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64889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为有效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72020)。一、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情况(一)生物质能资源分类及潜力我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可利用总量约1100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能源作物占74%;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26%。我省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种类如下:1、能源作物。主要有薯类、甜高粱、油葵等。薯类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土豆种植面积约429万亩,产量约441万吨,5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榆林市;红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26万吨,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

2、地区。2、农作物秸秆。我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棉花、油菜、油葵等作物秸秆,常年总产量1600余万吨。其中,小麦秸秆约650万吨、玉米秸秆约800万吨、水稻秸秆约100万吨、棉花秆约50万吨。小麦、玉米、棉花秸秆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关中,水稻秸秆80分布在汉中和安康。从发展趋势来看,秸秆总产量基本稳定。3、畜禽粪便。全省现有养殖场、养殖小区约1100多个,加上农户散养,大家畜存栏总数约340万头、猪约1160万头、羊约930万只、家禽约7685万只,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5000多万吨,其中可规模利用的畜禽粪便总量约800多万吨。4、林业及其加工剩余物。全省林地总面积1.14亿亩,抚育间伐剩余

3、物、经济林修剪枝条、薪炭林平茬等常年总量约1860万吨,可利用总量约515万吨。 其中,渭北旱原及关中平原果区修剪枝条约230万吨;陕北薪炭林、防护林等受政策保护,林木剩余物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80万吨;秦巴山区天然林资源储量较大,但受自然条件及政策限制,回收率低,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150万吨;木材加工废弃物7万多吨,可全部收集利用。5、木本油料能源林。我省主要有黄连木、文冠果、油桐、漆树、乌桕、花椒、油茶等树种,遍布全省,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和渭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85万亩、年产果实总量约36万吨,可收集利用量在50以上。我省现有2000余万亩宜林地和荒山荒坡,尚有很大

4、发展潜力。6、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我省主要有果渣、有机废水等。果渣是一种可转化为燃料乙醇的生物质资源。仅据20个苹果汁生产厂统计,年产鲜果渣约135万吨,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地区,分别占总量的44%、42%。7、城镇生活垃圾。全省城镇年产生800余万吨生活垃圾,其中,大中城市380余万吨:西安市160余万吨,宝鸡市、安康市各40余万吨,咸阳市、铜川市各30余万吨,渭南市24余万吨。未来5年内,全省城镇年产生垃圾总量将达到1000万吨。(二)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十五”以来,我省生物质能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已覆盖102个县(区、市),争取国家

5、投资3.5亿元,省财政投入4400万元,新建沼气池41.9万口,比“九五”末增长2.6倍,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57.5万口,建池总量列全国第12位。二是秸秆综合利用初显效果。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快速沤肥等取得积极进展。秸秆利用总量约500多万吨,占总量的30%;利用秸秆和果木枝条加工新型包装材料和木塑复合新材料已进入试产;一批秸秆发电、林木废弃物加工机制木炭等项目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利用取得积极进展。西安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站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41250千瓦,年发电3800万度;咸阳市垃圾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虽然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

6、但是,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和起步阶段,资源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二是鼓励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缺位;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生物质能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设备技术含量不高,项目储备少;四是资源分散,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收购组织管理体系有待探索和研究。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为指导,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以做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

7、废弃物、林木种实和城市垃圾、污水等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强化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研发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筛选和培育生物质能新资源,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农村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加快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清洁能源示范村,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构建和谐化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形成规模和产业为目标,不断提高其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又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为目标,高度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统筹和谐发展。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

8、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得违法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并重,高起点、规模化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资源潜力大、商业化发展前景好的生物质能发电、秸秆综合利用等生物质能新兴产业,要在不断加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力度的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通过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生物质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生物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并进,实现生物质能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发展未来具有巨大潜力,近期

9、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生物质能源技术,按照产业化一批、技术储备一批和攻关研发一批的思路,形成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项目梯队体系,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项目保证。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并用,全方位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三、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秸秆建材、秸秆发电、固体成型燃料和主要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1.5。到2020年,我省基本形成生物质能技术创

10、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建成一批能源作物和能源林生产基地,使生物质能源产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4。(二)产能目标1、新型复合材料。到2010年,年产秸秆托盘200万个、出口型结构板30万立方米,年耗用秸秆10万吨。到2020年,年产秸秆托盘达到1000万个、出口型结构板达到150万立方米,年耗用秸秆50万吨。2、生物质发电。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7.5亿度,年耗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150万吨。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0亿度,年耗用生物质资源300万吨。3、沼气。到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60万口,

11、总量达到100万口;新增大中型沼气池25处,累计达到36处。到2020年,农村户用沼气池总量达到360万口,大中型沼气池总数累计达到300处。4、固体成型燃料。结合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开展秸秆成型燃料试点。到2010年,开展11个固体成型燃料应用试点建设,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2万吨。到2020年,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使生物固体成型燃料成为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5、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发展以生物质发电、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技术为内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到2010年,力争将我省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建设成为绿色能源

12、示范县,秸秆利用率达到50,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全省达到绿色能源示范县标准的县(市、区)力争占到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0%以上。四、“十一五”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1、秸秆、果枝综合利用。关中地区和延安市,沿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选择以下项目做示范。一是生物质综合利用。利用果树剪枝、稻壳、秸秆等废弃物,布点建设气化厂,供居民生活用气或发电,并产出机制木炭、焦油和木醋酸。首先在咸阳、渭南和延安三个市的苹果大县建设10个示范点,年供气3300万立方或年发电4300万度,年产机制木炭5万吨、木醋酸3.25万吨,年消耗果树剪枝12.5万吨。二是新型包装材料。采用“公司+农户”等多

13、种方式,建设3到5个示范厂,利用玉米秸秆生产工业用托盘、垫块和多功能板、秸秆纤维材料包装箱等。三是木塑材料。建设3到5个示范厂,引进加拿大木塑加工设备,利用70%秸秆、30%废旧塑料合成加工木塑材料,每个项目年产规模不小于1万吨木塑产品。2、生物质发电。在关中地区布点建设周至、富平、杨凌、乾县、凤翔等5个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左右,消耗秸秆约70-80万吨;在咸阳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万千瓦,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在条件具备时,合理选点再新建3到5家生物发电厂、1到2家垃圾发电厂。3、沼气工程。以有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农产品加工业有机废水、废渣为主,

14、力争每个市建设一个沼气及发电项目,每个项目装机容量500千瓦,总容量5000千瓦。可以对已有沼气工程进行建设完善,增建配套发电或供气设施,也可以新建包括发电、供气在内的综合性沼气工程。4、生物固体成型燃料。力争每个市安排一个村做示范,年加工和利用固体成型燃料1万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需要。通过示范项目,改进秸秆和林木生物质高效低成本成型专用技术设备,探索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销售的商业化途径和模式。5、燃料乙醇。在关中建设一个以红薯为原料的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消耗干红薯33万吨。在陕南建设一个以红薯为原料的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年消耗干红薯100万吨。6、生物柴油。在陕南启动建设以黄连木、

15、油桐为主的能源林基地,以及以黄连木籽、油桐籽为原料,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15万吨黄连木饼粕、1万吨甘油的生物柴油生产项目;在关中建设一个以文冠果、元宝枫、米糠油、花椒籽、地沟油为原料,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的综合利用项目。以上项目既是我省“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点示范项目,也是我省未来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我省“十一五”已启动生物质项目建成后,年利用秸秆将新增300万吨,达800万吨,占秸秆总量50%。五、政策措施1、全面贯彻落实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办法、可再生能源

16、发展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法规。要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上网电价要按国家规定,在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的基础上加上补贴。要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和木本油料种植基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物质能项目,可按规定给予土地等优惠政策,以增加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要针对当前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出台专项政策,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促进我省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2、建立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生物质能源是新兴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效应大,需要政府建立鼓励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精心培育、大力扶持。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加强衔接和协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并实施统一、有效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好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