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64223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证技术学实验讲义.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物证技术学实验实 验 守 则一、学生要按各实验规定进入实验室,明确实验目的、步骤等,不得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室内。二、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高声喧哗,不得随便串组(座),不得随意运用实验室的任何物品。三、实验时,要服从实验教师、管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操作。不得草率从事、抄袭臆造,做其它与实验无关的工作。四、实验中,要爱护公共财物,不得随意拆卸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并节约各种实验材料。如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从指导而造成仪器设备器材损坏的,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五、必须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若发现异常现象或事故隐患,应立即向管理人员和教师

2、报告,不得自行处理。六、办理设备交接时,双方均应当签字。如果,接受方发现设备损坏的,可以拒绝接受,拒绝签字,并向指导教师报告。否则,交接双方对设备负赔偿责任。七、实验完毕,应将仪器、工具及实验用具等洗涤和清理归还,并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组织打扫实验室卫生,倾倒垃圾,切断电源水源,经管理人员验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八、严格考勤制度,两次以上迟到、早退或者旷课的,实验课以零分计。九、实验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并写出实验报告中的部分内容。交回预习报告,并经指导教师签字方可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要交回实验报告。十、实验报告是实验成绩的主要评分依据,实验报告不全者不得参加考试。鉴定书具有与实验报告同等的效力

3、。十一、实验指导书中的思考题应当在实验报告中完成。十二、实验完毕,将实验桌面、仪器整理干净。值日生负责做好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并关好水、电开关及门窗等。实验室一切物品不得带离实验室。 实验一 用机械式照相机拍摄物证物证被称为证据之王。物证摄影可以用来提取指纹、足迹等痕迹物证,是在物证提取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物证摄影技术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而且适用于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使用机械式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掌握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初步掌握物证摄影的分类和每一类的摄影要求。二、实验原理: 使用照相机,通过构图、布光、调焦、曝光等一系列技术操作,将景物的影像记录在感光片上。感

4、光片的感光材料,通过曝光,接受光能量,发生光化学反应,在感光片上形成潜影。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定影等冲洗工艺,使潜影显现并固定下来,成为可见的影像。三、实验内容(一) 摄影基础训练本实验使用的为凤凰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种照相机设有自动测光装置,有变焦镜头等辅助设备,大大地方便了初学者的使用。照相机主要部件有镜头、光圈、快门、调焦器、取景器、机身等。这些部件是为三个系统服务的。这三个系统为机械系统、控制曝光系统、调焦系统。机械系统由装卷、过卷、倒卷、卸卷装置构成,控制曝光系统由光圈调节、快门按钮、快门速度指示盘等装置构成,调焦系统由调焦环、验焦环等构成。照相机镜头是能把客观景物或像在平

5、面上结成清晰的影像的光学系统。它是根据透镜成像的原理,用光学玻璃精工磨制而成的,是照相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视场角的大小,可将镜头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本实验选用的为变焦镜头。装卷。左手端稳相机,用右手把照相机机身左上方的倒片旋钮向上轻轻拉起,相机后盖弹起。把胶卷放入左侧胶卷仓中,按下倒片旋钮以固定胶卷。把胶片拉出厘米,胶片头伸进右侧卷片轴厘米。胶卷齿孔与相机齿轮吻合拍,轻轻按压机身后盖,直到听到轻微的咔嗒声。按动相机右侧上方的快门按钮,然后把快门边的卷片扳手向外旋转120,同时,观察倒片旋钮是否联动。如果联动,说明胶卷已经装好,可以进行拍摄;如果不能联动,需要按上述顺

6、序,重新装卷。确认拍摄对象。确定所要拍摄的对象是人,还是物证。观察其大小、形态、运动速度、亮度等。取景构图。()选择拍摄方位,是拍摄正面、侧面, 还是背面、斜背面?()选择拍摄距离,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针对拍摄距离,旋转镜头上离机身近的环,观察被拍摄景物在取景器中的大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选择拍摄角度,是平拍、俯拍,还是仰拍?调焦。调焦是使被拍摄的景物在底片上成像清晰的活动。照相机的调焦有自动调焦和手动调焦两种。本相机为手动调焦(本机过卷也为手动)。具体来说,本机采用裂像式验焦装置。操作方法为,右手持照相机机身,用左手转动镜头上的细环,同时在取景框内观察镜头中心两个半圆中间

7、的线。用这条线和被拍摄对象上的线状物交叉,如果被拍摄对象上的线状物被分裂为两条线,说明调焦不清。继续调节远离机身调焦环,直到错开的两个线段成为一条直线为止。景深是能结成较为清晰影像的对准面前后的景物空间纵深范围。拍摄距离的远近,光圈系数的大小,对景深都有影响。拍摄集体合影时要重要考虑景深。拍摄其他对象时,景深的影响不大。摄影用光。选择使用顺光、侧光、侧斜光、逆光来拍摄。曝光。曝光是通过照相机的光圈和速度(快门的控制)使感光片感光,形成潜影的过程。曝光量是表示感光片所能接受光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这是由感光片的光照度和曝光时间两个因素来决定的。光照度由光圈的大小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由快门速度来控制

8、。通常情况下,在曝光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将光圈开大(光孔大了),而将速度放快(时间短了)。或光圈变小(光孔缩小),速度放慢(进光时间拉长)。这两种情况下可以进相同的光能,获得相同的曝光量,这一现象称为感光材料的互易律。在摄影实践中,要灵活掌握,细心体会这一规律。本机设有内测光装置,这是为方便初学者在较短时间内拍摄出较满意的照片而选用的。在拍摄每一张照片前,建议把快门按半档,同时从取景器内观察取景器内左右两侧的指示灯。如果绿色指示灯亮,说明曝光量适中,光圈与快门速度配合适中,可以进行拍摄。如果红色指示灯亮,说明曝光不足或过度了,应当马上调节光圈或速度。红色表示曝光超过档,应当调小光圈,或调快速度

9、;红色表示曝光差档,应当调小档光圈,或调快档速度。光圈是照相机中控制镜头通光量的机件。一般由多片微薄的金属片组成,装于镜头的中间,由按扭调节圆孔的大小,摄影时被摄影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这外孔中通过,进入照相机。照相机的通光量由光圈系数来(f系数)表示。光圈系数的排列,依次为1,1.4,2,2.8,4,5.6,8,11,16,22。其中每一级相差2的12次幂。其中,小光圈22,16,11,8。中光圈5.6。大光圈4,2.8,2,1.4。选用某档光圈系数,只需转动光圈调节环,与镜筒上的“光圈基数”对齐,当听到轻微的“咔嗒”声,表示所调光圈的正确位置。快门是照相机中用来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机构,是照

10、相机的重要部件。快门速度从1秒至1/1000秒,可分为三类:(1)慢速度:1,1/2,1/4,1/8,1/15,1/30(秒)。(2)中速度:1/60秒。(3)快速度:1/125,1/250,1/500,1/1000(秒)。选用某档快门速度时,只需轻轻转动机身右上方的速度盘,与速度盘边的基准点对齐即可。首先注意拍摄环境,如在室内,使用5.6的光圈,160的速度,并开启闪光灯。如在室外,阴天或多云时使用5.6的光圈,160的速度,不用闪光灯。根据所拍摄物证的运动速度,先确定快门速度,然后决定使用的光圈的系数;这是照相机原理中所说的“光圈优先”。在其他天气状态时,拍摄运动的物体用1125的速度,再

11、用内测光确定所用的光圈。或者根据所拍摄物证的明暗程度,初步确定光圈系数,然后确定快门速度,这就是“速度优先”。正确使用照相机,使光圈与快门速度配合得当,以获取最佳的摄影效果。拍摄后的处理。当计数窗显示36时,一般还可再拍摄12张。当卷片扳手过不动卷时,说明拍摄结束了。把相机翻转,放于腿上,按下机身底部的倒片按钮,把机身左上方的倒片扳手展开,开始顺时针倒回胶片。当听到轻微的咔嚓声音时,再倒两圈,然后停止倒片。如果不能确认是否完全倒回,或出现断片时,应当及时和指导教师联系,或交照相扩印部在暗室取出。不要自行取出,否则可能使整卷报废。(二)物证摄影训练脱影照相。脱影照相是为了方便对物证进行检验,使用

12、自然光或脱影装置,来消除被拍摄物证周围的阴影、清晰显示被拍摄物证的轮廓特征的摄影方法。可以选择在室外阴凉处(不宜太暗)拍摄物证,这是利用散射自然光脱影。阴影照相。也称为增加反差照相,是指通过调整光照角度,使被拍物证凸凹的部分形成明显阴影,以显示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特征的摄影技术。利用新闻灯,从090,改变光照角度,从正面观察被拍摄物证的反差,在反差最明显时,加比例尺,从物证正上方垂直拍摄,以确保被摄物证不变形。(三)实验报告写作要求实验题目、完成日期、姓名、学号、合作者等;实验目的要求、简要原理、实验仪器及条件、主要实验步骤等;实验结果以及讨论分析;四、实验仪器: 凤凰135照相机(机械式)、1

13、35型胶卷、闪光灯(含号电池) 五、实验要求拍摄物证的正面、侧面, 背面、斜背面照片;拍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照片;拍摄平拍、俯拍、仰拍照片;拍摄顺光、侧光、侧斜光、逆光照片。在物证旁边放置比例尺,拍摄阴影照片(鞋印、动物蹄脚印等)、脱影照片 (凶器、赃物等) 共张。拍照完毕后当天把相机交回实验室,交老师验收。学生自行冲洗照片,并在照片背面注明姓名,班级,主题,光圈,速度。六、实验注意事项1.照相机为精密仪器,调节其按钮时用力要轻,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相机。使用或放置照相机时动作要轻,以防震动或跌落。2. 严禁用手或物品触摸照相机镜头。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能随意拆装照相机镜头及其他部

14、件。3因相机镜头上加载了镜,镜头长度增加,原皮套不能完全扣上,所以,请不要扣紧相机外罩;否则,可能损坏相机。4. 不要将照相机放置在电视机、收音机等有强烈磁场的物体旁。5. 装入闪光灯电池时,应注意电池的正负极一致。6.拍摄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手将照相机夹紧,拍摄时双手避免抖动。7. 进行倒片时,一定要按下倒片按钮,另一手转动倒片旋钮。在不按动倒片按钮时,转动倒片旋钮会损坏相机。七、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胶 片 次 序 号光圈速度 效果(拍摄时按照胶片次序号逐个记录,冲洗后抄在照片背面)八、思考题: 光圈和快门各有什么作用?实验二 无色汗液指纹的提取一、实验目的掌握无色汗液指纹显现、提取的基本

15、方法。学会识别指纹的纹型和细节特征。学习指纹鉴定的写法和鉴定书的写作方法。二、实验原理显现无色指纹就是利用汗液及汗垢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指纹与承受客体的色差,使无色指纹成为有色指纹。在汗液排出的化学物质中,无机成分占82.46,有机成分占17.54。汗液中无机成分约有30多种,其中氯、钠、钾、钙四种离子含量最高。汗液的有机成分中,氨基酸占了很大比重。显现无色指纹是常用方法为粉末显现法,是利用汗液或汗垢物质的粘附力,来粘附一定物质,使指纹染色而显出。粉末的种类:按粉末的成分可分为单一粉末和混合粉末。按颜色的不同分为浅色粉末和深色粉末。现面介绍用磁性粉末来刷显无色汗液指纹。磁性粉末是用铁粉与铅粉、青铜粉、或硒静电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当用磁性刷吸取磁性粉时,磁性粉受磁力的作用,被吸附于磁性刷前端。磁性粉在汗液或汗垢物质的粘附力的作用下,少量粉末粘附于指纹纹线表面的凸起部分,而凹陷部分不能粘附粉末,从而形成色调深浅不同的痕迹,达到显现指纹的效果。三、实验器材:磁性刷、磁性粉、复印纸、透明宽胶带。(粉末显现法)显微镜(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