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让智慧开花.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28519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笔让智慧开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随笔让智慧开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随笔让智慧开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随笔让智慧开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笔让智慧开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笔让智慧开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笔,让智慧开花 句容市行香中学 陈桂香 叶圣陶先生说:“我又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如何养成,我说不出方法和程序来。我只觉得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不知道我这样想是不是太偏了。” 重温叶老的话,仿佛一泓清泉缓缓滋润焦渴的心田,给疲惫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缕灵动的魂。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

2、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写文就是写人。 用随笔打开学生写作的泉眼,让灵动与青春的智慧在美丽的笔尖跳舞,不就是我前进的方向吗?于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开始了以下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触摸心灵的脉动,写细心情随笔。 十三四岁正是拜伦所说的天空布满彩虹的年龄,这个年龄的中学生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容纳着许多的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眼泪与忧伤。中学生心思细腻而又敏感,一纸信笺,一个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都能掀起他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引导并指导学生细心地感受自己那一刻的悸动,体会青春年少时的心跳情怀,并行诸笔端,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努力创设情

3、境,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摹自己的心情。曾记得一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独自一人留守在家,在随笔行走在孤独中这样写道:“放学回家,我独自走在雨里,只觉得我好孤独啊!”我指导她可以用景物描写来衬托心情,于是她修改道:“放学回家,我独自走在绵绵的春雨里,我的忧伤,像雨里的乱草缠绵在一起,忧伤的雨就下在我的眼里”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忧伤。优美的句子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她的随笔当中,这样一篇篇感情细腻真实,语言生动形象的随笔连缀起来,就是一条优美的心灵轨迹。 二、撷取生活的浪花,写活生活随笔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

4、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家庭生活充满温情,社会生活丰富而复杂,随处都有引发我们一些随想的写作材料,总有一些“灵感”撞击我们的心扉,指导学生撷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作为成长的记载,无疑是有意思而更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在真实表达的基础上,才会使别人正确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与外部世界达成一种和谐的沟通。”我指导学生将生活随笔写实,行文时不要有任何的约束与框框,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是可以的,真正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文从心里淌”。于是,“水,大地的眼睛,历史的见证者!”“妈妈开心地笑了,那么美,像一朵金盏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温柔地开放。”等等智慧的情感在

5、美丽的笔尖轻灵地流淌三、倾听身边“花开的声音”,写好观察随笔。 观察随笔侧重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某些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倾听身边“花开的声音”,每天写一篇观察随笔,写自己的新发现,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使学生在写作中“如同说话一样,心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著名作家刘厚明说:“写文章最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离开了亲身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

6、实感。”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配合学校文学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花花草草、路边的高楼大厦、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引导他们努力从生活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同时,更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美,寻找出一个个可以写作的亮点。四、扩大阅读的视野,写宽读书随笔“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根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

7、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周至少用一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读书,带他们进文学社,阅览室、图书馆,并阶段性地为学生开出读书清单,指定完成阅读篇目,特别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些阅读积累的素材就成了学生写作的另一方源头活水。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和阅读的终结之后,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随笔,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在班级交流汇报。一位同学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写了读后感有你,我就不在黑暗中,文中写道:“汤姆,读着你,想着你,我欣然微笑。有你在,灯就亮着,我不在黑暗中,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读书随笔,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情节的印象,而且从中汲取了智慧的人生启示。随笔,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掷下了一枚巨石,打破了湖面原有的平静,让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