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64496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各章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名词解释1. 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2. 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3. 胚前发育:是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亲体内的发育、成熟过程,由于生殖细胞质量对个体以后的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4. 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幼虫或幼体破膜孵化或者从母体产出。5. 胚后发育:指产出的幼虫或幼体进一步发育直到性成熟或死亡为止的整个过程。三、简答题1简述组织胚胎学与水产养殖学的关系.组织学与生理学关系密切 对动物生理机能的研究是在对其结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因为结构和机能密切相关。当有机体一个器官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时其生理机能

2、也随之发生变化。.组织学与水产动物医学关系密切 由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入侵,破坏了正常的组织机构,造成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改变。组织病理变化是水产动物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胚胎学与水产动物养殖、育苗关系密切 了解水产动物胚胎发育过程是人工养殖和育苗的基础。胚胎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直接用来指导育苗和养殖生产,这个关系研究得越详尽,人工育苗成功的可能性越高。.胚胎学与遗传育种学关系密切 有学者提出,育种学是胚胎学和遗传学相结合的学科。胚胎学所涉及的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以及胚胎发育等知识是育种学的基础。总之,掌握组织胚胎学知识对水产养殖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第一章 基本组织学第一节上皮组织1.

3、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排列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呈膜状结构。大部分上皮覆盖于机体和器官的外表面或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也有分布在感觉器官内,或者形成腺体。2. 被覆上皮:被覆上皮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外表面及衬贴在体内各管、腔、囊的腔面和某些器官的表面。由排列紧密而规则的、形态相似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3. 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上皮。4. 感觉上皮:又称神经上皮。上皮组织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分化成具有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5. 纹状缘:具有活跃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有许多较长的微绒毛,且排列整齐,如小肠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密集排列的长微绒毛,在光镜下即可观察到呈排

4、刷状的结构,分别称为纹状缘或刷状缘。6. 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相嵌连接,以上几种连接,一般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挨在一起,即可称连接复合体。7. 桥粒: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分布广,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间。8. 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薄膜。9.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10. 内分泌腺:有的分泌腺在发育过程中导管退化,分泌物直接分泌到周围的血管中,这样的分泌腺称内分泌腺。11. 外分泌腺:因腺末房的分泌物经导管排到表面上皮外面,故称外分泌腺。12. 单细胞腺:这种分泌腺只有一个细胞,

5、单个分散在上皮层其他细胞之间。13. 多细胞腺:多细胞分泌腺由腺末房和导管两部分组成。14. 蛋白质分泌细胞:大多呈锥体形或柱状,核圆形位于中央或靠近基底部。细胞顶部聚集许多圆形嗜酸性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有密集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并有许多线粒体位于内质网扁囊之间,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15. 类固醇分泌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内含有大量小脂滴,在H.E染色的切片中因脂滴被溶解而呈泡沫状。电镜下胞质中只可见少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滑面内质网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可见许多管状嵴的线粒体,胞质中有许多含脂类的小泡,但没有分泌颗粒。五、简答题1

6、简述各种被覆上皮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根据上皮细胞的层数可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根据表层细胞的形态又可分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功能: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位于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上皮,面临不同的环境,功能也不相同。细胞的游离面、基底面及细胞间的邻接面常形成各种不同的特化结构,以适应各自的功能需要。被覆上皮具有较强的再生和更新能力。由于处于边界位置,上皮表层细胞容易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受损。损伤的上皮细胞由基部的细胞分裂增生,不断地补充和更新。第二节 结缔组织一、名词解释1.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其主要特征是细胞数量少但种类繁多;细胞间质丰富,从

7、液体到固体,形式多样;结缔组织细胞不规则地散步在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2. 间充质细胞:又称为间叶组织,是胚胎早期的原始结缔组织,来源于中胚层,由间充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3. 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广泛存在于动物有机体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及细胞之间。4. 致密结缔组织:有密集排列的纤维组成,细胞和基质相对较少。其主要功能为支持、连接作用。5. 网状组织:是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6. 支持组织:支持组织包括软骨组织与骨组织,为支持性结缔组织。它们与其他结缔组织不同之处是具有较坚硬的细胞间质。7. 软骨组织:软骨组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与其

8、他结缔组织一样,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埋于基质中的纤维组成。8. 骨组织:骨组织是动物身体内最坚硬的组织,骨内有骨髓腔,内含骨髓,是高等脊椎动物重要的造血器官。9. 血液:血液是有机体内流动的液体组织,由血细胞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10. 网状纤维:网状纤维很细,直径0.21m,分支很多,相互交织呈网状。由于含有大量己糖的缘故,网状纤维呈现强烈的PAS阳性反应,并具有被硝酸银侵染为黑色的特性,故又称为嗜银纤维。11. 胶原纤维:是构成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新鲜状态下呈白色,有光泽,又名白纤维。12. 弹性纤维: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弹性纤维少于胶原纤维,新鲜时呈浅黄色,又称为黄纤维。13.

9、间骨板: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的一些形状不规则的骨板,是原有的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14. 骨单位:哈佛氏骨板以哈佛氏管为中心,环绕多层排列。因为长骨骨干主要是由大量的哈佛氏系统组成,因此哈佛氏系统又有骨单位之称。15. 血清:除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称为血清。五、简答题1.简述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基质)和纤维组成。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多样,其中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色素细胞、肥大细胞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1)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形态扁平,具有多个不规则的胞突。成纤维细胞既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形成

10、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也能合成、分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2)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是机体内吞噬作用最强的细胞。胞体呈不规则形状,胞突较成纤维细胞少,细胞核小,染色较深。(3)肥大细胞 细胞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核相对较小,圆形或卵圆形。肥大细胞的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及慢性反应物质等,肝素能够抗凝血,组胺可以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从而增加其通透性。(4)浆细胞 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圆形,常偏于细胞的一端。浆细胞具有合成贮存与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的功能。(5)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体积大,呈球形。脂肪细胞能够合成,贮存脂肪,参与有机体的脂质

11、代谢,还具有保暖、缓冲等作用。(6)色素细胞 细胞形态扁平,具有多个不规则的胞突(7)间充质细胞 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微血管附近,常分布着一些从胚胎时期留下来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他们具有很高的发育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发育为各种类型的结缔组织细胞。(8)血细胞 从血管及淋巴管中逸出游走于结缔组织中的。在结缔组织内,血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或炎症反应,吞噬或清除侵入机体的微生物及其他异物颗粒,或衰老死亡的细胞碎片等。2.简述骨组织四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骨细胞 年轻的细胞形态扁平,突起多而细,位于各自的骨小管中。这类骨细胞具有产生细胞间质的能力。较成熟骨细胞胞体较小,核较大,椭圆形,位于胞体中央。

12、而成熟骨细胞的胞质极易被甲苯胺蓝染色,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极少,但线粒体较多。骨原细胞 细胞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胞质少,弱嗜碱性。当骨组织生长或改建时,骨原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是具有细小突起的细胞,胞体呈矮柱状或椭圆形,其突起常常伸入骨质表层的骨小管内,与表层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细胞,直径可达30100um,具650个甚至更多的细胞核。破骨细胞有溶解和吸收基质的作用。3.简述血液由哪几种细胞构成,并分别描述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是高度特化的细胞。胞体呈圆盘状,

13、边缘厚中间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使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内外气体的交换。白细胞 白细胞是一些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做变形运动,具有防护和免疫功能。血小板 血小板呈双突扁盘状,体积很小,直径24um,无细胞核,细胞膜也不完整,但有细胞器。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第三节 肌肉组织一、名词解释1. 肌组织:主要有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分布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及其中的血管和神经。2. 骨骼肌:骨骼肌主要分布于头部、躯干和四肢的骨骼,在某些器官(如舌、咽、生殖器)的一定部位也有骨骼肌的分布。3. 肌节:一个肌节包括1/2

14、 I带 + A带 + 1/2 I带,舒张时长约23m,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4. 横小管:简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纤维内部凹陷形成的小管,行走方向与肌原纤维的长轴垂直,缠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故称横小管。5. 肌浆网:是肌原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它位于肌原纤维周围,纵向排列于两条横小管之间,故又称纵小管,简称L小管。6. 三联体: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7. 二联体:常见在横小管的一侧有终池存在,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8. 闰盘:心肌闰盘位于Z线水平,由相邻心肌纤维的肌膜伸出许多短突相互嵌合而成,在细胞间横向的接触面上为中间连接和桥粒连接,在纵向的接触面上为缝隙连接,此乃低电阻区,有利

15、于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冲动,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和舒张。五、简答题1简述骨骼肌纤维与肌节收缩有关的结构当肌纤维收缩时,粗肌丝与细肌丝的长度并不改变,而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这样使明带和H带都变窄,甚至消失,而暗带宽度不变,导致整个肌节变短,肌原纤维收缩,从而肌纤维收缩。在肌纤维收缩的过程中需要Ca2+的参与。第四节神经组织一、名词解释1.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其形态多样,结构复杂,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有些神经元尚有内分泌功能。神经元之间以突触彼此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3.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肌细胞、腺细胞等靶细胞)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4. 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多,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中的神经纤维多数是有髓神经纤维。5. 许旺氏细胞:其出现在周边神经系统,形成髓鞘以将周边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所伸出的轴突进行绝缘包覆,使得神经讯号的传导速度得以加快。 6.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又称为神经胶质,是神经组织特有的另一大类细胞,广泛分布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其数量是神经细胞的1050倍。7. 环层小体:多见于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等结缔组织中。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150m,长达2mm。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