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62498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教学案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导学案设计课题7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化,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课时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提升感性经验,总结并运用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基于这些,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1猜谜激趣,增强探索欲望。上课伊始,设计了猜谜语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各种发现作出积极的正面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

2、突显。2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通过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表内乘法(一)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七巧板七星瓢虫图学生准备:七巧板七星瓢虫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1.猜谜语。(课件出示)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2课件出示七星瓢虫图,引导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思考: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想的?3只?4只?5只?6只?7只呢?1.听谜语,独立思考,试猜答案。2观察七星瓢虫

3、图。谈观察中的发现(七星瓢虫很可爱,它的身上有7个点。它是庄稼的好朋友,爱吃蚜虫)3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口算。645633667657458346二、合作探究,编制口诀。(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1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列出乘法算式,编制一句口诀。2引导学生根据2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列出乘法算式,并填写下面的表格,编制第二句口诀。只数1234567点数73.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表格,继续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1.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列式为717或177。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制一句乘法口诀:一七得七。2.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就

4、是2个7,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7214和2714。根据两道乘法算式能编制一句乘法口诀:二七十四。根据口诀填表。3.认真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2.根据口诀写算式。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四七二十八3.看算式说口诀。37215735764277497172714三、进一步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10分钟)1.课件出示口诀,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句口诀。2.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3.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背口诀,分享记忆口诀的窍门。1.数出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7句。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口诀,同桌互动。3.认真观察7的乘

5、法口诀,交流发现。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余的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都相差74.背口诀,交流心得。4.算一算,北斗星是由几颗星组成的?5.算一算下面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四、巩固练习。(6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1中的七巧板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对应的口诀。2.教材72页“做一做”。1.认真观察,根据一组图案很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口诀。2.准确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时所用的口诀。6.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五、课堂总结。(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

6、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177 或717 一七得七2714或7214 二七十四3721或7321 三七二十一4728或7428 四七二十八5735或7535 五七三十五6742或7642 六七四十二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

7、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

8、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

9、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7749 七七四十九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