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4522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送料装置传动系统设计(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1绪论12拟定传动方案23电机的选用33.1类型的选择33.2功率的确定33.3转速的确定,44分配传动比64.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64.2分配各级传动比65确定运动和动力参数75.1 确定各轴的转速75.2确定各轴的功率75.3确定各轴的转矩76传动零部件设计86.1 V带传动设计86.2 一级减速器的设计116.2.1圆柱齿轮的设计116.2.2传动轴的设计156.2.3滚动轴承的选择226.2.4密封装置的选择236.2.5端盖的选择236.2.6键的选择236.2.7箱体的设计256.3联轴器的设计277.1运输带的设计287.2滚

2、筒的设计307.2.1传动滚筒的选择307.2.2改向滚筒的选择317.3托辊的设计317.4机架的设计328结论.33致谢34参考文献35附:零件图及装配图1绪论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水平发展得越来越快,机器的自动化更是普遍。目前,使用自 动化的带式输送机的工厂多得数不胜数,正因为它的输送能力大、能耗低、结构简单、 维护方便这些特点深受广大企业的青睐。本文是经过不断查阅资料后确定的题,然后结 合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在图书馆找到的相关手册资料进行的设计,目的 是使自己设计的自动送料机具有实用价值。2拟定传动方案本设计设计的是“自动送料机”,也称为“自动带式运输机”其由原动机、传动装 置

3、及工作机三部分组成。由于运动简图能明确地表示这三部分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关 系,且为传动装置、输送装置中各零、部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故“自动送料机” 的传动方案由运动简图图1表示:图1传动简图1、滚筒轴承4、电动机7、联轴器2、圆柱齿轮5、带轮8、传动滚筒3、V带传动6、一级减速器9、运输带3电机的选用经查阅相关资料,本设计的自动送料机”所送的物料为30cm长、15cm宽、10cm 高的铝制棒料。故有关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如下:1、原始数据:卷筒直径D: 500mm;输送带工作拉力F: 7KN;输送带速度V: 1M/S;2、工作条件:(1)工作情况:两班制工作(每班按8h计算),连续单向运转

4、,载荷变化不大, 空载起动;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5%;滚筒效率n =0.96o筒(2)工作环境:室内,环境温度26 C左右。(3)使用期限:折旧期8年,4年一次大修。(4)制造条件及批量:普通中、小制造厂,小批量。3、根据以上工作条件所选传动零件及其机械传动的效率值如下:8级精度的一般圆柱齿轮(油润滑)n =0.97, V带传动n =0.96,滚动轴承(球轴i齿i带承)n承=0.99 (对),弹性联轴器n联=0.99,(以上数据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P10 表23查得)。3.1类型的选择根据已知的工作条件,所选的电机的类型为Y系列(2923)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3.2功率的确定(1)(2)电动机功

5、率的确定主要根据工作机的功率来确定:Pd=Pw/n 总p =FV/iooonwwpd=FV/iooond总其中n ,戶带吧承n齿n联n筒(m为轴承对数) 本设计中,m=3,且:Pd电动机工作功率(KW), P 工作机的功率(KW);dwF工作机的阻力(N),V工作机的线速度(m/s);n 电动机到工作机的传动装置总效率;总n 工作机的效率(即滚筒的效率);!w因此,可以求得:(1)n =n nm n n n =0.96o.9930.970.990.96=0.86i总i带i承i齿i联i筒(2)P =FV/1000n = (70001) / (1000096) =7.29 (KW)ww(3)P =

6、P /n =7.29/0.86=8.48 (KW)d w i总所以,计算得电动机的工作功率Pd为8.48KW。3.3转速的确定因为电机转速范围的确定可由工作机的转速要求和传动机构的合理传动比范围来确定,即:珥=(中2式中:nd为电机的可选转速范围;i1i为各级传动比的合理范围;1 nn为工作机的转速;nw= (60 lOOOv) /nD 且 v=lm/s,D=500mmW又因为工作机(即卷筒轴)的工作转速为:所以可求得 n = (6010001) / (3.14500) =47.77(r/min)w又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材P5的表21推荐的合理传动比范围,初选V带传动比i1=24,齿轮传

7、动比i2=35。所以 i =i1i2=(24) (35) =620。总12因为 i =nd/n ,总 d w所以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d=i n =(620) 47.77=286.62955.4 (m/s)。d 总 w由于本设计中,工作机是长期运转、载荷不变的,所以选择电动机功率的原则是其额定功率Pd应稍大于其工作功率Pd,且符合这一范围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范围edd为:750r/min。所以,经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P824表198,选择电动机的型号为:Y1808。 所以电机主要性能和外观尺寸见表1和表2:表1电动机(型号Y180M8)的主要性能额定功率P,/kw同步转速n/(r/min)满载转

8、速n / m(r/min)电动机总量/N启动转矩/额 定转矩最大转矩/额定转矩1175072721501.82.0表2电动机(型号Y180M-8 )的主要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中心高H (mm)外形尺寸L-(AC/2+AD)HD (mm)地脚安装尺寸A-B (mm)地脚螺栓孔直径K (mm)轴伸出端直径D/ (mm) /轴伸出端长度(mm)180595-535-445279-2411555/1104分配传动比4.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由电动机的满载转速n和工作机的转速n,可计算出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为:WWi =n /n总 m w(4)(5)因为由以上内容可知:n =727r/min, n =47.7

9、7r/minmw所以:i =n /n =727/47.77=15.22总 m w即传动装置总传动比i、为15.22。总4.2分配各级传动比由式i =i“,取V带传动比,3.5,则齿轮的传动比为:总 121i2=i /i1=15.22/3.5=4.352 总1所以,分配的传动比V带为3.5,齿轮为4.35。5确定运动和动力参数5.1确定各轴的转速由 i12=n1/n2,n2=n1/i12 可计算得:I 轴(输入轴):n1=nm/i1=727/3.5=207.71 (r/min)n 轴(输出轴):n2=n1/i2=207.71/4.35=47.75(r/min)滚筒轴:n =比=47.75 (r/

10、min)w 25.2确定各轴的功率由P1/P2=n(6)可计算得:(注:式中pm为电动机额定功率)I 轴:P1/P =n,则 P1=P n =11096=10.56 (kw)1 m 带1 m 带n 轴:p/p =n n,则 P=Pn =p n n n =11o.96o.97o.99=1o.14 (kw)2 1齿i泵21 i齿 m i带i齿i泵滚筒轴:P /P2=n n,则 p =Pjn n =10.140.990.99=9.94 (kw)w 2联 承w 2联 承5.3确定各轴的转矩T=9550P/n(7)可计算得:电动机轴:T0=955OP /n =955011/727=144.50 (n/m

11、)0mmI 轴:T1=9550P1/n =9550 10.56/207.71=485.52 (n/m)11 wn 轴:T2=9550P2/n2=9550 10.74/47.75=2028 (n/m)滚筒轴:Y =9550P /n =95509.94/47.75=1988 (n/m)ww w现将以上算得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列表如下:表3 各轴的动力参数参数电动机轴I轴n轴滚筒轴转速 n/(r/min)727207.7147.7547.75功率P/kw1110.5610.149.94转矩 T/ (n-m)144.50485.5220281988传动比i3.54.351效率n0.960.960.98

12、6传动零部件设计6.1 V带传动设计该设计是由电动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中的高速级普通V带传动,根据之前的已知 条件及设计出的结果有以下已知条件:所需传递的额定功率Pd=11kw,带的传动比i1=3.5。电机满载转速n =727r/min,两ed1w班制工作(每班8h计算),载荷变化不大。设计如下:(1)确定计算功率PCP可按公式(8)求得:CP=KaP(8)C式中:P需要传递的名义功率(即额定功率)(KW);Ka工作情况系数。Ka经查机械零件设计手册P603表148后取:Ka=1.1因为 p=ped=11kw所以 P =1.111=12.1 (kw)C(2)选择带的型号因为小带轮转速即为电机满

13、载转速,即n小带727r/min.又根据计算功率:P=12.1kw, 由机械手册P62图14-2选带型C则所选V带型号为:B型。(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1)自定小带轮基准直径dd1并符合机械设计基础P226表164的基准直径系 列要求,取d =125mm.d12)验算带速 v: v=(nd, n)/(601000)=(ndi n )/ (601000)=(3.14125727)d1 1d1 带/ (601000)=4.76(m/s)因为带速太小说明所选dd1太小,这将使所需圆周力过大,从而使所需带根数过多, 一般不应小于5m/s,若速度过大,则会因离心力过大而降低带和带轮间的正应力,从而 降低摩

14、擦力和传动的工作能力,同时离心力过大又降低了带的疲劳强度,所以通常 5m/sv25m/so所以,由于取dd1=125mm,则vv5m/s,故重选。经同样方法验算后,取dd1=180mm, v=6.85m/s。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由公式i=d2/d1(9)可得:d=i d =3.5180=630(mm)d2 带 d1同上参考表164,取dd2=630mm。(4)确定中心距a和胶带长度Ld1)初步确定中心距a0:因为中心距小虽能使传动紧凑,但带长太小,单位时间内胶带绕过带轮次数增多, 即带的应力循环次数增加,将降低带的寿命。中心距又减小包角al,降低摩擦力和传动 能力。中心距过大除有相反的利弊外,高速时还易引起带的颤动,故一般按式(10)初 步定中心距a0:0.7 (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