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65203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已知:,求、处约束反力。解:取杆A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2-2. 已知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杆,杆与力的作用线夹角为,杆垂直于杆,力的作用线与杆的夹角为。,求系统平衡时?解:分别取节点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对于节点B:,对于节点C:,联立上两式解得:2-3. 图示结构中,杆水平,杆与杆的夹角为,杆件的自重不计,求、处反力。 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压), 2-4. 已知:,求、处支反力。解:取杆AC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2-5. 已知杆上固接一销钉,此销钉可以在杆的滑道内无摩擦地滑动,系统平衡在图示位置,与成,求。解: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2、图。 ,取杆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联立上两式解得:2-6. ,滑轮半径为,求处反力和绳的张力。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2-7. ,求、处反力。解: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取杆AD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2-8. 力作用在杆的中点,求、处反力。解:取杆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逆时针)2-9. 求、处反力解:取杆BC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 , 取杆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AB (逆时针)2-10. 已知桁架中、杆的长度相等,计算各杆的受力。解:由零杆判据知,杆1、2、5、4、6、7、9均为

3、零杆。分别取节点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对于节点A:, (压)对于节点B:,(压)2-11. 计算桁架中1、2、3杆的受力。解:取I-I剖面右边部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ACB3m, (拉) ,(压)研究节点B:,(压)AxyAz3-1. 图示正立方体,各边长为a,四个力F1、F2、F3、F4大小皆等于F,如图所示,作用的相应的边上。求此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并在图中画出。解:将力系向A点简化,并过A点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由矢量式可得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为力螺旋,作用点为:3-2. 已知A(1,0,1),B(0,1,2)(长度单位为米),F =kN。求力F对x、y、z轴的矩?解: FCABA3-

4、3. 如图所示,长方体边长为a、b、c,力F沿BD,试计算力F对AC轴之矩MAC(F) 解: 力F对C点的矩为: 故,力F对C点的矩矢垂直平面ACD向上。而轴AC过C点与平面ACD的夹角余弦为: ,所以,F对AC轴之矩为:,方向:力矩的矢量方向与AC轴相同。 3-4. 图示矩形板(重量不计)用六根直杆固定的地面上(各杆重均不计);杆端均为光滑球铰链。在A点作用铅直力,求每根杆的内力?解:取矩形板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3-5. 图形尺寸如图所示,试分别建立适当坐标系,求其形心坐标(图中长度单位均为mm)xyxy解:(a)图,建立如图所示坐标,(b)图,建立如图所示坐标,7-1. 直角曲杆OBC

5、绕O点顺时针转动的角速度=3 rad/s,使套在其上的小环M沿固定直杆OA滑动,已知OB=10 cm,求当BOA=600时,小环M的速度与加速度。解:动点取小环M,动系固连直角曲杆OBC上,定系固连机架。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式,得7-2.图示机构,O1O2=20 cm,O1B的角速度为3 rad/s,求图示位置时杆O2A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动点取曲柄O1B上B点,动系固连摇杆O2A上,定系固连机架。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式,得7-3.图示一用于刨床的急回机构简图,当主动曲柄OA转动时,带动滑枕

6、D往复水平运动,使得切削行程中运动较慢,而在空回行程时运动较快,设曲柄以匀角速度=20 rad/s转动,OA=10 cm,BC=50 cm,OC=30 cm,求当OA与水平线成300角时,B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动点取曲柄OA上A点,动系固连摇杆CB上,定系固连机架。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AB点速度为: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得:B点加速度为:7-4.半径为R的半圆形凸轮以匀速V0沿水平线向右平动,带动顶杆AB沿铅直方向运动,当OA与铅直线夹角为300时,求此时杆AB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动点取杆AB上A点,动系固连凸轮O上,定系固连地面。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

7、。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得:(与图示方向相反)7-5.小车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加速运动,加速度为49.2 cm/s2,在小车上有一轮绕O轴转动,轮的半径为20 cm,规律=t2(t以s计,以rad计),当t=1 s时,轮缘上点A的位置如图所示,求此时点A的绝对加速度。解:动点取轮O上A点,动系固连小车上,定系固连地面。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当时, 取方向投影,得: 取方向投影,得:A点加速度:, 7-6.在刨床机构中,已知曲柄O1A=r,以匀角速度反时针方向转动,O点到水平杆BC的距离为4r ,求在图示位置时,水平杆BC(刨刀)的速度与加速度。提示:1、研究套筒o运动副,作

8、杆BE速度瞬心2、研究滑块A运动副,求, 3、分别作套筒o运动副、滑块A运动副加速度图, 4、研究杆BE,作O、A加速度图5、分别列O、A点加速度投影式求解7-7.圆盘半径OA=r,可绕其边缘上一点A转动,从而带动直杆BC绕B点转动,AB=3r,且直杆与圆盘始终相切,当圆盘中心运动到AB连线上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求此瞬时直杆BC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解:动点取轮O上O点,动系固连杆BC上,定系固连地面。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x取方向投影,得:7-8.已知图示机构,曲柄OA以匀角速度=0.5 rad/s逆时针转动,在图示瞬时,O1C与水平线成6

9、00角,BC=75 cm,O1O=OA,O1C=60 cm,分别计算槽杆O1C和CB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及滑块B相对槽杆BC的加速度。解:动点取杆OA上A点,动系固连杆O1C上,定系固连机架。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A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得:再取动点杆O1C上C点,动系固连套筒B上,定系固连机架。由速度合成定理作速度平行四边形。由加速度合成定理:作加速度图。取方向投影,得:C取方向投影,得:8-1. 已知图示机构滑块B,沿水平方向按规律SB=0.01t2+0.18t m移动,通过连杆AB带动半径R0.1 m的轮子沿水平方向只滚不滑。求当t=1 s时,点A和点C在图示

10、位置的速度和加速度。解:当时, 由于杆AB作瞬时平动,且P为轮C的速度瞬心,故有:8-2.曲柄OA=17 cm,绕定轴O转动的角速度OA=12 rad/s,AB=12 cm,BD=44 cm,滑块C、D分别沿着铅垂与水平滑道运动,在图示瞬时OA铅垂,求滑块C与D的速度。解:滑块C、D做平动,杆OA作定轴转动,杆DAB作瞬时平动,杆BC作平面运动。10-1. 图示系统中,已知阻力系数,弹簧刚度系数,杆端小球质量及图示尺寸,不计杆重,若将坐标原点选在杆静平衡时的水平位置,试求系统微幅振动的微分方程,并计算其固有频率。解:由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令10-2. 如图所示,物块(质量)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11、与物块(质量)铰接,在力偶矩的作用下,物块从水平位置转到铅垂位置时,求物块移动的距离。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且,有。即得 左移10-3. 如图所示,椭圆摆由一滑块(质量)与小球(质量)所构成。滑块可沿光滑水平面滑动,小球用长为的杆与滑块相连。在运动的初瞬时,杆与铅垂线的偏角为,且无初速度释放。不计杆的质量,求滑块的位移,用偏角表示。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且,有。即 得 10-4. 均质杆与由相同材料制成,在点铰接,二杆位于同一铅垂面内,如图所示。mm,mm。若mm时,系统由静止释放,求当、在同一直线上时,与两端点各自移动的距离。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且,有。即由重

12、心坐标公式有11-1. 如图所示,为离合器,开始时轮2(转动惯量)开始静止,轮1(转动惯量)具有初角速度。当离合器接合后,靠摩擦带动轮2。求接合后,两轮共同转动的角速度。解:系统对转轴的外力矩为零,故动量矩守恒,有 故 11-2图示系统中,均质轮(质量,半径)以角速度绕杆的端转动,此时将其放置在静止的均质轮(质量,半径)上,轮可绕其中心轴自由转动,放置后,轮的重量由轮支持,略去轴承摩擦和杆的质量,并设两轮间的摩擦因数为。问自轮放到轮上到两轮没有相对滑动为止,经过多少时间?解:分析A轮,有; ,积分得 分析B轮,有: 积分得 又 ,解得 11-3. 如图所示,有一轮子,轴的直径为50mm,无初速度沿倾角的轨道只滚不滑,5秒内轮心滚过的距离m,求轮子对轮心的惯性半径。解:设轮子对轮心的惯性半径为,则 又 ,摩擦力为恒量,故得 11-4. 均质圆柱的半径,质量,今将其放在图示位置。设在和处的摩擦因数为。若给圆柱以初角速度,导出到圆柱停止所需的时间表达式。解:由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又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