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65467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模式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村教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目前,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新形式下,我们安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承担机构,不断在培训实践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完善适合我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机制。逐步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以便全面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整体提升我县教师专业素养。1集中培训与送培下乡相结合除了每学期的集中定点儿培训外,根据安阳县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特意组织了一支下乡团队,每学期都要深入各基层学校,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深感困惑的问题,真正做

2、到了对症下药,并为乡镇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2请进来与送出去培训相结合自从实施专项培训经费以来,本着国家拨了多少经费,教师就要得到多少培训实惠的原则,从全国各地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名师到我县传经送宝,让安阳县的老师们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丰盛的精神大餐。另外,我们还非常关注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团体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组织县里的部分教师走出去,放眼全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些活动的组织,这些学习机会的获得,对于安阳县的教师来说是最好的福利!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在稳步成长!3远程

3、培训与面对面培训相结合一直以来,安阳县的教师在我校创建的环境下与专家、名师零距离的接触、零库存的交流、零地位的探讨中不断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了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那么针对我校师资队伍不充足,远程培训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也在我县教师培训中开始实施。于是,网络培训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教师的培训生活。我们在培训中与时俱进,与“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联合,对安阳县的几千名教师、校长分类进行了网上远程培训。这种培训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导师,搭建了参训教师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参培教师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这样对培养

4、教师的网络学习习惯,学会数字化生存,学会信息的利用,构建学习性师资队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坐班培训与跟踪培训相结合教师培训工作一路走来,一路歌,但也免不了部分教师培训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信誓旦旦。回到工作岗位平静如水,一切照旧。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在未来的培训道路上,有必要对教师进行跟踪培训。首先每次培训结束后,进修校教师要深入课堂听课,对课堂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并与各学校的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每次坐班培训结束后教师在工作态度、实际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动向,真正实现专家引领,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教育的动力,并针对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不断地鼓励

5、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问题中进步,在问题中不断研修。5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校本培训可以说是离教师课堂教学最近,最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的培训模式之一,安阳县在各乡镇打造了一支校本培训团队。团队会组织一些适合互动、合作式学习的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团队成员在交流活动中交流,反思,实现自我提高。每个人都将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提出来,在相互追问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培训方式在教师中掀起“头脑风暴”,教师亲身感受到“参与式培训”的神奇魅力。在培训方式上,打破了过去“小专家”,小讲座式的培训,提倡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平等交流与对话。这种培训方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反思为重

6、点,重研讨过程,更加强调教师的参与。另外这种参与式校本培训,能使教师建立起自信,遇到问题“向内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外求”,寄希望于“专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参与式校本培训直接地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校本培训培训团队”真正成为了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普遍提高。培训模式的探索过程是漫长的,培训模式实践过程将为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收稿日期:2012-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