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63018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六单元 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时优案 7 *读书:目的与前提*上图书馆(1)1读准字音(1)闲暇( ) (2)慰藉( ) (3)麻痹( ) (4)戕害( ) (5)已臻佳境( ) (6)卷帙( )(7)逊色( ) (8)苍穹( )答案(1)xi (2)ji (3)b(4)qing (5)zhn(6)zh (7)xn (8)qing2理解词语 (1)涉猎:(2):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4)(5)(6)(7):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形容书籍很多或篇章多而纷杂。: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

2、起,加以比附。 :没有兴趣、兴致,缺乏意味。答案(1)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 (2)望洋兴叹(3)豁然开朗(4)卷帙浩繁 (5)一劳永逸(6)牵强附会(7)索然寡味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涵养 修养 教养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 、精神的境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的行为习惯。(2)汗牛充栋 卷帙浩繁纵 观 人 类 漫 长 的 思 想 历 程 , 经 过 古 今 中 外 文 明 积 淀 的 经 典 著 作 可 谓 。而多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失为一种时代责任感的体 现,但是,

3、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可谓 ,让作为非专业学者的党政干部 和青年学生去读这么多的原著,显然不太合适。故应着重选取马克思主义浩瀚经典中的精华,从而大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针对性。(3)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如果距离远了,空空导弹比弹道导弹慢得多,只能在屁股后面追,那必然是“蛤蟆撵兔子”,越追越远, ,只有的份了。答案(1)修养涵养教养(2)汗牛充栋卷帙浩繁(3)鞭长莫及望洋兴叹解析(1)“修养 ”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 些行为。“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 文明的、合乎

4、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三者 的区别: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教育而养 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 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 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 又有物质的行为,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 和“涵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着一个人的 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 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

5、心理素质、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 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 (2)汗牛充栋:运书时牛累得出汗,书多 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 幅很长。区别:“汗牛充栋”只形容书籍极多;“卷帙浩繁”除形容书籍多外, 还形容篇章多而纷繁。 (3)鞭长莫及:指虽然鞭子很长,也不能打到马肚子上; 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 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鞭长莫及 ”强调距离 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强调实力与对方相差甚远。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答案精神和心灵

6、的完善 研读世界文学(研读杰作) 爱的阅读2下面对课文的概括与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目的与前提一文,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 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B读书:目的与前提一文,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 前提,要有爱的阅读,有心的教养,要敬重知识。C 上图书馆一文,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即事情发展的顺序来 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D上图书馆第段中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指国家民族命 运处于危亡时刻。而第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 的喜悦。答案解析C“事情发展的顺序”错,应该是按时间顺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

7、正确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望着大海水面 ) 豁然 (形容开阔或通达 )开朗 冠冕堂皇 (形容 气势盛大)B孜孜不倦(形容勤勉) 一劳永逸(安乐、安闲) 华而不实(果实)C卷帙浩繁(书籍) 残羹冷炙(烤熟的肉) 涉猎广泛(接触、涉及)D礼尚往来(还、尚且) 毫不逊色(差、比不上) 索然(没有兴趣的样子)寡 味答案C 解析A望洋:仰视、仰望的样子。B.实:动词,结果实。D.尚:崇尚。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 终只能是望洋兴叹,苦无舟渡。B格萨尔叙述的是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卷帙浩繁 的史诗,一个细节 里就有天

8、地万物,一个小故事就是一段传奇。C小朋友挠挠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作品,又看了看自己的画作,于是豁 然开朗,欣喜地开始了新的创作。D著名学者邹文海是钱钟书的小学同窗,他回忆钱钟书出行的时候随身带 着字典: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答案解析CC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比喻义强调道理领悟后的感觉,语境中突出的是思路通了、打开了,不合语境。 A.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做事时因力量不够 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使用正确。B.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 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使用正确。D.索然寡味:没有兴趣、兴致,缺乏意味

9、。 使用正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仓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 对图书馆崇敬有加,然而图书馆不仅是“宝库”“殿堂”,而应是“知识公园”。B我们必须正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出现背离文学传 统的现象,迫使我们做出切合实际的抉择和判断。C“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 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D我想,能让我读得兴起,也在文中反复咀嚼,不管能不能像徐老师那样 咀嚼出文字的芳香,能不能擦亮文章的灰烬,恢复它璀璨的光华,都已经很有所 得了。答案解析DA 项,搭配不当,“不仅是而应是”搭配不当

10、,应将“而应是”改为“更应是”。B 项,语序不当,“抉择和判断”应改为“判断和抉择”。C 项,搭配不当,“全民阅读活动是使读书成为生活方式”主宾搭 配不当,应将“是”改为“旨在”。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 于生活之外,高山仰止,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 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 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D通

11、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答案解析C根据语境,后文说“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可见前面应是说可以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或方法;让“传统” 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这是古典智慧解决现代问题的结果,空 格处的内容应与之相关。先说“读史通心”,这是大前提,然后才能“借鉴古典 智慧”,最终“解决当今的难题”,而后面的句子就是“解决当今难题”的结果。 A 项,“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选项把“读史能 通心”放在后面,不如“解决当今难题”与后文连接更自然;B 项,先从“解决 难题”入手,然后谈做法,这与横线后面的内容不连贯;

12、D 项,“通过读史通心” 滥用介词“通过”,与后文“让”连用,缺失主语成分。二、课内精段鉴赏阅读读书:目的与前提中的文字,完成 57 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 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 得富有、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 乐、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胸有成竹,因而本身便包含着价值。同样地, 对于 “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 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 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

13、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 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 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 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 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 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 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

14、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 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 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 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 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 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 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 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 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 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