对象、目标方面推动扶贫方式转变;把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相结

11、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短期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使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社会帮扶、智力 帮扶四项措施同步推进,把“四到村四进户”(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安排到村、扶贫资金到村、跟踪管理到村,政策扶持进户、技术服务进户、产业培植进户、扶贫效益进户)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载体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新机制,努力打造喀斯特贫困山区扶贫开发新模式,在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二、基本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全县26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12、确保全县贫困人口脱贫速度明显快于全区平均水平;确保2012年全县基本脱贫,2015年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三、改革内容 充分利用“威宁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发挥各级各部门支持威宁发展的有利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五种模式”,强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加快威宁扶贫开发的前进步伐。 (一)大力构建改革试验“三大机制” 1、大力构建扶贫开发整县推进改革试验机制。以强化基础、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和“减贫摘帽”为重点,总结威XX县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经验,整合各方资源,以打造迤那、海拉等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区域性连片开发扶贫。制定扶贫开发工

13、作重点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力争提前脱贫、减贫“摘帽”。 2、大力构建集团帮扶改革试验机制。完善威宁试点县“集团帮扶、整村推进、项目助推、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26个贫困乡(镇)为重点,以规划为龙头,整合引导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要素向贫困乡村聚集。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抓好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四帮四促”活动,组织实施好“春晖行动”,动员在外威宁籍人士参与威宁扶贫开发,开展“一企带一村”、“村企共建”试点,明确集团帮扶目标,落实帮扶责任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 3、大力构建扶贫开发投融资改革试验机制。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放大机制,搭建扶贫

14、开发融资平台。以财政扶 贫资金为资本金,鼓励按产业发展规划向金融部门贷款提前实施项目,促进贫困户提前脱贫,待项目资金到位后归还扶贫贷款。积极发展乡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制定更加灵活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信用评估机制,完善信用乡村、诚信农户评定办法。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建立小额信贷扶贫和风险担保基金,促进信贷资金与扶贫贴息资金的有效结合,降低和避免农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上改革内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如下: 实施单位:中共威XX县区委、威XX县区人民政府。县牵头领导:陈波、王大洋。县牵头落实单位:县扶贫办。县配合落实单位:县区划办、县危改办、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

15、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计生局、县交通局、县工能局、县城建局、县烟草专卖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社保局。 主要试点单位。各乡镇。 业务指导单位:地区“威宁试点办”、地区扶贫办、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地区发改局、地区农委、地区人口计生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民政局、地区科技局、地 区住建局、地区水利局、地区交通局、地区国土资源局、地区教育局、地区卫生局、地区文化局、地区人社局、地区银监局。 (二)全力创新扶贫开发“五种模式” 1、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建立农民脱贫的收入倍增机制,围绕全县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牧业、优质核桃、特色精品果业、特色烟叶、优质马铃薯、油菜、高山生态有机茶、特色杂粮),完善以“市场调节、龙头带动、基地示范、科技投入、农民主体”五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开发模式,按长、中、短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