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63800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西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武夷新区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摘要:武夷新区建设是福建省落实国家海西建设战略,促进闽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本文从描述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入手,以金融的视角分析武夷新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从制定区域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打造市场化政府融资平台、利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实施金融政策倾斜、大力发展低碳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武夷新区建设的具体思路。关键词:区域经济,新增长区域,武夷新区,金融资源配置出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新的宏观考量,2009年以来国家密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前

2、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以海西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新兴增长极武夷新区为视角,对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索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提供参考模式。一、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新兴发展区域”这一概念,多出自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文件,国内外理论界目前对此尚无统一标准的定义。本文所指的“新兴发展区域”是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具有特定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方面优势,被政府部门列入重点发展规划并出台政策扶持发

3、展的特定区域。加强新兴发展区域的规划建设和政策支持,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特定区域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步伐,有效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石,经济对金融发展具有最终制约性,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决定着区域金融运行及其效率。同时,金融资源的数量及其配置效率又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约束变量。区域金融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聚集和分配资金,其运作机制就是金融活动影响储蓄和投资,储蓄和投资影响区域的资金流量结构,再影响生产要素的区域分配结构,最终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据此,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与金融资源配置两者也应是相互

4、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新兴发展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在该区域产生大量的政策扶持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技术和人才大规模地流入该区域,这就要求金融业在机构网点布局、资金投量及投向、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实施跟进,以满足区域发展变化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同时,新兴发展区域建设的推进,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从而促进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新兴发展区域建设也有着促进和导向作用。有力的金融支持和完善的金融服务,将极大地改善新兴发展区域的投资环境,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集聚该区域,从而推动新兴发展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二、武夷新区建设

5、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一)武夷新区规划和建设进展情况武夷新区地处闽北境内,规划区域为福建省南平武夷山市全境和建阳市的部分区域,以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邵武市、光泽县的部分乡镇。武夷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建设海峡西岸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宜居新城、自然文化旅游中心、重要区域交通枢纽和新兴产业基地,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约50万-100万的闽浙赣交界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2006年,海西林产工贸园区和闽北经济开发区相继开工建设,标志武夷新区建设正式启动。2010年7月,福建省政府批复同意武夷新区发展规划,武夷新区建设由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依托上述两大经济开发区建设,带动重大项目入驻和重点区域开

6、发;通过推进京福高铁南平段、宁武高速和武邵高速、芹口交通枢纽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营造开放开发的良好态势,为加快武夷新区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武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两大经济开发区已引入企业80余家,总投资超过58亿元,林产加工、机械电子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二)武夷新区建设的有利条件1.文化与品牌优势。武夷新区的主体区域武夷山市和建阳市都是闽北文化的集萃之地,拥有底蕴深厚的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等,有利于武夷新区集聚人气,提升品位,扩大知名度。从品牌上看,武夷山是我国目前仅有的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以下简称“双世遗”)之一。2008

7、年,福建省政府公布带有浓厚地标色彩的“福建十大名片”,“武夷山水”仅次于“海峡西岸”名列第二,制作技术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茶中状元”大红袍成为第五张名片“福建乌龙茶”的重要标志,第六张名片“八闽人杰”则包括在武夷山“琴书40载”的理学家朱熹。因此,武夷山“双世遗”不仅是闽北最具优势的品牌,也是福建省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靓丽的名片,这为武夷新区建设创造了巨大的品牌优势。2.资源与生态优势。闽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土地、水、森林资源丰富。南平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1.7%,新规划区内可供建设用地达150平方公里以上;全区境内水资源量达20.4亿立方米,人均水

8、资源拥有量1.1万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森林覆盖率高达7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1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57个百分点。武夷新区内有着世界同纬度地带最好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大量完整无损的多种多样的林带,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类标准,是闽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地和海西绿色腹地。可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武夷新区建设又一显著优势。3.地理区位优势。武夷山处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地、面向宝岛台湾,地理位置独特而重要。目前,武夷新区内已建和在建的浦南、武邵和宁武三条高速公路,以及京福高铁、浦建龙梅快铁和武夷山新机场,随着这些重大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大

9、大缩短武夷新区北上南下、西出东进的时空距离,武夷新区现代立体的交通体系,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三)武夷新区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作为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省份,福建省特别是福、厦、泉等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市经济发展步伐则明显滞后,2009年该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仅列第8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2.5:40.2:37.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8个百分点,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9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南平市经济结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经济的比重偏大。闽北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和林区

10、,对外输出主要是未经加工或初级加工的农产品、竹木制品,产业链窄且短,产品附加值低,长期以来区域发展未摆脱“资源诅咒”的宿命。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南平市尚处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演进的过渡阶段,区域内工业基本上仍是以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导,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少,行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上市企业则更少。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区域内中小企业、“三农”经济受限于资信等级低、担保不足而达不到贷款条件,有效信贷需求明显不足。三是第三产业有待拓展。从省内看,虽然闻名世界的武夷山风景区位于南平市辖区内,但该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国内看,南平市与目前我国其他

11、3个“双世遗”地相比,无论在旅游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上都还处于较落后的位置(见表1)。这是由于在传统旅游经济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区域内把武夷山简单地等同于一个纯粹的旅游度假胜地,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其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所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产业潜力,也未能敏锐地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蓬勃发展的新产业、新经济有机融合起来,品牌内涵相对单一、运营方式比较粗放,总体上尚未摆脱以初级旅游产品营销为主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武夷新区发展文化旅游和新兴产业的目标,辖区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2.区域发展面临激烈竞争。从国内看,2009年至今国家已出台近20个区域发展规划,各区域间的发展竞争空前激烈。从省内看,海西

12、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海西主体功能区的福建省确定了2009年全省十大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见表2)。从地域看,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主要按行政区划分布,其中有七个区域位于沿海地区,三个区域位于内陆地区,表明福建省更加重视省内各区域的协调、平衡发展。从发展定位看,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都比较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业,因此这些区域间的竞争同样激烈。新兴发展区域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对重大项目、优质投资者和资金的争夺。目前,武夷新区工业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但受区域发展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招商引资明显滞后,入园企业少,尤其是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更少。据统计,武夷新区两大经济开发区已引入企

13、业80余家,目前真正投产的企业仅10余家,主要为林产加工、机械电子制造等传统加工制造业,而且投资金额普遍较小,新区发展缺乏有力的项目和产业支撑。3.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与通常的经济区域发展概念不同,武夷新区建设是基于对武夷山风景区特别具有的“双世遗”品牌和区域内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是武夷新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但要确保武夷山景区及周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和破坏,却是新区开发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招商引资难的影响下,新区推进符合产业政策、先进高效、节能低排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基地的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由此,相关部门为追求政

14、绩和短期利益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要求,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新区可能成为沿海发达地区落后产能甚至是能耗高污染重企业转移的承接地,从而给环境保护带来重大挑战。在支持新区建设的政策压力、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拓展以及同业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金融机构面临降低信贷门槛以支持部分相对落后产能的相关项目,以及企业发展与因严格执行绿色金融政策而放弃一些业务拓展机会的两难选择。4.新区建设缺乏系统性融资规划。从武夷新区发展规划看,尽管地方政府对于新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证和设计,但在新区建设资金筹措这一关键环节却缺乏统筹考虑,仅在投融资政策方面作简单和宽泛的安排。从实际情况看,新区建设主

15、要是根据建设时序临时寻求金融机构贷款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的单项融资模式,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信贷投放规模,特别是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形势下,则难以保障新区建设的资金需求,从而给新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5.闽北金融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省内沿海发达地区。受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闽北地区资金吸纳能力差、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区域内资金大量外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突出,金融资源配置上的“马太效应”始终困扰着闽北金融业的发展,使武夷新区建设缺乏强大的金融支撑。至2009年末,南平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仅占全省

16、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的4.12%,在全省9个设区市中列第8位;人均存款2.01万元、人均贷款1.59万元,均不到全省人均水平的一半;存贷比78.80%,低于全省金融机构平均存贷比5.27个百分点,邮政储蓄银行和保险机构将资金大量上存。南平市辖区内证券营业机构仅3家,其中位于武夷新区建设主体区域的建阳市至今尚无1家证券营业机构。三、金融支持武夷新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一)政银合作,共同编制区域发展的系统性融资规划,形成“政府+金融”双主体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要解决现阶段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区域发展规划中普遍存在的忽视系统性融资安排问题,确保规划区域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加强政银合作,积极主动地邀请金融部门参与,共同编制区域发展的系统性融资规划,提升区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目前,我国国开行、农发行、四大国有商业行及国际上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和提供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能力。因此,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