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63708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现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人类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下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课本活动)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

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和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P3图1-2例2: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的什么现象?(在赤道地区地球自转一周为四万千米)由地球的形状可知,地球的半径并不是每一处都相等的,那么什么地方的半径最长?什么地方的半径最短呢?(赤道半径、极半径)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出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教材P5-7 例如:P6活动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项目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

3、相交的半圆形状特征圆,自成纬线圈半圆长度分布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例5:一架飞机从长沙起飞,一直朝正东方向飞行,最终可以:(沿纬线飞行)A到达北极点 B到达南极点 C回到长沙 D不能回到长沙教材P7活动第二题新课标第一网例6:有关经线、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纬线都是半圆(圆圈),每条经线都是圆圈(半圆 2万千米)B每条纬线长度没有相等的(南北对称,如南北纬30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经线的最高度数是90(180),纬线的最高度数是180(90)。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例

4、如: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界线地图册重要经纬线描绘;五带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其中有若干纬度作为描述分布特征的参照纬度。一般情况下判断经纬网图,规律是:越往西(左)度数越大为西经W;越往东(右)度数越大为东经E。越往北(上)度数越大为北纬N,越往南(下)度数越大为南纬S。可以在图上标出(描粗一点)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根经线方便自己判读东西半球。项目纬度经度零度线的确定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划分向南北各分作90向东西各分作180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以南称南纬用“S”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以西称西经用“W”度数的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半球界线赤道(

5、划分成南北半球)20W和160(东西半球)例8:东西半球的界线的是: A180,0B160W,20E C160E,20W D赤道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材P8图1-14例9:P8活动。例10: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的是:绘图法、排除法A30W(西半球),10S(南半球) B10W,25N C170E(西半球),50N(中纬度) D30E,20S(南半球)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P9) 例1:下列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A、

6、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B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的交替 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

7、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A、10月1日17点 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

8、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2如p11(1.9)图说明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 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 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 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例如

9、:教材P1012活动形式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地轴倾斜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指向不变五带的划分:教材P12 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名称范围获得热量气候特点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最少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明显热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最多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三、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

10、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判断方向的原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例7: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辨别方向,正确的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前后左右都是南方C前北后南,右东左西 D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惟一的一个方向北方;在北极点上只有惟一的一个方向南方)例11:请根据中国地图判断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分别在长沙的什么方向。例12:教材P15活动1、2题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出图

11、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 经度_,纬度_B:经度_,纬度_C:经度_,纬度_(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地。(3) A地位于C地的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方向,A地位于D地的_方向。D地位于C地的_方向。E地位于A地的_方向。运用地图量算距离:最好将比例尺由1厘米:厘米化简成为1CM:千米的形式。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成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确定时: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 比例尺小范围大

12、内容略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表示)扩展: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例13: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A90厘米 B9厘米 C09厘米 D11厘米例14: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D)A、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B、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C、五百万分之一 D1:500000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分别绘制中

13、国政区图和某校平面图,请选择一组恰当的比例尺(C)A、 中国政治图:三百万分之一,某校平面图:二十万分之一 B、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50000 C、中国政治图:1:30000000,某校平面图:1:2000例15:P22活动第三题问题中国地图北京地图两幅图中的比例尺各用的是那一种表示方式线段式线段式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1:80000000或或八千万分之一1:4000000或或四百万分之一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80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中距离40千米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

14、距离5500千米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大小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那个详细,那个简略简略详细两幅图的比例尺那个大,那个小小大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会判断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特征,如平原与高原为相对高度小,但平原海拔低、高原海拔高;如山地和丘陵,后者比前者海拔和相对高度都要小;盆地则是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海拔有负数,相对高度一般没有负数。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类型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较高,500米以上较低,500米以下无一定标准很低,200米以下分层设色图上识别呈片状和块状的黄包呈条带状的黄褐色呈片状或小块状的浅黄、浅绿色四周为黄褐色,中间为黄色或四周为黄色,中间为绿色呈片状或带状的绿色等高线图上的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