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示范学校典型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示范学校典型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江苏省宜兴技师学院、 江苏省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始创于1979年,是一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融中职中技和高职高技于一体,职前职后相沟通,多层次、综合性 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工类学校。建校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遵循“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打造职教特色品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倚优势、抓强项,拓 新路、办特色,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办学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功能明显 增强,走出了一条以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促事业持续发展,以办学综合实力提高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创新之路,实现了我校新形势下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
2、立足做大做强,加快实现规模办学做大做强,是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实现规模办学,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必 然选择。近年来,我校以创建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为契机,兼顾规模、质量和效益,统筹规 划,整合资源,初步实现了办学规模化。一是以投入促规模,着力推进建设进程。先后完成 了校园三期、四期及五期工程,一座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的职业学校基本 建成。目前,学校占地 3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达 1.8亿多元。二 是以合作促效益,不断深化合作办学。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的指导原则,稳步推进与徐州、 泰州等苏北地区的南北合作办学,大胆尝试与甘肃天水
3、电子职业学校的跨省合作办学, 不断深化与日本滋庆集团等国外职业院校、办学集团的中外合作办学,建立了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联合、省际联合、南北联合、城乡联合和校际联合。特别是近年来,我校依托线缆行业开启的“把学校直接办到企业”的新型产学合作办学模式,更是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提升了新形势下产学合作的办学效益。三是以整合促发展,积极实施强强联合。建校二十多年来,我校先后多次与宜兴广播电视大学、宜兴市经济学校等其他类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合并办学,特别是今年5月,宜兴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宜兴技师学院的又一强强联合,更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宜兴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
4、,整体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加强。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8000余人,另有业余开放教育本、专科在籍学员2100多人,各类短期培训年均 15000人次,已成长为宜兴市全日制中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基地。二、依托专业建设,精心打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 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我们一是把握市场脉搏,合理设置专业。先后紧跟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立足市场需求稳健灵活设置数控、机电、电子、财会、计算机、工民建、营销、化工等骨干专业、长线专业 20多个,学校事业发展的增长极始
5、终在不断的开拓。二是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专业品牌。工业与民用建筑、化工工艺、机电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电子技术应用等 5个专业先后创建成为宜兴市职业教育合格专业,会计、计算机及应用、机械制造与控制3个专业先后创建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我校也因此成为省内少有的一校拥有三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学校 之一。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把建一流基地。一方面依托专业品牌打造,继续加大对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邀请企业以资金、技术、人员、设备等相关投入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与把建。目前,我校学校已建有省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苏宜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宜兴荆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宜兴
6、市电达自动控制研究所,机械制造与控制省级实训基地创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类实验实习设备总值高达3000多万元,为提高我校教学培养水平及全面推进职教富民工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我校立足省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学校实验实习现有条件,不仅创办了宜兴市朝阳软件公司、宜兴市电达自动控制研究所,形成了“前店后厂”、“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科技创新及生产经营上取得显著的成绩,还努力搭建校企合作通道,积极开展对外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计算机等级鉴定培训5700多人,组织各类城市新市民教育培训 3620人,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三、 瞄准“双师”“名师”
7、,全面强化师资培训建设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 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校以培养“双师”打造“名师”为目标,有计划、 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师资队伍,取得成效。一是围绕“一年上格、三年过关,五年创特色” 的青年教师五年培训计划,分层培训,段段过关,扎实开展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二是以“青蓝工程”为依托,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名师培养工程,以评促训,动态管理,精心打造名优 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省电大学术带头人6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人,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宜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90余名。三是先后制订出台了“双师型”教
8、师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建立完善了促进“双师 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的有效保障机制。四是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教师学历进修、出国培训和其他专业培训。目前,我校在读和已取得研究生学位(或毕业)的教师36名,参加过出国培训的教师 13名。五是鼓励教师“学产” 结合,要求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 组织专业教师全程陪学生到一线顶岗实习。目前,我校专任教师458人全部达本科学历, 其中“双师型”教师117人,高级职称教师116人(其中副教授13人),中、高级职称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70%初步建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我校的 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四、紧扣市
9、场需求,实施人才特色培养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打造职校特色,实现职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一是在课程设置上, 紧紧贴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加强文化基础课,精简专业理论课,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原 则,逐步减少了理论教学时间,增加了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施“1 + 1 + 1 ”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以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第二年实行半工 半读,第三年顶岗实习。在第一年打好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后,逐步增加实习时间,不 断强化学生下车间实习的力度和密度。三是与企业挂钩,实现“订单式”培养。先后与市内
10、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按企业所需进行“订单”培养,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四是积极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 合作单位的辅助教学功能。在车间实习中,采用生产工艺流水线上“一带一”的帮教形式,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五是以各级 各类技能大赛为平台,切实抓好学校技能训练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对应的考工考证,确保每个毕业生离校前都持有CAD计算机和英语等等级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由于我校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了供不
11、应求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已经为地方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其中走上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70多人,担任厂长、经理职务的有250多人,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几年来,我们宜兴技师学院、宜兴职教中心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 这一主题,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 索和尝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次会议后,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努力把我校的事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一轮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