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63656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的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学的发展的程 和特点?第一阶段:学 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 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 学、政治学、伦理学中 分化为独立的学科。第 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 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 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 的独立学科。第三阶 段:学科发展阶段。教 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 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 展。第四阶段:学科现 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 进步,生产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 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 向发展。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客观规律?客观规律 有五种:一是顺序性; 二是阶段性、三是发展 速度的不平衡性;四是 可变性和稳定性;五是 共同性和差异性。3、教育应怎样适应个 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1 )教育要适应个

2、体 身心发展具有的顺序 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 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 体身心的发展。2)教 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 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 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 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 展。3)教育要适应个 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 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 身心的发展。4)教育 要我我适应个体身心 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 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 发展4、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作用是根本性的。教育 的发展水平规模速 度和结构,归根到底是 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的。主要表现为: 1,经济实力制约着教 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水平制约着教育 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 经济结构制约着

3、教育 的结构。 4,经济条件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 手段。二、教育对经济的作 用。教育在受经济制约 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 的整体素质。 2,教育 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 新,从而促进经济发 展。 3,教育对经济运 行有直接调节作用5、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 要体现为教育受到政 治的制约,同时又通过 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 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 会的政治目标。一、政 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权性质决定了教 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 的权利 2政治体制决 定了教育的体制 3政 治纲领决定了教育的 方针、目的教育的政治 功能主要表现在维护 社会政治稳定

4、和促进 社会政治的变革:1教 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 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 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的功能6、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文化与教育是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 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 制约作用,文化影响 教育目的的确立;文 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 择;文化影响教育教 学方法的使用。(2)教 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作用:教育具有筛 选、整理、传递和保存 文化的作用;教育具 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 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 造文化的作用。(3)教 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 性文化本身是一种 教育力量。教育本身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 象。7、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表现:(1)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

5、样 性;(3)劳动对象的 的差异性。2.创造性。 表现:(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 断更新;(3 )教师需 要“教育机智”。3、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 广延性1.连续性是指 时间的连续性;2.广 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 性。4、教师劳动的长 期性和间接性。5、教 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 范性。8、教师的职业素养(1) 教育思想素养( 2)职 业道德素养。(3)知识 素养。(4)能力素养。(5)身心素养。9、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的基本策略:尊师爱 生、民主平等、和谐亲 密、教学相长是理想师 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因 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 关系,教师应做好以下 工作: 1、了解和研究 学生。 2、尊重学

6、生, 公平对待学生。 3、善 于与学生交往。 4、提 高自我修养,健全人 格。10、我国的学制改革的 历史(一) 建国以前 的学制改革 1 壬寅学制2癸卯学制3壬子癸 丑学制4 1922年学制 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 六三三分段法,又称 “六三三学制”。新中 国成立后的学制改革 1. 1951 年学制改革 2. 1985 年的学制改革 3. 1993 年的学制改革 4. 1999年学制改革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 育振兴计划和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1、课程的基本类型 1)学科课程 2)活动 课程3 )综合课程与核 心课程 4)关于“潜在 课程12、课程计划的基本内 容 1教学科目

7、的设置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 配 4学年编制和学周 安排13、教材:教材是教师 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 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 书、讲义、讲授提纲、 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 及各种视听材料。课程 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 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14、当前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目标:改变课 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 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改变课 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 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 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 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 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 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

8、的均衡 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 繁、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 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 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 基础知识和技能。改 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搜集和处理消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总是的 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改变课程评 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 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能。改变课程管理过 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 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

9、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性15、教学过程的四大基 本规律:一、间接经验 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 规律;二、掌握知识与 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 律;三、传授知识与思 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 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 合的规律16、中国中小学八大常 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 原则,启发性原则;系 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 则);巩固性原则;量 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 则);思想性与科学性 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17、中小学常用的教学 方法有: 1)讲授法2) 谈论法3)演示法4) 练习法5)读书指导法 6)课堂讨论法7)实验 法8)启发法9)实习 法10)理论联系实际 11)探究法12

10、)讲评法。18、常见的三种基本教 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个别教学;班级授课 制;复式教学与现场教 学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 节有哪些?备课、上 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 批改、课外辅导、教学 评20、教学评价的类型 1 按评价基准分类,教学 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2 按评价功能分类,教 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 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 结性评价; 3 按评价关 注焦点分类,教学评价 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 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 果评价21、教学评价的功能导 向功能;鉴别和选择功 能;反馈功能;咨询决 策功能;强化功能;竞 争功能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 律:一、遵循学生的知、 情、意、行诸因

11、素统一 规律;二、遵循学生在活 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 规律;三、遵循学生思 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遵循学生思想品德 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 性规律。23、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 因材施教原则; (四) 知行统一原则;(五)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 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24、中小学常用的德育 方法:一、说理教育法, 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以及讨论法;二、情 感陶冶法;三、榜样示 范法;四、自我教育法;五、品德评价法。25、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与方法 (一)了解和 研究学生;(二)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三)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四)营造优雅的班级 环境;(五)协调好各

12、方面的教育力量;(六)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 和总结。1教师职业理想:所 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 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 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 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 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 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 才能产牛模范遵守职 业道德的行为。忠于人 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 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 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 德的本质。2教师义务:教师义 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 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 时所必须 遵守的道德 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 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 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 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 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 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13、和 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 在道德需要,是对社 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 使命和责任。(1). 教师义务,从 其客观要求和内容来 说,是教师的一种职 责、使命或任务,具有 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约束力, 因而也就存在着道德 意识强制的因素,获得 了“道德命令”的性质。(2). 教师义务的社 会基础:第一,教师义 务根源于现实的社会 主义教育劳动的内在 关系;第二,教育义务 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 教师道德规范决定的。(3)教师义务根源于 社会主义教育劳动中 特定的利益和道德关 系,具有客观的基础和 特定的内容。(4)教师 义务,来源于现实的教 育劳动的内在关系之 中,来源于社会教育事 业的利

14、益和社会分工 的要求。(5). 教师 义务的作用:第一,履 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 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 的“冲突情势”,保证 教育劳动顺利进行;第 二,履行教师义务,可 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 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 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 教育行为;第三,履行 教师义务,有益于教育 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 的师德品质。 3教师职业良心:所 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 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 长、同事以及对社会、 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 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 我评价能力。主要应做 到以下几点:第一,有 着强烈的教育信念;第 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第三,不断 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 为思想进行道

15、德控制 和道德评价。教师良 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 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 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 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 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 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 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 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 道德控制盒道德评价 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 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 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 统一。.教师良心是道 德灵魂。教师良心的社 会基础:第一,它是随 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 形成的;第二,它是 对 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 反映;第三,它是教师 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 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 物。教师的自我道德体 验、自我道德教育是形 成教师良心的基础。教 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 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教师良心对教师

16、 的行为选 择起指导作 用;第二,教师良心对 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 控作用;第三,教师良 心对教师 行为结果起 评价作用。 4教师公正:教师公 正的确立是由多方面 的因素决定的:(一) 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 历史条件 和社会教育 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 的制约;(二)教师公 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 规律和每个学生的认 识水平;(三)教师公 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 觉悟的提高。教师公正 的作用(“两生一师一 任务”)第一,有利于 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保 证教育任务的顺利 完成;第二,有利于调 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第三,有利于教 师威信的形成;第四, 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 良好影响。5、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修养的方法:一、加强 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 创新相结合; (一)认 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 论,特别是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