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孩子的常识.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4358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给孩子的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给孩子的常识.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门在外儿童安全宝典发布时间:2011-05-20 14:39:45 信息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出行前先考察清楚目的地的天气、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准备出行要带的物品。但是不管怎样,宝宝的衣物、食品、饮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一定要配备齐全,以备不时之需。交通工具上的安全无论坐什么交通工具旅行,小宝宝最好使用婴儿安全座椅;不要让宝宝坐在靠近过道的位置,以免宝宝因为好奇将小手伸出被过往的乘客或服务车等撞伤。确定固定的人照顾宝宝就餐、游玩、购物时,一定要指定专人照顾宝宝,以免宝宝被各种意想不到的物件碰伤或者在人多的地方走失。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带宝宝外出一定要避免去

2、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宝宝被挤伤或者感染各种疾病。了解酒店的服务项目及处理各种应急事务的网络如果宝宝比较小,可以考虑向酒店申请安全的婴儿床,但是一定要确保酒店的婴儿床达到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入住前先向酒店服务台咨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找谁提供帮助。确保入住酒店的安全仔细检查客房的情况,排除可能给宝宝带来伤害的任何因素。孩子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发布时间:2011-05-13 16:25:20 信息来源:中国妇女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

3、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孩子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 如果独自在家,陌生人来敲门,可以隔着门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忙着,或在睡觉。不论他有任何理由,也不要开门。 接听电话时,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谁在家里等任何与家里有关的信息。 要到哪里玩,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 不可独自行走,出门总要与朋友相伴。 不要独自到加油站、戏院、餐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洗手间。 空空的大楼、安静的门道,虽是好玩的地方,

4、但不可独自到那里玩。 有任何不对劲的事,别忘了打报警电话。 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食物。 无论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车,哪怕他说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或是爸爸妈妈让他来接你的。 如果陌生人对你说:保证带你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跟他走。 如果陌生人把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尖叫:我不认识这个人。或高叫:火警!(专家认为,这样叫会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任何人听到“火警”都会救助。) 不要公开说出家里近期的外出旅游计划。 学会打开和关上家里所有的门窗。此外,我们还建议父母在大众媒体播出的节目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被绑架的电视新闻,

5、就可以借此问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如果晚报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多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家庭灭火的基本方法发布时间:2011-05-17 16:20:55 信息来源:中国校园安全教育网人类通过长期的灭火实践发现了火的奥秘。只有当以下三个条件都具备时,火才能燃烧起来,即:1.有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2.有能够帮助燃烧的物质,如空气等;3.有能够着火的温度。当其中的一个条件被去掉时,火就熄灭了。由此归纳出下列四种基本的灭火方法:(l)冷却法。由于可燃

6、物质起火必须具备相对的着火温度,灭火时只要将水、泡沫或二氧化碳等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着火的物体上,使其温度降到能够起火所需的最低温度以下,火就会熄灭。这种方法在扑救家庭火灾中最常用,也很有效。(2)窒息法。根据可燃物质起火时需要大量空气的特点,灭火时采用物体捂盖的方式,使空气不能继续进入燃烧区或者进人得很少,也可用氮气、二氧化碳等不燃气体“冲淡”燃烧区的空气,使燃烧因缺少氧气而窒息。如,炒菜时油锅里的油起了火,只要用锅盖一盖,火就会立即熄灭。人身上的衣服着了火,躺到地上用被褥将身体盖住,火焰马上被扑灭,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窒息灭火法的实用性很强,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灭火

7、迅速,不会造成水渍损失。(3)隔离法。燃烧必须有可燃物质作先决条件。根据这个道理,运用隔离法灭火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扑救火灾时将着火部位周围的可燃物质搬移疏散开;将着火物质转移到没有可燃物质的地方。比如,家中液化气钢瓶着火,只要把着火钢瓶搬到屋外,就可防止火势蔓延。这家房屋起火,向另一家蔓延,迅速将火势蔓延方向前部的房屋扒开,火势就难以蔓延了。当然,实际灭火时运用隔离法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一种控制火势蔓延的好方法。(4)抑制法。这是一种化学灭火方法。目前主要采用“1202”、“1211”等卤代烷和干粉灭火剂往燃烧区内喷射,让灭火剂加入到燃烧反应的过程中,使燃烧迅速停止。其优点是灭火效率高,尤

8、其是1211灭火剂,灭火后不留痕迹,不会造成污损,是扑救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书籍、液化气和摩托车等火灾较为理想的灭火剂。但这些化学灭火剂缺乏冷却、覆盖和渗透作用。当物质表面的火焰熄灭后,往往会因物体的阴燃或余热又超过着火温度而发生复燃或爆燃。这一点特别要引起注意。综上所述,这四种家庭基本灭火方法各有所长。灭火时要遵循迅速有效、经济损失小的原则,以及起火物质的性质、部位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灭火方法。家长要管好孩子的嘴发布时间:2011-05-03 19:23:52 信息来源:中国网孩子一不小心,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喝了生水,就可能吃出病来,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吃药不当也能吃出别的病来。因此

9、,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万力生提醒家长要管好孩子的嘴。不要强迫生病的孩子吃东西孩子生病是最让父母揪心的,别的力气使不上,就千方百计给孩子煮好吃的,想方设法喂他吃下。家长们都觉得,孩子一生病抵抗力就减弱,这时再不吃东西那不是雪上加霜吗?万力生指出,动物生病时也多不愿进食,孩子生病不愿吃东西是有科学道理的。“生病时肝脏忙于排毒,没有进食的干扰,身体内部微妙的斗争才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孩子生病时需要身体上的休息,他的黏膜、皮肤、肝及肾也要有化学上的休息,这只有适当禁食才能做到。适当禁食不仅可以降低体温,除去痛苦并方便排除毒物,而且可以减低肝的负担以防止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不要强迫病中孩子吃东西。

10、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呢?万力生建议家长不用担心,只要让孩子食用简单的菜汤和果汁,如苹果、橘子、葡萄柚、菠萝、木瓜等,就能使孩子疲惫的体内器官有机会排泄废物,发挥自我治疗能力。在体温恢复正常时,再喂食蔬菜和水果,第二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的饮食了。鱼肝油是药品不是补品孩子只要稍微出现一点小感冒,家长就会很着急送到医院,或给孩子喂抗生素。万力生说,抗生素的副作用之大令我们难以置信,是肉眼看不到的,它可以伤害肝脏、眼睛、肾脏或循环系统,而这些损害可能要过许多年以后才会出现,以抗生素刺激筋疲力尽的身体,无疑与鞭挞倦马工作一样。因此,除非有必要,经常给孩子吃抗菌药是不明智之举。还有一些家长把鱼肝油误认为是一种营养

11、滋补药,她们善意地把这些难吃的鱼肝油丸,填进婴儿的嘴里。万力生也提醒家长,鱼肝油是药品不是补品,如果不缺乏维生素A、D就不用吃,过量服用鱼肝油,不但能扰乱消化系统和肝脏的功能,还会带来新的疾病,比如消化不良,也会使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如甲状腺、心脏和肝受到伤害或退化。“鱼肝油是必不可少,但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切勿贪多。”色彩鲜艳的水果悠着吃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食前应先洗净或削去外皮,以防病从口入。孩子一般喜欢吃一些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水果,但是有些水果不能多吃,否则有害。比如橘子营养丰富,但含有叶红素,吃得过多,容易产生“叶红素皮肤病”,腹痛腹泻。所以,儿童吃橘子一天不宜多于

12、中等大小的4个。此外,吃零食也要适可而止,一些家长喜欢给小孩子吃泡泡糖,但是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而且,儿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卫生,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儿童食用巧克力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等症状,影响食欲。儿童安全防范七字口诀发布时间:2011-04-29 09:53:33 信息来源:摇篮网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乱了,对于孩子的保护,作为家长,老师们,除了时刻警惕和关心之外,我们最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下面的七字口诀,教会宝宝安全防范常识。我是一个好宝宝独自一人看家家生人来访不开门熟人要进问爸妈放学大家结伴行或是

13、乖乖等爸妈牢记路上不逗留书包放好再玩耍不与生人乱说话不贪便宜不上当生人搭讪快离开遇到坏人要呼救自己身体保护好穿衣遮体有礼貌隐私部位不能碰勇敢拒绝乖宝宝家庭信息要记牢生人索要不知道万一迷路找警察不急不躁找爸妈危险地方不要去危险事情不能做小心防范才可靠生命安全最重要别让孩子成为你的安全气囊发布时间:2011-05-10 14:03:11 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高速交警支队四大队的民警小郑向记者讲了一个现象,他最近在巡逻中发现,很多私家车主喜欢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还有些乘客喜欢坐副驾驶座抱着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一旦发生事故,非但保护不了儿童,反倒会给他们带来致命的伤害。”为此,记者做了个

14、调查,结果发现,竟然有90%的人都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孩子坐在副驾驶座,危害到底有多大?记者从高速交警部门拿来的几个案例,可以说明问题。安全气囊会成为儿童“杀手”小郑说,其实有时候,安全气囊就会成为儿童“杀手”。去年4月,台州的王先生开车从宁波回温岭,把5岁的儿子放在了副驾驶座上。车子开到猫狸岭隧道时,由于前方一辆货车与小车发生追尾,紧随其后的王先生来不及躲避,一头撞了上去。巨大的冲力导致安全气囊瞬间爆开,王先生安然无恙,但5岁的儿子却因被气囊打到,致颅内受伤抢救无效死亡。对此,高速交警称,汽车一旦遭遇险情气囊爆开,其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但由于儿童身材矮小,气囊的位置往往就在儿童的头部,气囊

15、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所以非但保护不了儿童,反而会成为让孩子致命的“杀手”。急刹车导致孩子脱手飞出另一个例子,是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这起事故发生在杭甬高速宁波方向绍兴服务区附近路段,是两车相撞。当时,一辆面包车的副驾驶室里突然掉出一包“东西”。随后,一女子艰难地从车里爬出来,急忙捡起那包“东西”。后来高速交警才知道,这包“东西”其实是5个月大的婴儿。由于当时女子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事故发生时,车子的右车门突然打开,孩子因为惯性从女子手里飞了出去。结果导致孩子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据专家介绍,车辆在运动时,车辆本身及乘员都会产生“动能”,当车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时,一个体重40公斤的儿童就相当于动力达到1吨的运动物体,这样的力量足以让成年人殒命。相关测试表明,当紧急刹车时,家长是根本无力也无法及时给怀中的孩子提供保护的。惯性作用下,孩子可能会脱手飞出车外,致使重伤或者死亡。别让孩子成为你的安全气囊“尽管在我国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