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65958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 学 校: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姓 名: 刘 娟联系电话: 13488467989【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返回语文课堂的本真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刘娟【内容概要】当我们将语文教学深深地扎根于文本语言之中,将语文教学的重心切切实实地落在“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中时,语文教学的精彩就不再是表面的“热闹”和“精彩”了,而是人本与文本不断碰撞,情感和思维相得益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华彩了。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关键词】扎根文本 重视初读 优化教学 体现高效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坛,课改、创新无疑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老师为

2、了体现师生的平等关系而一味的表扬学生,生怕有半句批评的话语让自己成了高高在上的师者;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将桌椅围成一圈,生怕传统的摆放桌椅的方式显示自己观念的陈旧。常常,我们只重视了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意识。于是,我们的课堂整合了,音乐响了,舞蹈上了,我们也就基本看不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句话的影子了。要使语文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返回语文课堂的基本本真才是硬道理。一、摒弃一切无效的“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需达成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出现了众多偏颇:要么遵循老方法,一味追求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情感态度、

3、价值观视而不见;要么片面追求人文性的熏陶,而是课堂缺失了语文味,语文课堂异化成了思品课、常识课从教十五年,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近几年,我听了上百节课,有的课是非常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彰显生命的灵动,语文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但也有很大一批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我将其称为课堂教学的虚化现象:(一)生字教学被虚化片段一: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我长大了生字教学片段师:刚才大家认字认的不错,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写字。小眼睛,看黑板!请同学们竖起右手食指书空和老师一起写“泪”字,一起和老师读点、点、提(教室里满是小手,就这样划着、喊着,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写第二个字、第三个字直至教完。)生字

4、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中低学段的重点。这个老师犯得第一个错误是没有把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让孩子去了解分析字形结构,没有让孩子总结如何才能先把这个字记住的最佳方法。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在孩子书写之前教会孩子读帖。学会读帖,才能发现汉字在结构、笔画等方面的特征,才能把字写得匀称漂亮。可大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步环节,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让学生练习书写上。学生没有分析字形,没有读帖,那么在书写时大多写偏、走样,写的越多,越不规范,慢慢的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想改回来都难。片段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两件宝生字教学片段。师:大家先观察“双”在田字格里是怎么住的?说说看生:米字格两边各占

5、一半。生:左边的略小一些,右边的“又”略大一些。生:两个“又”的最后一笔不一样,左边是小捺,右边是大捺。师:大家说的真不错,不过最后一个同学老师要告诉你那不是小捺,当两个字重复写的时候,捺划被点化了而已。那么大家都搞清楚他们在田字格的哪里住了吗?生:清楚了!师: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书写“双”。这位老师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捺要变点,让学生明白了汉字书写是要讲究避让的。掌握了这一规律,孩子们肯定会书写好这个字,并且以后再遇见“朋”、“林”等字书写都不成问题了。(二)初读课文被忽略初读课文是对课文整体感知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一步应该下功夫,被重视。课文没有初读的过程,在教学中就很难出现精读感悟

6、的入情理解。可现在的语文课堂,恰恰把这一重要的环节作为了走过场,秀一秀而已。尤其在某些公开课和示范课上,在执教老师眼里,初读课文“耗时不出彩”,难以吸引听课老师的眼球。一篇课文读下来,短的三四分钟,长的得七八分钟,在这样的纠结当中,初读课文就流产了,被许多老师以“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紧接着就是我们看到的最精彩的内容。那这样的课堂为什么听着还“精彩”呢?,那是因为这节课是做出来的。(三)合作探究被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升,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状态。课堂自然也就成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上合作学习步入了形式主义的倾向,表面看看,学生分组围成了一团,合作讨论

7、的声音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细细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观望、无助,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地去读一读书,思考一些问题。而有的时候合作探究时吵吵嚷嚷,学生的言语更加自由了,观点更加鲜明了,学生的质疑更多了,往往一节课,一黑板。教师却显得更加谨慎拘束了,点头和微笑更加频繁了,课堂似乎已经到了无法掌控的地步。上师范时,老师曾教给我们说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离开了另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活动,当然了,不管双边的哪一边走向极端,教学活动都将走向畸形。二、回归有效高效的“真”(一)初读不能只成为形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变课前的等待为初读课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课前大多

8、以唱歌、读诗、静坐、假睡等形式让学生等待新课的开始。说实话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大多不喜欢,最后还是被乱吵吵所代替。那何不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初读课文呢?2.课前的有效准备,会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刚才我们在课前的学生活动做了一些变化,那么最有效的变化还在于老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正式铃声响起时才走进教室,为什么不提前两三分钟走进教室与孩子们一起放开声音、放下架子、与孩子们一起初读课文。片段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葡萄沟。这篇课文里讲了好多新疆的故事,想了解的赶快读起来。(生自由朗读)师:老师刚才也忘情的读了这篇课文,我看有的同学早都读完了,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

9、手)师:这回老师可不表扬你们,你们读得太快了,读的这麽快哪里还有时间品尝葡萄沟里葡萄的美味,哪里有时间去思考呢?还没读完的同学继续读,读得快的同学选择其中的几个段落再读一读。(二)教师范读不可估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范读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来,范读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二来,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再者,教师范读是语文教师最见功底最显才情的事,读得好,文章就是老师自己的了,学生就能把老师看成作者,这也是语文教学最成功的一大秘诀。(三)扎根于文本语言之中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把文本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根植文本,紧贴

10、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一般要经过“读通感知文本;读懂领悟内涵;会读内化语言”过程。即现在流行的阅读再现。具体如何做呢?一是要扎扎实实地以读为本、感悟文本。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教学一篇课文,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充分地朗读,在充分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读启悟,以悟促读这样,学生在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中才能产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才能使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读应该是最根本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通过读来带着学生在文本中来回穿行,在穿行中走进语言

11、文字,从而和文本不断对话,提取语言的信息,把握语言的形式,揣摩语言的意蕴,激起思维的波澜。片段四:一位教师在执教种一片太阳花第6、7、8自然段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师:同学们,请初读文章的6、7、8自然段,告诉老师,你都读出了什么?生:太阳花色彩很鲜艳,花期也比较长。师:大家读的非常好,但还不够细致。太阳花的色彩除了鲜艳还有什么变化吗?花期比较长,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能从文中找出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体会吗?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交流品味。(这样梯度化的朗读理解,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完整理解,学生通过找重点词语和句子,在学法上有了新的体会,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

12、如授人以渔”,道理大致如此,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真正教学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宗旨。)(四)学会合作才是硬道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课堂上用于学生展示、表露心声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那么怎样可以让全体同学都动起来,削减一些优生的发言权,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要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控我们的课堂。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执教老师老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热闹,与旧课堂完全决裂,就大搞特搞课堂上的合作探究。有的合作探究问题直白而简单,有的合作问题多如牛毛,学生往往连问题都记不住,那还合作什么?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一枚金币一课

13、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合作。第一次,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开头到儿子笑着走开了。然后小组讨论“父亲为什么让儿子挣金币?”,“妈妈是怎么做的?”“儿子是怎么做的?”第二次,请同学们自由读儿子获得第二枚金币的过程。然后小组讨论“父亲是怎么做的?”“母亲是怎么做的?”“儿子是怎么做的?”两次讨论过程中,孩子们热热闹闹的开始了,场面很是“壮观”。可合作交流后,孩子们却是照本宣科,把书上的句子再念了一遍而已。没有任何独到的见解。试问,这样的合作需要吗?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呢?第一,当出现新知识、需要培养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学生都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有一定的难度,再让学生去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时,需要合作探究。当我们将语文教学深深地扎根于文本语言之中,将语文教学的重心切切实实地落在“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中时,语文教学的精彩就不再是表面的“热闹”和“精彩”了,而是人本与文本不断碰撞,情感和思维相得益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华彩了。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