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读后感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621742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育制度》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育制度》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育制度》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育制度》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育制度》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育制度》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育制度读后感从书中看两代人的延续看人口学的知识一、前言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从书中我可以读到一个家族的成员间相互的影响与关系,看到了世代的延续和扶持。我的这篇读后感将从家族中连续的两代人出发,结合人口学课程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两代人间的延续,发掘书中所述与人口学知识的契合点。二、从书中看两代人的延续从生育制度中我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生命轨迹:婚姻的确

2、立T双系抚育T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一社会性的断乳一社会继替,之后又进入一个循环。可能有的人一生不会按照这个轨迹来行走(比如无后的人),但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的循环,在这循环中,紧邻的两代人关系尤为密切,延续性也更强。(一)婚姻的确立婚姻的缔结不得不与性扯上关系,婚姻前后的性在传统看来是不一样的,婚后的性更具有道德意义上的正当性,同时也更加约束婚姻双方在性上的忠诚。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婚姻并不完完全全是一件私事,它是一个向社会宣告两人关系的社会文化产物。因此,婚姻并不止是生物的交配,也是文化的交流。在婚姻确定之前,择偶已经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择偶过程中,交往双方通

3、过人格的交流,达到精神上的接触,以至于混化。择偶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由过去的他人为转为当今的自主,这为更多婚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生育的发展埋下了种子。(二)双系抚育种族的绵续是指这个世界上继续不断地有该种生物存在,婚姻后的生育就可以保证这一绵续的存在。生殖只是新生命的造成,而抚育是生活的供养,后者往往比前者要艰辛一些。孩子的出生为夫妇两人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孩子不但是夫妻生物上的结合,同时也是夫妇性格上结合的媒介,从孩子在夫妇关系上的创造性,使我们对“三角形的完成是孩子的出生”这一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稳定夫妻关系的是亲子关系。抚育的内容包括儿女的物质与精神

4、两个方面,即父母要给予孩子实物食粮和精神食粮,将自己的所知所学传递给儿女,为子女铺就未来的路,也为父母在生死之间架起一道保障。父母需要去征服孩子不符于社会的本性,为孩子打磨掉身上不利于他们向前滚动的棱角。在双系抚育下,父母双方需要合作与分工,也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角色。为了更好的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三)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只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所构成的极具稳定性的社会关系,它常常以家庭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有些人会质疑说多子、多妻、多夫的现象会导致三角关系的难以构建,但是在生育制度一书中,费孝通先生指出婚姻是个人间的契约而不是集合性的契约,即使是有所受质疑情况的

5、存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人类社会,人们潜移默化地将这三角关系内化于心。比如古代中国皇室中皇帝一夫多妻,但是不管是哪一妻生的孩子,在认母时以皇后为准。稳定的三角构建了家人稳定的关系,以此为基连接了其他的三角,从而可以形成家族。社会力量的庞大、社会资本的丰厚可以使子女在这三角关系中成长得如鱼得水,这也为下一个三角关系的构建设立了模板。(四)社会性的断乳尽管我们称父母与子女间三角关系为稳定的三角,但是与其他生物一样,人在成熟之后是需要离开家庭去创造新的家庭的,这就决定了家庭是具有暂时性的特征。社会性的断乳督促子代要快速成长,要学会适应社会规则,要找到构建下一个三角的“合作者”。这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家庭

6、的暂时性。年轻一代终要离开前辈的家庭,但是三角的团结决定了老三角在新三角的构建中会帮一大把忙,同时,子代也会在涉足新领域的挫折中表现出对老三角的温存的留恋。孩子们也会发现,他们心目中完全的保护者在他们长大之后也不是全能的,他们需要发展自我来保护自己、保护父母。在我看来,这次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而并不是像原始社会的离开即意味着永别,或是封建社会的离开即意味着隔离。(五)社会继替在多年的抚养与互动中,子女从上辈获取了很多的东西,这表现在物质与精神上。社会继替遵循着“就近原则”,同时也受到子辈人数多少的限制,即越是亲近的人越有可能从上辈获得其留下的遗产,同辈人数越多其分配到的遗产就越少。这里的“遗

7、产”不是一般的财产概念,它囊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的遗留可以在生活中清晰可见,精神的遗留则像暗河经过岩石一样刻在人的内心深处。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代人之间的延续过程。接下来我将把生育制度中的内容与人口学课程学到的内容结合起来看人口的发展。三、从书中看人口学的知识(一)生育制度生育制度中说生育制度的功能是在维护社会结构的完整。生育制度包括生和育两个部分,供给新的社会分子是生育制度的任务。生育制度会受到文化的干涉与控制。而种族绵续上又有生物基层和物质基层的诸多考虑。在生育中不同的时代倡导不同的生育观念,社会的控制力量也会有所不同。以上的描述与人口学课程中讲述的生育受生物因素、生育

8、文化、社会经济力量和社会政治力量影响的生育制度分析不谋而合,这让我看到了人口学理论在笔者书中的中国社会的应用。(二)人口转变生育制度中提及“单系继承”、“以多继少”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人口控制的思想。书中以瑶族为例,阐释了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为保持人地平衡人们需控制人口的道理。书中的这一解释与人口学中的人口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人们因为意识到生活水平提升会因人口数量而受牵制,同时科技又不断发展,劳动力并不是很缺乏时,人口自然而然地就进行着自我革新。人们很明确地意识到“以多继少”只会让一代更比一代穷,所以会适当控制人口,让其后代保持在现有生活水平以上。这一点对于当代人口转变具有很大

9、影响作用。(三)人口迁移生育制度中“居处的聚散”、“社会性的断乳”和“亲属扩散”体现了人口的迁移。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从生理上的断乳到社会性的断乳,母子的关系逐渐疏远,这种疏远很清楚地表现在他们空间距离的增大。社会性的断乳完成后,子代要寻求新的“三角结构”,同时因“三角结构”的重新构成而拥有了新的亲属,这些新的亲属为人口的迁移又搭建了一个平台。人口迁移的决策伴随着子代的成年而越来越提上日程,人们会根据迁移的各种利弊来判断是否选择迁移,这其中迁移的推拉理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人口学的研究显示每个移民背后都至少有1.2个潜在的移民者,因此亲属等人在移民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当他们尝到移民

10、的甜头后,会如滚雪球般把移民潮越滚越大。同样的,移民也会受文化的影响,在移民者眼中文化可能会是冲突的,因此需要适应迁入地的文化,同时还要构建当地人、外地人之间相互的身份认同。四、结语以上就是我看了生育制度后的一些感想。读完生育制度后我对人类的生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于树立大学生的婚姻观和生育观有所裨益,同时我也把书中所讲与自己的家庭结合起来分析我所在的“三角结构”,更加体悟了父母的付出与不易。除此之外,最令人欣喜的是看到了人口学知识的贯通性,即人口学课本上的理论在生育制度描绘的中国社会里得以体现与应用,这使得所学知识不再是凝固在纸上的冰,而是倾泻在社会里的活水,这对我们学以致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