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63394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咬文嚼字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 程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以及咬文嚼字的艺术方法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写作时注意锤炼自己的思想,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二、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研读分析,品味评价;第二课时:借鉴吸收,拓展延伸。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现用来形容仔细品味,过分地斟酌字句(新华成语词典长春出版社出版

2、)。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朱光潜这篇咬文嚼字,让人看了,心悦诚服,获益匪浅。他赋予了这个成语一种新义。下面就请同学仔细研读课文,分析评价,借鉴吸收。设计说明: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广泛地理解“咬文嚼字”这一成语的含义。(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全文有几段?而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设计说明:抓住观点性的语段,概括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这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以此做为阅读的切入口,即有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

3、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2、再看其他七段(第一至第七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3、作者在第八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是不是真的很“随便”?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三)研读分析,品味评价 1、第1、2、3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这三个例子,是不是都是越改越好的例子?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2、第4、5个例子说明的是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第

4、六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七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昵?3、读完全文,你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总的原则?设计说明: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观点和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评文中作者所举的典型实例,抓住文中作者的分析,深入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掌握文章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的方法。(三)跳出课文,拓展延伸;品评鉴赏,培养能力。l、老师出示延伸练习,学生阅读赏析,然后全班交流。延伸练习:阅读以下文字,试赏析古诗文用字之妙。甲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日:“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已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乙少陵云:“多师是我

5、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随园担粪者,十月中,在梅树下喜报云:“有一身花矣!”余因有句云:“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日:“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余因有句云:“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2、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设计说明:在从文中获得的“咬文嚼字”的方法,以及赏析实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阅读积累。鉴赏分析,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艺评论能力。(四)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6、1、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描写片断,用200300字写一段描写母亲肖像的文字,然后找二到三个学生交流,让学生评论一下。2、课后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诗文中找出几个“炼字”的典型例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设计说明,让学生以从文中获得的文艺创作中观点,做为自己写作的指导思想,克服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谨严精神留心玩索四、教学板书 设计说明:简洁明了的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有利于指导学生鉴赏评价实例。五、备课手记(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第三单元是一个“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这是在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

7、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安排这个单元的。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探讨文章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四是“学习分析和论说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增强文艺评论能力”。课文重点:通过分析实例和揣摩语言理解文意,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课文难点:体会本文阐释道理的方法,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教学方法分析1、三步教学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

8、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2、自主探究学习法。由文内、课内向文外、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已收集到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与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更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也会得以发挥。3、具体操作(1)立足课本,整体感知;(2)研读分析,品味评价;(3)跳出课文,拓展延伸;(4)品评鉴赏,培养能力;(5)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三)、学法分析1、学生现状:高二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二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另外高二学生已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已获得了一些文学常识,因此,教学时,可指导学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去阅读课文,去咬文嚼字。 2、学法指导 (1)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了解阐述道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2)在教师引导下,鉴赏实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3)在鉴赏实例,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