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望色.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639463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望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诊断:望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诊断:望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望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望色.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诊断:望色望面色要留意识别常色与病色。1.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1)主色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转变的根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全都。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微黄为正色。在此根底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2)客色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转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心情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总之,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光明润泽、隐然含蓄。2

2、.病色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颜色与光泽,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2)黄色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

3、湿蕴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亮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3)赤色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4)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缺乏,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如面色晃白而虚浮,多为阳气缺乏;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5)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放面色黛黑。面黑而焦干,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目眶四周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