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65599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化学九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Y为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化、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B转化可通过化合反应

2、实现C气体Y具有可燃性D转化、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铜粉、铁粉分离磁铁吸引B水、双氧水鉴别取样,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CMnO2(NaCl)除杂溶解、过滤、洗涤、烘干DCO2、N2检验燃着的木条靠近,观察现象AABBCCDD3某纯净物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CH2OBC2H4 CCH4ODCH44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烟花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5下列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探究

3、铁钉是否生锈B自制叶脉书签C打开瓶盖汽水喷出D装生石灰塑料瓶胀裂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7我国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领先于世界。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春秋晚期炼铁 B隋唐时期开始使用火药C战国时期指南针的发明 D商代瓷器的烧制8只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实现目标的是()选项实验要求实验方法A鉴别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除去矿泉水中的矿物质过滤C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

4、产生D区分氧气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AABBCCDD9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体积增大C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10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氖元素B2N2个氮元素CH+一1个氢离子DC122个氯原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_。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5、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探究,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_(2)制取气体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下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A 将烧杯换成水槽 B 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 橡皮塞未旋紧 D 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4)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反应的

6、符号表达式是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_,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正放在桌面上。a.盖上玻璃片 b.将导管移出 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6)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性质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写字母编号)。(3)A和B两种粒子的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

7、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体积50L的空气中含氧气的质量是多少g?_(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3g/L。

8、精确到0.1g)16有一份锌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32.5g样品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_g。(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根据题意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Y为气体,X为过氧化氢,Z为水,Y为氧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为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反应,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则:A、转化、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9、,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气体Y氧气具有助燃性,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将铁粉和铜粉分离,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Na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N2和CO2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

10、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伸靠近,木条均会熄灭,不能检验是否为CO2,故选项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改变的原则可以确定x化学式为CH4。故选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4、B【解析】物理变化是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详解】A、烟花燃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5、C【解析】A、探究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11、,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自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压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6、C【解析】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煤炉上放水无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2、故D说法正确。故选:C。7、C【解析】A、炼铁发生了还原反应,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B、火药的使用涉及燃烧和爆炸,故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C、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D、烧制陶瓷涉及燃烧,涉及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8、B【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过滤不能除去溶于水的矿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C、加入二氧化锰时,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溶液,不产生气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使木条

13、燃烧更剧烈,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运动到周围的空气中,故A正确;B、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的间隔增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C、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C正确;D、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D正确。故选B。10、C【解析】A、Na表示钠元素,不表示氖元素,故A错误;B、2N表示两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故B错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

14、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氢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H+,故C正确;D、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氯原子表示为2C1,Cl2表示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52.0 63 Eu2O3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63,故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63;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氯元素通常显-1价,设铕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x=+3,氧元素通常显-2价,故氧化铕的化学式为:Eu2O3。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