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6525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有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现代文总复习一、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不逊(xn) 匿(n)名 诘(ji)责 文绉绉(zhu) 庶(sh)祖母眼y(翳) 胡z(髭) 鬈(qun)发 禁(锢) hn(颔)首低眉锃(zn)亮广mo(袤)磬(qn)口 脂粉奁(lin)朔(shu)方wn(蜿)蜒 ln(凛)冽 狼j(藉)相形见ch(绌)佳肴(yo)牟(mu)取 莫zhn(衷)一是 众目睽睽(ku) 龙吟凤哕(hu)哂(shn)笑门楣(mi)即物起兴(xn)酬和(h) nn(囊)萤映雪招徕(li) 荸(b)荠(q) 油光可jin(鉴) 正jn(襟)危坐二、文学常识填空1、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写于1926年

2、10月12日,此时作者在北京(填地名)。2、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字适之,学者。3、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托尔斯泰是俄国(填国籍)作家。4、雪选自野草,其体裁是散文诗。作者鲁迅,作品写于1925年。5、海燕是高尔基(作家名)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 ”之意。6、敬畏自然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7、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8、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

3、现代(填时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9、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10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三、解释词语并特别解释加点的词语:招徕招揽。寓公旧时指寄居他乡的退职官僚,这里指流亡国外的有一定地位、声望的人。囊萤映雪用口袋装。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练囊白色的绢。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唐元稹离思中的诗句。龙吟凤哕鸟鸣叫。龙在叫凤在鸣。向例一向的做法。即物起兴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哂笑讥笑。牟取谋取。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相形见绌不足。和同类的事物比较显示不足。咫尺比喻距离很近。阿罗汉简称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欲念,解除了烦恼的僧人。朔方北方。广袤无垠南北长度。广阔无边。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器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适值正好遇到。匿名隐藏。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托辞借口。不逊无礼。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客死死在

5、异国他乡。油光可鉴照。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四、阅读理解(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

6、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见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只不过,表现了“我”的失望思想感情。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和行为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憎恶、讽刺的思想感情,其中从“标致”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反语。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行尸走肉、醉生梦死的丑恶灵魂。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二)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7、。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

8、,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7、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用意是表达爱国情感。8、“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曰“龙舌兰”。9、“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10、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11、本文段选自藤野先生,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2、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

9、的作用是什么?铺垫作用,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

10、,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

11、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1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了解裹脚16、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

12、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尾”;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一一订正”;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一直”。17、“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18、“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对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19、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

13、激”“很不服气”(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0、“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和治学严谨的高贵精神。21、本文段主要采用语言 、行动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22、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四)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

14、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时事片事件(看电影事件)。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25、“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一声”指“万岁”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伤害了民族自尊心。26、“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看热闹的人完全丧

15、失了民族自尊心;其中“何尝”的词性是副词,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加强肯定意味。2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看电影事件;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医学救国;“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弃医从文,表现了鲁迅爱国主义的精神。28、“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不可压抑的激愤的感情。2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30、这段文字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五)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