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63738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杭州老年人的调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社区老年人口结构与状况根据联合国人口年龄划分标准,人口年龄结构通常可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详见表一)。建国以来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年轻型到成年型,再由成年型到老年型的历史演变过程(详见表二)。(一)建国初至60年代末,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处于年轻型时期。在“一普”至“二普”的11年间,老年人口系数从3%上升至3.95%,幅度不大;年龄中位数反而下降,由23.13岁降至19.04岁。(二)70年代至80年代末,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处于成年型时期。从表二可看出,1982年“三普”时,0-14岁人口比例为24.41%,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5.8%,

2、老少比23.65%,年龄中位数25.19岁,已达到了成年型标准。1990“四普”014岁人口比例为20.19%,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6.79%,老少比为33.65%,年龄中位数为28.72岁,各项指标已呈现出将要进入老龄化的迹象。(三)90年代初至今,人口进入老年型时期,并逐渐呈迅猛发展之势。“四普”时,的人口年龄结构已显露老龄化的端倪,“四普”65岁与以上人口比例为6.79%,接近7%的老龄化标准。“五普”资料0-14岁人口比例为16.45%,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8.76%,老少比为53.79%,年龄中位数为33.20岁,老年人口比例10年间增加了1.97个百分点;而同期0-14岁人口比例减

3、少3.74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完全进入老年型时期。从人口绝对量增长情况看,从“四普”到“五普”,总人口增长17.93%;而同期老年人口增长51.98%,大大高于总人口增长幅度,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表一 人口年龄结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0-14岁(%)65岁以上(%)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年轻型4041520成年型30-404-715-3020-30老年型73030表二 市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年份0-14岁人口比例(%)65岁以上人口比例(%)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岁)1953年(一普)3331023.131964年(二普)41.813.959.4519.041982年(三普)24

4、.415.8923.6525.191990年(四普)20.196.7933.6328.722000年(五普)16.458.7633.2433.20来源:童宁辅.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老龄化趋势分析.中共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二、社区老人心身健康状况2.1 社区老年人躯体慢性病状况调查针对市社区居民老年人的躯体慢性疾病状况亚萍、叶 芸等作了调查,选取了市拱宸桥街道10个居民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目标人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 1804人,有效1774例。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 调查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锻炼等;体检项目有测血压、科、外科、五官、眼科、心电图、

5、血糖血脂等。1774例老人中有1683人患一种以上的疾病,患病率94. 87%。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见表1。体检发现社区老年居民中患1种疾病387例(21.82%)、患2种疾病576例(32.47%)、患3种以上疾病721例40.64%。见表 2。表1 不同年龄性别老年居民常见病患病情况年龄(岁)男女合 计人数患者患病率(%)人数患者患病率(%)人数患者患病率(%)60544888.8912411794.3517816.592.76522821.393.4337234893.5560056193.57026424994.3231230397.1257655295.

6、837513813295.6513412796.9526925996.2880716895.77807897.515114696.69表2 不同年龄老年居民患病种数情况年龄(岁)患病种数合计012360-1345615917865-3914318523360070-2312018325057675-10558711726980-5246062151合计903875767211774来源:亚萍,叶芸.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调查分析.临床医学. 2003年 6月第 5卷第 6期 477.在调查的慢性病中,社区老年居民前10位慢性病为白障(60.2%),心脏病,高脂血症(30.33%),颈、腰椎病,高血压

7、,骨关节炎,溃疡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胆囊炎、胆石症。老年心脏病的患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老年慢性病多因不良生活方式或其它因素累积而成。见表 3。表3 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其顺位组 别男(755)女(1019)合计(1774)例数患病率(%)例数患病率(%)例数患病率(%)白障43056.9563962.64106960.20心脏病30540.443442.5973941.66高脂血症20126.6233733.0753830.33颈腰椎病16021.1930729.5446125.99高血压11214.8315014.7226214.77骨关节病5

8、06.621009.811508.46溃疡病8310.99666.451498.40慢性支气管炎658.61555.41206.76糖尿病466.09686.671146.43胆囊炎胆石症253.31676.58925.19来源:亚萍,叶芸.社区老年人慢性病调查分析.临床医学. 2003年 6月第 5卷第 6期477.2.2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市第七人民医院倪熠青、秋萍等针对市西湖区某社区14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工具,结果发现SAS平均38.2010.76,高于50分者31人,占20.85%,SDS平均40.568.76,高于

9、50分者18人,占12.4%。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SAS、SDS总分比较,年龄大小与SAS、SDS得分高低无显著差异;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存在,差异显著,可能与老年女性离婚、丧偶后独居的比率要高于老年男性、业余爱好少、退休后不再继续工作的比男性老人要多等原因有关;年龄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存在无明显差异;文化程度低的老人比文化程度高的老人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说明具有一定文化的老人更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能与时获得心理保健的渠道较多,领悟较快。结果见表2。表2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SAS、SDS总分比较项目SASSDS性别男(n=61)女(n=84)X236.6048.8

10、639.8011.95-2.586* 39.448.6041.688.92-1.118*年龄60-69(n=40)70-79(n=79)80岁(n=26)X37.609.5439.1311.4937.9711.201.2439.428.0241.089.2341.209.130.91教育程度文盲(n=36)小学(n=65)中学以上(n=44)F40.0211.1139.0710.7435.5010.466.87*43.549.2541.788.9236.438.113.02*注:* P0.05 * P0.001来源:倪熠青、秋萍.对145名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全国第十届老年护理学术交

11、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从表3看出,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社交活动、业余爱好、与子女的交流等社会因素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是有关联的,不在婚的老年人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在婚的老年人;家庭关系融洽,能与子女沟通交流的老人其SAS、SDS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同样,社交活动丰富、有业余爱好的老年人其SAS、SDS的得分也显著低于社交活动少、缺乏业余爱好的老年人。表3 SAS、SDS与老年人社会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项目SASSDS婚姻状况0.248*0.209*家庭关系0.489*0.455*经济状况-0.108-0.031社交活动0.615*0.546*业余爱好0.158*0

12、.248*家务劳动0.1010.096子女交流0.572*0.501*注:*P0.05 *P0.001来源:倪熠青、秋萍.对145名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全国第十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3 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状况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市2个城区各选择3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老年抑郁障碍状况的调查研究,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婚姻状况等社会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结果显示有16.7%存在抑郁障碍,4.6%有中重度抑郁障碍;男性抑郁障碍发生率比女性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年龄越大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越高,70岁以上老年人有22.3%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在70岁

13、以下的老年人中发生率是12.9%,差异显著(P0.05)。表1 总体与不同性别、年龄老人抑郁障碍发生率无抑郁障碍(%)抑郁障碍(%)t轻度中重度总计总计8.315.1483.312.14.616.7P0.05男7.844.8585.5113.514.5女8.765.3881.213.15.718.8年龄707.914.8687.19.53.412.9P708.925.4977.715.96.422.3来源:王义强国秋树林社区老年人抑郁障碍与影响因素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8卷第3期。调查中市社区老年人抑郁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对生活不满意、情绪低落、精神活动能力下降,分别是71.44%、71.35%和79.65%。分析单个症状,发现超过90%有心情抑郁的老人抱怨“自己的记忆力比以前差”、“感到心情沉重郁闷”、“觉得自己的处境毫无希望”。 研究调查显示老年人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社会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有关联的。离婚、丧偶的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婚姻正常的老年人;退休后的工作状态和经济状况对抑郁障碍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家庭关系、业余爱好和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抑郁障碍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