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3784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对策坪环学校 庄丽娜 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出现。身为教师的我,又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我把我遇到的一个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大家共同研讨寻求对策。一个案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9岁。年级:三年级。姓名:黄嘉濠。二问题行为描述1、上课不认真听讲,坐姿不端正,爱做小动作。喜欢东张西望,时不时就转过去动动其他同学,影响其他人的正常上课。2、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下课后不是找这个玩就是找那个玩,别人不跟他玩就要说脏话骂人

2、,或者动手弄人家,去拍拍人家的头,踢一下人家,非要搞的同学满世界追着他跑,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3、穿着比较邋遢,喜欢咬领子,把衣领咬的烂烂的。书包不整齐,东西经常乱塞一通,书本作业本都是没皮的。4、不善表达自己,和老师同学沟通较少,犯错误不承认,喜欢撒谎,爱玩电子游戏。三学生行为背后的需要 1、该生需要养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该同学爸爸妈妈做生意较忙,基本是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对其是溺爱过度,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在学校表现不好,犯了错误,老师与其爸爸妈妈沟通的结果,爷爷奶奶不认同要善加干预,妨碍老师的工作。2、根据家长的反应该生在之前学校被老师忽视,由于是坐校车的,经常

3、到学校时早读已经下课,课代表已经把全部的作业交给老师(除了他的),他去交作业老师不问缘由责怪他迟交作业,不受他的作业。导致最后他干脆不写作业。3、根据家长的反应该生在之前学校,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位置比较窄,所以和同学经常有磕磕碰碰,班级里较高大的同学就对他进行拳头攻击。同时该生是属于问题情况较多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产生矛盾,他的老师不问缘由直接对其进行处罚和责骂,导致他不愿意和老师沟通,认为老师是偏爱好学生的。自己是不得老师喜欢的。久而久之该生养成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4、该生需要老师适当予以肯定和表扬。孩子都是喜欢表扬,因此,我认为该生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肯定。他上课积极举手,有时在课堂上

4、讲笑话和做小动作,是希望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老师对其的教育方法不恰当。刚上第一节课,他很积极地举手,站起来结结巴巴回答了问题,花了稍长的时间。回答完之后,我表扬了他的积极认真,希望下次能够更流利更完整的回答老师的问题。 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的特征,因此应该家校共抓,满足孩子需要,促进孩子成长成才。四、应对策略:根据黄同学的问题,我采取的应对策略如下: 1、“转变认知”,就是通过改善其对自我的认知,重获自尊。让孩子从优点到缺点,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评价,让他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重塑自我。告诉他,拳头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同学沟通要讲究方式,不是一味的暴力,这样反而

5、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不利于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并且给予孩子一些与同伴交往的策略,鼓励他大胆与同学交流,提高其自信心。同时和班里的孩子沟通,我先对大家进行教育,让学生们知道,他也是我们集体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帮助他改正错误,并对如何帮助进行了一些指导。学生对他的进步也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些关注,及时地表扬他。这样他就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就获得了转化的动力,不断向班级体靠拢。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实意地帮助他们。同时鼓励孩子们多和他玩,用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方式去改善该生的不良行为。老师的包容理解只是一个桥梁,只有和班级的孩子正确的交往,建立友好的友谊。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其认知。2、“行为辅导”:让黄

6、同学在家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帮老师打打水、到办公室取取书、发发本子,帮同学扫扫地,教其他同学读英语等,这样一来,黄同学就没多少时间闲着,人际关系也改变了,而且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还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一直认可,从而获得了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也愉快。3、“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暗示、奖罚等手段对张同学进行及时的指导,特别是在其进步的时候给予奖励,通过强化,增加其积极行为。好学生、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鼓励孩子能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的孩子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有时候家长老师的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所以我们

7、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该生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他感受我对他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黄嘉濠同学,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黄嘉濠同学,你这次考试又比上次进步了耶!”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性的语言,让他知道老师在关注他,老师有看到他的进步,从而鼓励他改正自己的缺点,找到自己的价值。4、“外部帮助”,寻求外部环境的帮助。家庭的教育力量尤为重要。当发现孩子的极端情绪,家长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

8、第一任老师”。经过和该生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孩子的父母要抽空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并和该生的父母沟通,让其和家里的老人沟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家里出现几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让孩子无所适从。同时一旦发现该生的问题行为能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家校合作才能共同帮助该生改善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5、“角色转换” :让黄同学扮演被他欺负的同学,而我来扮演他,同时模仿他欺负同学的行为动作,让其做到感同身受,从而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让他人喜欢。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同身受,才能从根本上明白自己的行为带给他人的伤

9、害,从而改变他的行为和思想。同时我还让他自制几个指套,指套上面分别画上他自己、妈妈、爸爸、同学,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几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他自己不满的话,说出爸爸、妈妈、同学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闷和不安,这样可以使他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五、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同学的脏话少了,穿着也干净整洁了,没有再咬领子了,也不会再去打扰他人上课,自己也能认真听讲,同时他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期末时,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各科任老师对他都赞赏有加,同学们也对其的进步进行表扬,父母也表示现在在家会主动帮忙干活,而且学习上也比较自觉,连洗澡

10、都在背英语课文,还会和姐姐一起看书。上学期期末还荣获了“进步奖”,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同时表示还有比现在做的更好,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六、对这个案例的总结: 其实造成该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疏于管教和关心,以前老师的忽视和不认可,同学的忽视和暴力等等都是造成该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面对黄嘉濠同学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黄嘉濠同学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