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39761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朱熹偶题原文和翻译原文偶题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 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 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 弄潺湲。4注释译文【注释】 幅巾:古代贫贱男子以整幅绢裹头的头巾。东观汉纪鲍永 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 朔雪寒。”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

2、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忆 东行径,移筇独自还。”【译文】其一: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 遮雾绕像戴着头巾。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哪里想到云 却是从地下升上天的呢。(意似指莫轻视微不足道的事物)其二: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断枝枯草 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意似叹世态炎 凉)其三: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意似寓随遇而安,珍视眼前)42、朱熹黄子厚诗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朱熹黄子厚

3、诗序原文及翻译朱熹原文: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 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 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 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 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 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 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 徒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 移日不能去手。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 视柳子厚

4、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尤得魏、晋以前笔意, 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 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 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 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 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 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 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 袖出子

5、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 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 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如此。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 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 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 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选自晦庵集)注: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 也称科场.译文: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和黄子厚在屏山刘家斋馆相逢,一起拜病翁 先生为师。子厚比我小一岁,读书作

6、文的程度,大致相差不多,有时 还要跟我一起讨论,来弥补他不足的地方。过了三四年,我还是老样 子,可是子厚一时间忽然进步神速,好像难以估量,发表议论、撰写 文章,总是使在座的人吃惊。我固然为他遥遥领先不可企及而感叹, 就是同辈中也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从此二十多年,子厚作诗著文 一天比一天更精巧,弹琴写字一天比一天更精妙,可是我却一天比一 天更糊涂懒散,竟然比不上普通人。我又想到自己的荒废欠缺,还有 比学文更急迫的,于是就断绝学文的念头,一概以愚顽鄙陋自居,当 然也没空和子厚在文辞方面争胜了。不久子厚两次搬家,到了崇安、 浦城,见面聚会的机会渐渐少了。但我每当收到他的诗文书信,一定 拿着它欣赏赞

7、叹,长久不能放下。子厚的文章学习太史公,他的诗学习屈原、宋玉、曹植、刘桢, 一直到韦应物,对于柳子厚的诗还认为杂用今体而不太喜欢。他用隶 书写定的古体字,更得魏、晋以前书法的意态风神,大都气韵豪爽, 并且趣味雅洁,潇洒超脱,没有一点世俗习气。子厚中年时在科场上 不得志,就愤然抛弃科考,闭门读书,终日闲坐,有时就拖着手杖, 在田野间漫步吟咏,或望远山,或到水边,来满足自己。对于骚体, 能用楚调古韵组成诗的节奏,高低起伏,上下快慢之间,气势逼人, 跌宕起伏,意境幽远,风格沉郁,听的人为之感动慨叹,有的甚至掉 下眼泪。从此他的诗日益高超古朴,于是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再 可以拿给别人看。即使有人看到

8、了,也不明白他说些什么。只有我因 为还未忘掉原先的爱好的缘故,很能理解他作品的深意,不曾不再三 观看,深深地为他感到悲哀,心想子厚难道真的就因此而困厄吗?但我 也没想到他就这样困厄而死。我年老多病,活在世上还能有多少日子?过去老友,都已衰亡,再 没有可以一起谈论这些的人了。我正要访求子厚的遗稿,放在木匣里 收藏起来,心想后世一定有能够喜爱它的人。一天三山许闳生来见我, 从袖中拿出若干篇子厚亲笔所写的诗及若干篇另抄的诗来给我看,其 中还有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这样就更加了解子厚晚年所作的诗,这些 诗变化无穷、收放自如、难以捉摸、精微神妙,还不止是我以前所知 道的一些东西。为此,我拿着他的诗卷,泪流满

9、面,在他的诗后记下 这些感受。子厚名叫铢,姓黄。世代居住在建宁的瓯宁县,中间迁居颖昌, 且已有两代。母亲孙氏爱好读书,擅长作文,兄弟都有非凡的才干, 而子厚杰出的成就,尤其能够显现自己。但却生不逢时,困厄而死, 这真是太可悲了!许生曾经跟子厚学诗,得到他的真传,所收集的遗文 如此之多,并勤恳地进行编辑。许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 值得称赞啊!庆元已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写。朱熹黄子厚诗序3、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临皋闲题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 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 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

10、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友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 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 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 , 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注释 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两税及助役钱:新法规定,农民 要交春秋两税,外加青苗助役钱。苏轼反对之,以此讥讽。4、朱熹敬恕斋铭原文及翻译译文朱熹敬恕斋铭原文及翻译朱熹【原文】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以是存之,敢有失坠,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以是行之,与物皆春。胡世之人,恣己穷物。惟我所叟,谓彼奚 恤。孰能歹是,敛焉厥躬

11、。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内顺于家,外同于 邦。无小无大,罔时怨恫。为仁之功,曰此其极,敬哉恕哉,永永无 斁。【译文】 出门如恭恭谨谨的宾客,办事如认认真真的祭祀。用这样的态度 来对待,怎么会有什么失误?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人。用 这样的准则行为处事,待人及物都温暖如春。为何世间的人,放纵自 己而困于物欲?只有像我这样的老人,才有这样一种忧虑。什么是坏事, 什么是好事,都要自行收敛,亲身实行。或居墙下,或食菜羹,都要 像仲尼子弓那样如祭如宾。对内能使家庭和睦,对外能使邦国太平。 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没有什么怨恨哀伤。为仁之道的功德,这就 达到了它的极至。诚敬啊,忠恕啊,永远不能厌弃。5

12、、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原文及翻译朱熹 原文: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 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 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纤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 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日:“此亦曲江公所 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 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 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 书来属予记之。余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 眺江山,览观形制,

13、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 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 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 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 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 有君子,得以览观焉。译文: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 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 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 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 西陵

14、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 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 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 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那他的心 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 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 作记。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 眺望江山,观看地形,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 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 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

15、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 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 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 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 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6、李渔闲情偶寄之柳贵于垂原文及翻译译文李渔闲情偶寄之柳贵于垂原文及翻译李渔闲情偶寄 原文: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 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 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 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 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 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 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 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 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 为知己。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 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 人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