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639615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知识点总结.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知识点总结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内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

2、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四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1分类和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作比较

3、: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作诠释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下定义:是,这就是,叫。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4、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回答语言类问题时可采用一正一反一体现的公式。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不相符。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感知考试题型。3、探究答题策略。4、灵活掌握答题方法。学习重、难点:灵活掌握答题方法教学过程:一、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

5、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在中考中主要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二、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察重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其中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这也是中考说明文语言内容考察的重点。1说明文语言的准

6、确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表示时间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如:一天有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种,每分钟有60秒。但是像“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示空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叶圣陶苏州园林)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示范围“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

7、它的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海水平均深度300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不死)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说明了死海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表示程度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黄传惕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又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竺可桢向沙漠进军)其中的“最”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大,程度之深。、表示程序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

8、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定的程序或顺序。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其中“渐渐”和“次第”,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过程,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又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2、常见题型:(一)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中考试题环保与和平)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答:“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2、师生共同归纳答题技巧:A本意A在文中意思(突出强调或说明事物的什么特

9、点)。3、温馨提示:这道题主要是考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要准确地回答问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4、试一试(生生讨论):A、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考试题忧天)说说加点的词“仅仅”的作用。答:“仅仅”是说明时间短,突出强调老虎数量减少之快。B、其实,回归反光材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中考试题反光材料)选文加点词“主要”有什么作用?答:“主要”表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1、题型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文章第段中加着重号的“容

10、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师生共同探讨)答:不能去掉。“容易”在文中就起到了限制作用,限制了小麦发生“赤霉病”的可能性,表示小麦患“赤霉病”的可能性大;如果去掉所说的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师生归纳答题技巧不能去掉A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试一试(生生讨论)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是石拱桥“到处都有”,如果去掉,就变成石拱桥到处都有,这不符合客观

11、实际,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中考试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其它环境问题,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1、第7段划线句子森林能有效的缓解”温室效应”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2004年“走进森林”12小题)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2、归纳答题技巧结合具体语境比较二者

12、的区别3、试一试A、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能否将“至”字换成“和”字,为什么?答:不可以。“至”表示从北魏到元代的所有洞窟,而“和”只表示北魏和元代两朝的洞窟。B、“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中“北边”能不能换成“北部”?答:不能换。因为甘肃省文县处于四川省外“边”,而不是四川省内的北“部”。(四)1、找一找: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答:答案:大多数不断2、答题技巧:找具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表示估计、猜测的词语。找确数、约数类词语。3、试一试读下面语段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雨是从

13、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3、拓展练习,小组讨论,写出答案。(一)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始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选自中考纳米卫星)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谈谈理由。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答:原句好,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二)第段“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一词

14、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以“昼伏夜出”加以限制,说明光污染主要是扰乱那些夜间活动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而不是对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有同样的危害,若去掉就不能准确地说明这一点,所以不能去掉。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说明文为追求良好的表达效果,即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事理说得浅显明白,往往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增强其趣味性、可读性。例: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此句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通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特点。2、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许多的方面。(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石狮子的描写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或通俗或深情地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如苏州园林:“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对说明苏州园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活泼清新。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把“生物入侵者”比喻为“偷渡者”“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