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5344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业与乐业》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敬业与乐业研究说课一、说教材敬业与乐业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议论文。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为后面议论文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2、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敬业与乐业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感知文本,理解文章结构及内容。2.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树立远大目标,拥有美好青春理想。教学重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了解文章的论证方式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比较成熟活跃,具有丰富的情感及创新的思想,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内容,但他们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上,在品位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上还需要锤炼。三、说教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

3、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四、说学法立足于“学生学会,会学”这样一个理念,我围绕着“两个满足,两个指向,两个参与”,即满足学生巩固旧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向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采用学生参与讨论、参与评价的方式,依托于“一文,三点”即敬业与乐业一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五、说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我的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提出疑问:1.你理解的“

4、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更快的进入学习情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介绍梁启超。教师ppt出示补充的背景资料。2.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3.作者先后谈到哪些问题?明确:有业、敬业、乐业4.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明确: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5.理清作者的写作

5、思路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三部分(9)归结全文(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默读课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1)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2)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 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3)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 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2.默读课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2)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事例论据)(3

6、)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4.整理作者的行文脉络,总结文章的论证方式明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四)拓展延伸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教师做补充。这样体现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六)作业设计1.写一篇读后感2.运用本文所学的论证方法,论证“有业之必要”或“凡职业都是有趣的”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