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3039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路线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路线谱 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就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中央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里用了“非常”予以强调),“要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超越和产业上的跨越”。 贾庆林的讲话传递出中央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判断: 其一,发展关键:“自主创新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 其二,发展周期:“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由科研转入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其三,发展目标:“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抢占未来汽车产业战略调整的制高点”。 看得出,中国政府希望借助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业

2、的“弯道超车”。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然而,就在国人欢呼的同时,负面问题也浮上水面,比如环境污染。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有15.9%来自汽车尾气排放,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如果不能解决汽车污染问题,中国汽车产业注定将很快遭遇“天花板”,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戳破这个“天花板”的“竹竿”。 按照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兴车载动力装置)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它新能源汽车(如超级

3、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 纯电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在目前,混合动力车仍是当仁不让的主流。原因在于,混合动力车解决了两大问题:技术和成本。但是对二者而言,汽车电池都是离不开的核心部件。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集中三大技术,分别是电池、电控系统、电动系统,电池好比汽车的CPU,电控系统和电动系统好比WINDOWS操作系统。其中,电控系统、电动系统对现有技术的改造相对容易,电池对现有技术的依赖较小,发展方向最具不确定性。 因此,在贾庆林提到的“着力攻克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中,汽车电池就是关键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而这也是电池大王比亚迪敢于进军汽车业的底气所在。扩展到全

4、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是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未来行业制高点的最佳切入点。如果中国希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占有一席之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和规则制定将无法回避。 在汽车电池中,存在三种技术路线,分别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铅酸电池因为存在重金属(铅)污染,渐被淘汰。镍氢电池应用最为广泛,全球80%的混合动力车都在使用镍氢电池。但是,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值,比如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 身处全球最大镍氢电池生产所在地的日本富士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镍氢电池的主流地位只能延续到2011年,在2011年之后,锂电池将逐渐侵蚀镍氢电池的市场份额。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想要实

5、现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集中发展锂电池才是出路所在。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却在一窝蜂挤入镍氢电池。尽管在镍氢电池上的投入相对容易取得成果,但当成果取得之时,相关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的边缘,不符合“弯道超车”的策略。 锂电池被公认为未来的方向,相比镍氢电池,锂电池具有7大优势:工作电压高,能达到3.7V,是镍氢电池的3倍;重量轻,能量比高达150wh/kg,是镍氢电池的2倍;体积小,高达400wh/L,是镍氢电池的2倍;循环寿命长,循环次数可达1000次,是镍氢电池的4倍;自放电率低,每月不到5%,只有镍氢电池的1417%;无记忆,每次充电前不必放电;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锂电池之所以尚未得到广

6、泛应用,主要受到三方面限制:稳定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锂电的主要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其中,钴酸锂和锰酸锂在震荡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但是磷酸铁锂基本上解决了安全性的问题,只要能够解决成本问题,将具有很高的推广前景,比亚迪“铁电池”就是使用磷酸铁锂电。 磷酸铁锂的发现,始于上世界90年代中。日本的NTT(1996年)和美国德州大学John.B.Goodenough 教授(1997 年)先后发表磷酸铁锂的橄榄石结构,并在美、日、德、英、法、意、加申请了专利,而比亚迪公司的磷酸铁锂材料组合与NTT 磷酸铁锂材料完全相同。目前该专利尚未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而欧盟专利局也已撤销磷酸铁锂在欧盟境

7、内的专利,这意味着在国内和欧盟销售磷酸铁锂材料不存在任何侵权风险,不过如果出口至欧盟以外的地区时,可能存在被诉侵权的风险。 不过,无法排除未来出现更加完善和更加廉价的锂电池种类。对于任何向新能源汽车电池这类新兴产业,技术的不稳定性都是行业前进中的一大挑战,这也考验着各国技术积累。 除了电池技术,充电问题也是一直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障碍。新能源汽车和充电站一度陷入“先鸡还是先蛋”的争议: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新能源汽车,就无法建立充电站;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充电站,又难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但比亚迪开发的纯电动汽车F3DM突破了这一难题,可以直接插上220伏家庭电源进行充电,这使人们更有理由期待新

8、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 锂电池制造的关键环节有三部分: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其中,正极材料又是最关键的原材料,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正极材料中会使用到锂,也是正极材料的属性也决定了整个锂电池的属性。而无论是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最核心的材料都离不开碳酸锂。以最优良的磷酸铁锂为例,其主要原料就是铁盐、磷酸盐和碳酸锂。 碳酸锂的生产方式分为盐湖提锂和锂矿提锂,盐湖提锂成本(约1.5万元/吨)远低于锂矿提锂(约3万元/吨),目前全球80%以上的碳酸锂生产采用盐湖提锂。也就是说,谁拥有的盐湖越多,谁的锂生产潜力也就越大(当然,还只是潜力)。 全球锂资源分布呈现垄断格局,9

9、0%以上的储量集中在智利、中国、巴西和加拿大。但是遗憾的是,这四个国家中真正控制锂资源定价权的只有智利。因为全球70%以上的碳酸锂生产都集中在三巨头,它们分别是智利的SQM、美国的FMC和德国的Chemetall。好的消息是,中国在这方面正迎头赶上。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青海国安总投资22.94 亿元,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2.8万吨碳酸已经在2007年投产。如果全部投产,该公司的碳酸锂生产规模将跃居全球第二,低于SQM的2.8万吨,但高于FMC的2.1万吨和Chemetall的1.5万吨。 不过,中国还需要在新材料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由于在材料技术等关键环节上的局限,国产锂电池在纯度

10、、粒度、粒度分布、工艺重复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差距。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角度看,虽是新能源,但都是二次能源。有专家称,新能源汽车耗电比耗油更废油,产生的污染更大。因此,如果不能在一次能源上实现新能源,污染问题、能耗问题只是从汽车行业转移到发电行业。这就需要中国在电力供给上大幅提升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环境友好型能源的比例。 简单总结本系列文章的观点如下: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突破口是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的突破口是汽车电池; 三、汽车电池的突破口是锂电池; 四、在着力投入锂电池技术开发的同时,掌控上游锂资源的定价权是需要现在就未雨绸缪的事情,而中国有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基础。 五、汽车电池属于二次能源,为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避免污染,必须在一次能源上大力开发新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核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