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2842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环山小学【内容摘要】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古今中外教育专家观点以及我国教育培养目标的一种作业形式。它与传统作业相比有所不同,可分为巩固型、观察生活型、调查研究型几种类型。教学时可通过“针对某个知识点,找生活联系”等途径训练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改变批改方式等促进生活化作业的有效实施。生活化作业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能力。【关键词】小学 生活化 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是应用数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小学生接触的数学作业往往是各种各样练习册上的题目。这

2、些练习册上的题目跟生活的距离较大,难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更难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能力。从认知方面看,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真真切切的生活情境更容易促进学生感觉、知觉、表象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根据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等相关理论,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倡导下,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便应运而生。一、生活化数学作业的概述这里的生活化数学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能力的数学作业。它与传统作业相比,

3、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传统作业纯粹是纸上的练习。无论是课堂作业、基础训练,还是每课一练等等,往往都只需要在答案纸上写答案就行,虽然其中一部分练习是模拟生活事例的,但学生不一定亲身经历过,有时甚至是没有听过,没有看过的。即传统作业一般是通过文字的阅读分析,抽象推理出结果的(中高段尤为明显)。而生活化作业则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接触数学问题,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有时学生本人就是数学问题的主角。它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再在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事实中得到数学问题,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手段获取数学结果。它所反映的生活事例是活生生的。因此,强烈的生活直观性是生活化作业最突出的特点。(二)

4、传统作业是通过提炼的,它比较集中地反映几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或是一些概念原理的抽象问题,或是公式应用练习等;而大部分的生活化作业涉及的知识点往往有好几个方面,不像传统作业一样有明显的针对性,可以仅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训练。如果是调查型的生活化作业,就更加明显。不仅是数学知识,甚至跟交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等都有关系。作业中存在的数量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学生用敏锐地思考自己去选择数量,组织数学问题,继而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布置了“餐桌上的问题”这个作业,学生选择的数量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数学问题也不同。有关菜的问题:(1)晚餐有鸡蛋250克,猪排250克,青菜500克,鲜贝400克。一共买了

5、15.2元钱。已知鸡蛋8元/千克,青菜2元千克,鲜贝1元千克。问猪排多少元千克?()鸡蛋、猪排、青菜、鲜贝共有1400克,每样食品平均有几克?还有关于大米、生活开支等等,有简单的乘除应用题,有平均数问题等等,学生从餐桌上的有关数量中筛选组合成了一道道深浅不同的数学问题。可见,无论从知识点方面看,还是从解题方法上看,生活化作业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更需要学生灵活思考。(三)生活化作业比传统作业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传统作业通常是统一的题目,标准的答案,出现不同的也就是部分有多种解法的习题。若说传统作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共性检测,那么生活化作业就是对知识掌握与运用的个性检测。传统作业一般情

6、况下是一样的题检查学生相同的知识点,而生活化作业是一样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在某一知识点上是相同的,但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角度与思维方式,解决的过程与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可以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个性品质。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生活化作业之一:一家人平均分吃一个大饼(苹果、桔子)并做记录。我家有( )口人,我把一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占整个( )的( );爸爸吃了( )份,占整个的( );( )吃了( ),占整个的( )。有的一家是三口人,有的是四口人、五口人,有的家里特宠“我”,“我”吃得最多;有的家里注重孝敬老人,老人吃得最多;有的是分西瓜,有的是分哈密瓜丰富

7、极了,各自有各自的答案。同样“餐桌上的数学问题”这一份作业,要求是发生在餐桌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作业就有习题精编式的,有宣传“爱惜粮食”思想的,有设计购菜方案的,有计算日开支、月开支、年开支的内容迥异,思维灵活,形式丰富多样。足以见得学生眼光的不同,观察、思考角度的不同,这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泛性及其有关。可见学生的思维、性格、兴趣等个性品质决定了生活化作业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另外,传统作业更适合巩固知识,生活化作业更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提高。传统作业相对比较容易批改,生活化作业批改起来更费时费力。这些都不难理解。二、生活化数学作业的类型 结合生活化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生活实际的相

8、关程度,生活化数学作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无论哪一类,都能体现上面的特点。 (一)巩固型作业。这类作业,主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完成常规作业的同时,增加几个生活化作业,主要目的是联系生活、巩固知识。如:1.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布置:(1)一家人平均分吃一个大饼(苹果、桔子)并做记录。我家有( )口人,我把一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占整个( )的( );爸爸吃了( )份,占整个的( );( )吃了( ),占整个的( )。(2)把自己见到过的分数写下来,再用图画一画它的意义。2.学完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格,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

9、”连接,并记录。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4条数据是小数),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3.学完统计后布置:(1) 班同学爱吃水果情况统计。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并制作成统计图或统计表。(2)自己喜欢的小统计。观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统计,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很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也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二)观察生活型作业。这种类型的生活化作业主要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养成观察生活、提炼数学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

10、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吃零食中的数学问题。2.买文具中的数学问题。3.玩具中的数学问题。4.有关自己服装的数学问题。5.体育课中的数学问题。6.垃圾袋里的数学问题。7.班级里的数学问题。8.书包里的数学问题。9.铅笔盒里的数学问题。10.学校竹林里的数学问题。11.餐桌上的数学问题。12.家里的数学问题。13.超市里的数学问题。14.菜场里的数学问题。15.书店里的数学问题。16. 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日记、习题集锦、简单的调查记录、数学故事等形式,记录自己所观察过的、经历过的、做过的、体验过的数学事例,提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调查研究型作业。这类作业

11、是指在学生有了一定生活化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收集有关信息,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此类作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要求,如交往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数学化能力等。因此,前两种类型作业的训练是基础。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化能力后,逐渐增加调查研究型作业。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指导是此类作业的关键。三、生活化数学作业的实施生活化数学作业,顾名思义首先是数学作业,只是这种数学作业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为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和鲜明的个性化等特点,所以实施生活化作业时需要有所注意。(一)培养问题发现能力是关键。把生活与数

12、学结合,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是生活化作业的本质。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是落实生活化数学作业的关键。以下三条途径可以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1.针对某个知识点,找生活联系。面对的是一堆不熟悉的资料时,想对这些资料提出相关的问题就会很难。数学中很少有较差的学生向老师提不懂的问题,恰恰那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反而经常向老师问些课内或课外的问题。因为前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哪些不懂,该问什么,后者才知道自己那个地方还不清楚。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必须先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数学。在每一个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寻找跟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巩固型生活化作业训

13、练,可以缩短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习惯成自然后,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提供一个生活情境,寻找里面的数学问题。熟悉了生活,不等于就有了数学问题。选择一些生活片段,进行发现数学问题的专项训练,以便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技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比如:提供给学生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各有4棵树,一辆汽车正在路上开过的情景,要求学生思考发现里面的数学问题。最低一层的数学问题是每边各有4棵树,两边共有几棵树?除此以外不能再提。而实际生活中,就可以继续提问:1.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4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一辆

14、汽车从第一棵树开到第四棵树要几分钟?4.我要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四棵树需要多少时间?5.这段路上共种了几棵树?6.汽车每分钟耗油多少?开过这段路要多少油?如果不断地联系生活,展开想象,那么从这一情景引发的数学问题就会更多。有些可以直接解决,有些需要学生进一步测量调查。有了问题,清楚了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后,就会想办法得到条件,从而解决问题。长期训练,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记数学日记。把生活中碰到的、观察到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寻找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在记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思维更加清晰

15、,更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第三,若能坚持每周、每天记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习惯。(二)关注特色批改方式是保证。由于生活化作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会因为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作业答案。老师在批改时就跟传统作业有很大区别,也会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些作业需要个别面批,才能帮助每位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1.简单巩固型练习同学互相批改。一些巩固型练习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一般学生都能确定准确答案。所以可以让学生互相调换作业本来批改。这样不仅完成批改任务,还能使学生在批改的同时再次巩固,效果不错。为了确保质量,老师有针对性的抽查、帮助一些同学批改,对典型错误点评矫正。像上面提到的巩固型作业第1、2两个例子,就可以用上这种方法。2.稍复杂的巩固型作业可让学习优等生批改。由于生活化作业的答案灵活多变,给教师的批改增加了困难,也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要尽量变换有效的批改方法,减轻老师负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化作业积极有效地实施。批改稍复杂的巩固型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还是举手之劳。当然,不能让个别同学担当太重的批改任务,要注意适量适时,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优等生的作用,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提高优等生的能力。3.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观察生活型作业和调查研究型作业,需要老师亲自批改,而且尽量做到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