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35115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采集和编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采集和编辑教学目标分析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a、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b、掌握给“录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a、在学习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播放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新知(知识的迁移)。 b、在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使用“帮助”菜单来学习软件操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b、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文件,并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等效果的操作。分析: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使用录音机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体会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因此,掌握录音机软件的使用就成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处理思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教师适当的示范、指导、拓展,再加上学生的课后实践多管齐下进行重点学习。教学难点:录音前

3、对音频属性的设置。分析:对音频属性的设置,需要经过:双击“音量”图标打开“音量控制”面板单击打开“选项”菜单单击选择“属性”单击“录音”单击选“麦克风”单击“确定”单击选择“录音控制”菜单中的“麦克风”拉动“音量”控制拉钮来调节音量关闭“录音控制”面板(共九步)。步骤多但又必不可少的操作,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操作困难较大,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处理思路: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求知,再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详见附件),想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讲给大家听。如果讲得好,老师会把他(她

4、)推荐给学校的广播站讲给全校同学听!有哪位故事大王愿意上来试试啊? 2、请学生在讲故事时手拿麦克风,要求尽量体现角色的特点。师悄悄进行录音。当学生讲完第一个自然段时,教师示意学生停止。3、师:老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本来准备得好好的,可是到临场发挥时就有些失常了,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得出:先录好再拿去放就好了!)4、师:我们用电脑就可以录音!(播放刚才的录音,引出本节教学内容:电脑中的录音机)(设计意图:把“童话故事”作为声音采集的内容,成功地吸引了爱听故事的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新课教学:1

5、、录音准备(1)请学生说说用电脑录音时需要准备什么软、硬件。(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说出:麦克风、录音机)(2)转播一位学生的电脑屏幕,请学生利用“开始”菜单把“录音机”打开并找到录音机中的“录音”、“停止”和“播放”键。(师提示学生可回想一下家里录音机或录像机上的这些功能按钮上的图形特点。根据生活经验来找,利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3)请这位学生试录音,并当场播放所录内容。(学生会发现声音根本没录上)(4)师:为什么没有录上啊?大家想想看!(请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 (5)师总结、指出:在用电脑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时,要先对“音频属性”进行正确设置,才能录音,否则就会出现刚才的情况(录不上)。这个设

6、置工作,有点繁琐但不难掌握,只要你跟着老师一起做,就可以设置成功。(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发思考,而后获知解决方案,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利于后续设置方法的学习和掌握。)(6)教师示范“设置音频属性”的操作步骤,请学生跟随教师一同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检查相关设置,并说明“录音机”能够录音的设备状态(录音机窗口中的绿线若有波形变化,说明可以录音;而若是一条直线,则不能录音)。(7)分层练习:请学生试试自己的电脑是否可以录音。如果可以的就进行试录;不能录的,请老师、同学帮忙将音频属性设置好。(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重点辅导没有设置好的学生)(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

7、两次示范,学生的互学和教师辅导来突破教学难点,将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做好。)2、用录音机录音(1)请刚才那位同学来重新讲述故事,另一位同学担任录音师进行录音。(由于该故事较长,录音时间超出60秒,录音时学生会发现录音在60秒之内有效)(2)师演示延长录音时间的方法,提示学生如果录制的声音不满意,可以利用“文件”菜单中的“新建”来重新录制。(选“新建”后,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否”)(设计意图:演示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3)学生活动1:全体学生2人一组进行录音练习,录音内容狮子和蚂蚁,也可试试菜

8、单中的效果(变速、回音、反向、音量变化)。3、用录音机给录制好的声音加上效果(1)师:为了使角色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富于个性,需要对声音进行效果上的处理。(展示教师的范例,让学生感受对声音进行效果处理对信息表达的帮助)(2)师带领学生阅读“帮助”,演示变速效果的处理方法,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看“帮助”,用对比法学习其它效果)。(3)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分别指定完成一种不同的效果,其它效果为选做内容。(4)学生活动2:每组根据教师分配任务选择录音内容,在完成指定的效果之后,练习加上想要的其它效果。(利用电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5)教师巡视分层辅导,重点给选择录音内容有困难的小组及操作

9、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培养合作精神;教师讲解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活动1、2的目的:通过多次充分的练习(学生试师演示学生练的过程)突出重点内容。)(三)作品展示及评价把学生活动2中的分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师评。自评:小组推选1到2名代表,讲述操作过程,说明所加效果的目的。互评:请其它组的同学说说,听了作品及小组自评后的感受、建议。师评:较全面评价操作过程,效果与声音内容相匹配的通用性方法和原则。(设计意图:通过作品评价,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录音机处理声音所用的各种效果,体会“声音效果”对信息传递的作用。)(四)提高

10、我们利用电脑不但可以播放现成的声音如:CD、mp3音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录制声音,或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如:截取其中的一段,合成一些声音。(我们不仅可以使用现成的,而且还可以创造)老师这里有一些用录音机截取和合成的例子,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师播放一些课前准备好的作品)(设计意图:对学生没有能力去做的一些操作,教师展示成品,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电脑在声音信息处理方面的作用。)(五)小结及课后实践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电脑对声音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并从中体会了电脑在音频处理方面的作用,使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当然,录音机功能过于简单,还有许多效果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了解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去尝试、探究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课后实践:回家后,使用家里电脑中的录音机或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请爸爸妈妈帮忙,将你讲的故事录下来,加工处理并保存成文件。带到学校来,我们要继续进行“故事大王”的评比。获胜作品将送校广播站安排播出。(设计意图:小结可以使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加深对信息技术内涵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意示了更为广阔的探索天地。课后实践可以将体验延伸,使体验更加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