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编号.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63886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资产编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固定资产编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固定资产编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固定资产编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固定资产编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固定资产编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资产编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定资产编号 一、设备编号法 1.设备编号的基本形式 设备编号的基本形式为:口口 以上编号中,第一组是一个或几个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代表不同类别的设备。第二组是数字,其中第一位数字代表装置(或车间);第二位数字代表工号(或工段);后两位数代表设备位号,是按同一类型(即用同一字母命名的)设备,按工艺顺序来编排。推荐使用表1-1或表1-2的表示方法,企业可根据本厂情况自行编制代号表。 表1-1 设备代号一览表(一)代号 主机类别 代号 主机类别 F 反应设备 Q 起重机械 T 塔器 Y 运输机械 L 化工炉类 C 车辆船舶 H 热交换器 X 机修设备(金属加工、铸造锻造、焊接机械) G 储罐 GF

2、 锅炉、发电设备 GL 过滤设备 D 电器 Gz 干燥设备 S 理化实验设备 J 压缩机 QT 其他设备 B 各种泵 B 变速机(包括增减机) P 破碎机械 M 电动机 注:1.表中除电动机外,均为拼音字母。 2.其他未用字母可供企业选用表1-2 设备代号一览表(二)代号 主机类别 代号 主机类别 A S B 造粒塔 T 槽、池 C 反应塔 XT 某设备用透平 D 分离器、变换炉、槽 U E 热交换器、冷却器 V 阀门 F 工业炉(有燃烧器的) AV 自控阀门,自动调节阀 G 各类泵 W H 锅炉 WB 皮带运输机 WD 包装机 I 喷射器、搅拌器 WH 扒料机 J WJ 振动筛 K 离心式鼓

3、风机、压缩机 WK 热合机 L WT 卸料车,料斗 M 电动机(紧限工艺设备字后) WZ 推袋机 N Z 造粒机 O TR 变压器 P 供企业选用 SG 开关柜 Q R 第二组四位数字的第一位数为装置或车间代号,各厂根据本厂装置或车间数给装置或车间编一个号,当单位超过十个,则需增加一位数,或按生产系统(如氯碱、氯气、农药、聚氯乙烯、其他产品、机修系统、动力系统等)来编,可以减少第一位数不足的困难。现以年产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的某化肥厂为例,对这种编号法予以说明。 用表1-2代号。该厂分为制氨、尿素、辅助、尿素储存与包装等4个装置。其装置编号第一位数分别是:1-制氨装置,2-尿素装置,3

4、-尿素储存及包装,4-辅助装置。 另外,尚有氨储存装置,由于设备很少,作为工号来安排。 第二位数工号(或工段号),基本按流程顺序和行政划分的工序或工段依次编排,一般不会超过9个工序。如该合成氨厂,制氨装置(代号为1)的工号:1100-石脑油预脱硫及最终脱硫工号;1200-转化工号;1300-氧化碳变换工号;1400-脱二氧化碳甲烷工号;1500-氨合成工号;1600-氨吸收工号。尿素装置(代号为2)的工号:2100-原料供应系统工号;2200尿素合成工号;2300-低压部分工号;2400-蒸发工号;2500-造粒系统工号;2600-氨水系统工号;2700-蒸汽及公用工程系统工号。 辅助装置(代

5、号为9,如锅炉及水处理等)。 9100-辅助锅炉系统;9200-给水处理系统;9300-仪表空气生产系统;9400-水冷却塔系统;9500-惰性气体系统 第二组后二位数为位号,即设备位置代号,仍以该合成氨厂为例。 C1101为制氨装置脱硫工号塔类设备中的第一台设备:H2S汽提塔。 F1201为制氨装置转化工号炉类设备中的第一台设备:一段转化炉。 K1501为制氨装置氨合成工号压缩机类设备中的第一台设备:合成气压缩机。 XT1501为合成气压缩机的蒸汽透平机(为压缩机的原动机)。 G2101为尿素装置原料系统泵类设备中的第一台设备:高压氨泵。 D9205为辅助装置给水处理系统分离器类中的第五台设

6、备:双床层式阴离子交换器等。 电器设备的编号,属于生产装置的电动机,一律以M为代表,置于主机编号英文字冠的后面,编号与设备完全相同。如GM2101,为高压氨泵电机(高压氨泵的编号为G2101)。其他电器设备,如变、配电所内的变压器与开关柜,则与辅助装置编号方法相同。 2.设备编号中应遵循的原则 (1)每一个设备编号,只代表一台设备。在一个企业中,不允许有二台设备采用一个编号(说明:字母加数字构成一个完整编号,出现同样数字的编号是允许的)。 (2)编号要明确反映设备类型,如工业炉,热交换器,聚合釜或压缩机等。 (3)能明确反映设备所属装置及所在位置。 (4)编号的起始点应是原料进入处,结尾点应是

7、半成品或成品出口处。 (5)同型号设备的编号,同样按工艺顺序编排。即同型号设备编号的数字部分是不一样的,与习惯做法不同。其顺序应明确规定:由东而西(设备东西排列时),或由南而北(当设备南北排列时)。 (6)编号应尽量精简,数字位数与符号应尽量简单而少。例如:当一套装置或车间设备总台数少于100台时,就可采用不分工号(工段)、不分类别的大排号,这样装置虽多于10个,仍可用四位数表示;这时如装置数在10个以内,则有三位数即可表达。但一个企业的编号原则和方法应一致。当全厂设备编号后,应编制出全厂统一的设备一览表,并应保持稳定。如果设备调出或报废,发生空号,可在设备档案或一览表中注明。若新增设备,则可

8、以新增编号,或填补空号。 二、管道编号法 一般石化企业管道较多,尤其大型化工厂,装置的管道都比较多,往往形成管道走廊(通称管廊)。大、中型老企业的外管道也基本集中在管廊上。为加强对外管道(包括装置内的管廊)的管理,防止出现差错,影响生产等,管道应该编号。 1.管道编号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管道内的介质,用管外(除保温、保冷层外)的涂色表示清楚。 管架支柱从始端至末端,都要编号,并在支柱离地面1.7m左右标码。管道纵横交叉较多的厂,其支柱号码前要冠以特定文字。 2.外管道(厂区公用管道)按下列原则进行编号 (1)先编外厂供应的管道。面对外部输人本厂的第一个管道支架,按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编

9、号,不加字冠,即以01、02、03-二往后排列即可。 (2)如管道架上分上下多层铺设时,则先编上层管道,再编下层管道。如上列为O1、02、03、04;下列为05、06、07、08等类推。 (3)外厂供应的管道编完后,留下一定量的空号,再进行本厂外管道的编号。对无管廊的老厂,则应从该管道输送介质的起始点起,从原料加工开始,对化工管道进行编号,直到输出成品的管道为止。对多种原料的化工企业,按化工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工艺管道编完后,留一定量空号,再进行水、汽、压缩空气等管道编号,将所有外管道全部编完为止。 (4)对有管廊的新老企业,则选择管道走廊上最密集的管架位置,标定该处支柱号码为管道编号基准点,然后面向管道中介质来的方向,进行对管架上的管道编号。仍按上面的(1)、(2)项原则进行。对未经该处的管道,进行后续编号。此法不分工艺管道与水、汽等管道,一律按顺序编定。编定后编制外管道编号登记一览表,其内容除管道编号、管道输送介质、管道尺寸、材质等之外,还必须列明每根外管道的起始点与终点及其总长度。如其上有阀门时还必须注明有几个阀门、型号、规格,并对阀门也进行顺序编号。此顺序从介质送出点开始,往后排列,如O1-V1(V代表阀门)、O1-V2等,即代表第一根管线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阀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