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622317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董卓作乱之时,十八路诸侯起兵征伐,声称“共赴国难”,而暗里却各怀鬼胎。孙坚为前锋出兵攻敌,统一管理粮秣的袁术觉得“孙坚乃江东猛虎”,恐其力气壮大,故不接受发放粮秣。孙坚在洛阳宫中无意中获得传国玉玺,便迅即背弃反董卓盟誓,“速回江东,别图事件”。反董卓首领袁绍闻讯向孙坚索取传国玉玺不了,便暗里修函给荆州刘表,命他在孙坚回返江东途中截取一段。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舍得以自个儿的亲妹子为香饵,运用“招亲”把戏儿,希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换

2、刘备”。此计被看穿后,又谎称”国太病重”,哄弄孙太太带着刘备幼子刘禅回返东吴,希图以刘禅为被拘留人交换荆州。关羽失荆州后,孙权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在信中恭维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的意志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武力消灭刘备,扫荡平定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投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希图有二:一是可以引动刘备及其它拥护汉室各方面力量一同起来不赞成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居心非常凶险可怕。怪不得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子上烧烤吗?” 战争是政治的接着。本文中所叙述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里的紧张政治斗争,都是以消泯异己各方面力量,攘夺无上统治权为目标的,因为这个,它们之

3、间斗争的主要手眼是依靠军事举动,所以战争便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本书描画了数百次大体积小的战争,描画的独特的地方是偏重于表达人的主观自觉积极性和战略战术的使用。赤壁之战是本书描画的非常特别好的一次战争。 曹操削平北方后,率军南征,荆州不战而降。于是曹操一面发书给江东孙权劝其半自动投降,一面率马步水上作战部队“八十三万”迫临长江。这一严肃的势头强迫做孙权与刘备结为抗曹联盟,出兵“五万”迎敌。周瑜、诸葛亮等人看出曹军后方不定、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上战斗等兵家大忌,觉得可以利用弱项,打败敌军。不过此时曹操却完全地不知,只凭势大,希图一鼓削平江南。三江口序战败绩后,曹操认识到达自个儿的弱

4、项,使“谙习水上战斗”的蔡瑁、张允操练水上作战部队。周瑜在暗中和私下里心惊,觉得“必去掉除掉二人,而后方可破曹”。于是他利用蒋干首次过江之机,诱使蒋干盗书,用反间计杀掉了蔡、张二人。随即诸葛亮草船借箭,又使曹操亏损水上双方作战必必需的10万支箭。势头对曹操越加不顺利。这时,周瑜又利用蒋干二次过江之机。让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用铁锁将战船连锁起来,为火攻破曹准备了条件。曹操只想到连锁战船可不惧风波,却又不曾料到有弊于防火,直到黄盖假投降,用装满干薪、灌满油料的火船猛冲曹军水寨时,漫天的武火才使曹操茅塞顿开。而此时,刘备、孙权军水中和陆地上共进,不甚用力气,已大破曹军,发明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

5、胜多的光辉战例。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准确地剖析了敌我双边势头,经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规划的举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施展,同时又灵巧高明而准确地确认和使用火攻等战术,最后以弱胜强打败了坚强雄厚之敌。反过来看曹操一方,自视军力雄厚,目空一切,翘尾巴,认识不清轻视敌人,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个儿的优势逐层失去,最后遭致惨败。 曹操和刘备是截然不同的,曹操奸雄,刘备大义。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典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典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当然曹操也有点好色,并且尤其喜欢别人的妻子。张绣投

6、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损失的可不是一点两点。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当然这是后话。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投奔在公孙瓒下,但刘备十分器重赵云,每次和赵云分别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后来终于赵云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说到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出现使三国变得更有意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汉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无不体现了孔明的智慧。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

7、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8、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就像杜甫的蜀相里说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魏国的谋士郭嘉足智多谋,深为今人所佩服。郭嘉死后,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蜀国的 郭嘉,大概就是法正了。且先不说战绩,就说死后。郭嘉死后,曹操不久大败,退兵时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法正死后,刘备也大败,诸葛亮也悲痛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制止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就算东征,也不会输的这么惨败)。”简直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郭奉孝劝曹操北征乌丸,能够胜利,是

9、因为他对人的了解;法正大败夏侯渊,也正是法正对人的了解。 还让人惊讶的是,三国志中也都记录了他们的缺点。郭奉孝不治行检、法孝直滥用权力,就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般,英雄也有英雄病,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人”,有优点有缺点的人,比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许更表现的像“人”吧。 而看完三国,我最敬佩的却是贾诩。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

10、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即使是在李傕麾下做过谋士,也不能影响我们对贾诩的赞扬。谋士并不需要胸怀大义,乱世之中,能够保全自己身边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认为,贾诩可以真真正正的称为一个谋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