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62569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障碍:是在个体身体内部出现的导致了个体痛苦或功能受损,不是个体在其文化背景下 某一事件特定的反应,主要不是与社会偏离或冲突的结果。心理障碍的特征:个体痛苦,功能受损,偏离社会规范,功能障碍 心理学方法的历史演变:早期鬼神学、早期生物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假设是精神病是由于个体体内无意识冲突造成的。 心理结构理论的要点:弗洛伊德将心理或心灵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基本部分。本我一 生就存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从出生后的六个月开始,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 来的,存在在意识层面。防御机制理论的要点 自我在保护自己免受焦虑折磨时使用的一种策略常。见的有压抑、否认、 投射、替代、反

2、向形成、退行、合理化、升华。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 自由联想,患者不加思考地直接说出出现在他头脑里的任何东西解。析, 分析师给患者指出他某些行为的意义。移情分析,患者对分析师的反应,反映了患者之前对 要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析师帮助患者理解和解释这些反应。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童年经历塑造成人期人格,当代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仍然赞同这个观点 无意识影响着行为,这是当下认知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学中的焦点。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 时是不明显的,这使后来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看 事物不要停留在表面。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约翰华生。经典条件反射:肉食可以自动的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不需

3、要事先的学习,喂给狗的食物就被 为非条件刺激,狗受到食物的刺激而分泌唾液的反应被称为非条件反射。在给狗喂食前多次 中性刺激的铃声,之后铃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而当食物不再 随着铃声出现,狗就逐渐不再分泌唾液,最终消失。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于解释恐惧症。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是指借助事后的愉快事件增强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倾向。负强化是 过消除不愉快事件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持续的攻击行为 而这种攻击行为正是品行障碍的关键特征。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来访者的认知模式来改善来访者的情绪、行为和症状。 认知疗法代表人物:阿隆贝克和阿尔伯特艾利斯。第二章

4、心理病理学中的现有范式 范式:是科学家工作所依据的概念框架和方法,即一套基本的假设,一个全局的视角,用来 定怎样去概念化进而研究某个主题,怎样收集并且解释相关数据,甚至怎样思考一个特定的 题。 心理病理学研究和治疗的三种范式:基因范式、神经科学范式、认知行为范式。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自身的认知来改变患者的感受、行为和症状。在治疗初期,治 师会追踪患者的日常思维,之后会对患者的核心认知偏差和图式进行了解,进而重塑他们习 为常的负性思维。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假设抑郁心境源于人们扭曲了对生活体验的知觉。贝克认为,对积极 消极信息的注意、解释和回想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了偏差。范式的影响因素:情

5、绪、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 情绪在许多障碍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分辨情绪中受到扰乱的成分对了解心理疾病 重要影响。情绪成分包括表达、体验和生理方面。各种范式都对情绪紊乱有所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包括文化、民族、性别和贫穷,这些都是心理病理学中的重要因素。心理 碍的流行率和含义又同文化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不同障碍的风险因素有男女之间的不同, 会关系是缓冲压力的重要成分。人际关系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在各种范式中都有所涉及。社会关系能够有效 冲压力,人际关系包括依恋和关系自我等概念。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在遗传学、神经科 和认知行为理论中均有所研究。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了在亲密关系中,尤

6、其是家庭中,长期形成的交流模式的 要性,它可以塑造一个人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在该理论中,客体即表示另一个大。客体关系 论超越了单纯的移情,强调无论是否有意,一个人如何去理解自身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定位的 式。素质压力范式:一个整合了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范式。认为 个人对于环境压力源的反应中,由于其易感性的不同而不同。素质包括遗传、神经生物和心 等方面的因素,也可能由早期童年经历、受到遗传影响的人格特质或社会文化影响等导致。第三章 诊断与评估 心理评估:用来寻找合适的治疗干预措施的方式,重复评估在检验一段时间后的治疗效果。1.临床访谈:优点(直接、自然)缺点(技巧要求过高、需要经

7、验做出判断、结果不一定准确);2.压力评估:优点(直观、准确)缺点(定义与测量压力的工作太过复杂艰难;)3.人格测验:优点(结构化规范化)缺点(测验内容太过局限;)4.智力测验:优点(快捷直观)缺点(只能作为一项指标,不能直接定论;)5.行为认知评估技术:优点(有效、具有针对性)缺点(耗时较长、数据收集范围广。) 第四章 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是通过观察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追求。理论:是用于解释一系列观察的一组命题。 心理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优缺点:1.个案法:优点(假设的最好来源;可以提供案例长期进展的信息;可以证明一个之前认为遍存在的联系不成立)缺点(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可能因为观察者本人的理

8、论观点而出现偏差;)2.相关法:优点(使用广泛)缺点(不好确定因果关系;)3.实验法:优点(便于确定因果方法)缺点(实验设计普遍;外部效度受限。)第五章心境障碍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要求至少有五项抑郁症状并持续两周。这些症状中必须包括抑郁心静或失兴趣、快乐。其他症状也要出现,如睡眠、食欲、注意力或决策力出现问题、无价值感、 自杀想法、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用贝克理论解释抑郁症的发生:贝克理论认为抑郁与消极认知三联体有关,包括对自己、世界 和未来的消极看法。抑郁症患者因为恶劣的童年经验习得了消极的图式。当他面对跟最初消图式形成相似的情境时,消极图式就会被激发,引发认知偏差,使用特定的消极方式处理信

9、的倾向。总之,抑郁的人会出现特定的认知错误,从而得出有偏差的结论。他们的结论总是 内在的图式相一致,于是进一步加强了这些图式(恶性循环。)用绝望理论解释抑郁症的发生:绝望理论认为抑郁最重要的诱因就是绝望。对于个体或个体的 自我评价有重要意义的消极生活事件引发了绝望。如果一个人的归因风格让他认为消极的生事件都由稳定而广泛的原因引起,他就比较容易陷入绝望,而这种绝望往往是抑郁的基石。注望意型抑力集郁的中困症难状和主认要知为消缺乏极动。力悲伤、企图自杀、缺乏能量、精神运动型迟滞、睡眠障碍焦虑障碍的种类及对其辨析:特定对象恐惧症(特定对象情景)、社交焦虑障碍(陌生人)、惊恐障碍(频繁惊恐)、场所恐惧症

10、(某些情境)、广泛性焦虑障碍(担忧琐事) 焦虑和恐惧的异同:同:都能引起生理唤起,即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 异:焦虑是指人对预期中的问题过分担心和怯意,具有预期性。恐惧是对即时的危险做出反应, 具有即时性。应,焦如虑大一量般出会汗导、致呼适吸度急的想生逃理跑反的应冲,动如。个体感觉不安、心里紧张。恐惧会引起较强的生理条件作用,让中性刺激(条件刺激)与个体生来就厌恶的刺激(非条件刺激)成对出现,个减会轻习。得这对种中性回刺避反激应产被生恐保留惧下反来应。,第因为二它步得通过到操了强作化性。条件反射,通过回避条件刺激,个体痛件反射。对身体内部感觉唤起惊恐发作的经典条件反射被称作内感受条件反射:个体体

11、验到焦虑的躯体信号,随后是第一次惊恐发作;然后惊恐发作变成了对躯体变化的条件反射。第七章 强迫相关和创伤相关障碍 强迫症的特点: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持续存在且不可控制的闯入、反复出现的想法、意象和冲动行为,并且这些 常是不合理的。强迫行为:是指个体感觉到被驱使着进行反复的、过多的行为或心理活动。以此降低由强迫念引起的焦虑或是阻止某些灾难发生。与强迫相关的障碍有哪些(要求辨析):强迫症、躯体变性障碍(外表缺陷)、囤积障碍(收藏)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对严重创伤的极端反应,包括焦虑感增加,回避与创伤有关的刺激 唤醒度增高等症状。第八章 解离性障碍和躯体性症状障碍解离性障碍:指意识、

12、记忆和身份的分离,包括解离性失忆症、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解离人格解体:持久的或反复出现的脱离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过程的体验,好像身处梦中一样,但 实检验能力完好。现实解体:持久的或反复出现的感到周围环境不真实的体验。解离性身份障碍:一种戏剧性的解离性障碍,在这种障碍中显示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的身份 人格状态,这些中不同身份与人格交替以某种方式控制着患者的行为。用创伤后模型理解解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模型认为,依靠解离来回避被虐待的感觉容易使丿 产生解离性身份障碍,强调解离。与躯体性症状障碍相关的障碍有哪些(要求根据症状辨析):用社会认知模型理解解离性身份障碍:社会认知模型认为,人格切换是由治疗师的暗示

13、、媒体 的报导或其他文化上的影响,并推论出解离性身份障碍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被创造出来,强调 色扮演。1. 复杂躯体性症状障碍(核心标准:1.躯体症状造成痛苦或扰乱日常生活2.对症状过度焦虑担 忧并为此花费过多时间精力3.至少持续6 个月);2. 疾病焦虑障碍(核心标准:1.必须导致过度寻医行为或适应不良的回避行为2.至少持续6个 月);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哪些: 阳性症状:妄想、幻觉。 阴性症状:意志减退、社会缺乏、快感缺失、情感淡漠、言语贫乏。 妄想:违背现实的被证据所否定却还不断进行的想象。有以下形式:思维插入、思维广播、 维控制、夸大妄想、关系妄想 幻觉:缺

14、乏任何来自环境的相关刺激的知觉经验。 意志减退:缺乏动力,以至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爱好和社会活动。 社会缺乏:社会关系受到极大损害表现出对社会交往的冷漠和疏离。 快感缺失:丧失对快乐体验的兴趣和快乐体验的缺乏。 情感淡漠:指缺乏外显的情绪表达,有这种症状的人可能会目光呆滞,脸部肌肉木僵、两眼 神。 言语贫乏:言语数量上的急剧减少。第十一章 进食障碍3. 功能性神经障碍(核心标准:1.有影响自主运动、感觉、认知功能或类似痉挛的神经症状2. 生理信号或诊断结果与已知疾病不同3.症状无法被医学疾病解释4.导致严重的抑郁或功能损 伤)。进食障碍的种类及其症状:1. 神经性厌食症:限制促进

15、健康体重,体重低于正常水平,极度害怕增重,身体意象歪曲。2. 神经性贪食症:反复暴饮暴食,反复进行如催吐的补偿行为防止体重增加,体形与体重在 我评价中极为重要。3. 暴食障碍:症状:存在暴食发作(至少3 种:比平时吃得快、过饱、不饿也吃很多、避免尴 尬而独自进食),暴食后感觉糟糕,没有补偿行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异同: 异:厌食症:体重大大减轻,无补偿行为贪食症:体重不会减轻,有补偿行为 同:害怕体重增加、在乎体形,有暴食现象,女性发病率更高,都对身体有创伤作用 进食障碍的心理层面病因:进食障碍的认知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导致歪曲的身体意象、对发胖 恐惧以及无节制的过度进食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进食障碍者不恰当的认知模式使他们缩小 注意范围,着重关注与体重、体形及食物消失的想法和意象。神经性厌食症的认知行为理论病因 强调对肥胖的恐惧和对身材的忧虑是强化减肥的动力的动 力因素。当进食障碍着严格的节食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会逐渐演化成暴饮暴食。一般暴饮暴 后的催吐现象,也可以看作由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恐惧导致的。若没有暴饮暴食和催吐的经历 就会更加关注并害怕体重的增加,或更可能实施自我控制。进食障碍的预防性干预措施: 治疗进食障碍的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