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2113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真的有效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是伪科学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无论食物本身的酸碱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于健康。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 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即便是同一种体液,由于环境的不同,自身酸碱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

2、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科学上没有“体制酸碱性”这一说法因此,以某一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酸碱体质说”传播过程中,将体液或等同于血液、或等同于尿液、或等同于唾液或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为人体体液,是典型的伪科学言论。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同样不科学。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伪科学 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 “酸碱体质说”会简单地将食物区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划分理由是根据

3、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随意指定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属于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有时会自相矛盾,导致同一种食物既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又被认为是“碱性食物”, 难以自圆其说。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

4、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酸碱度不同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所谓的“碱性食品”能保健并非因为其“碱性”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引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5、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一味追求人体环境的碱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偏碱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素,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使得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放松对谣言的戒备,从而大行其道。人体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说”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公认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

6、关的这个说法。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是一个酸性食物就能诱发的。肿瘤可能导致身体周边微环境变酸,但反之不成立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需要将因果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此外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其他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非因体液过酸过碱致病至于“理论”中提及的其他症状与酸碱失衡是否有关呢?健康

7、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间。当血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 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同样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所以并不是“碱性体质”就是好的。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而非因为体液过酸过碱导致疾病,也不可能通过进食普通食物改变体液的酸碱性。单一的膳食结构、缺乏锻炼、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遗传等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同时人体有着严格精密的自我调控机制,这些都远非一个酸碱性体质能够轻易解释的,试图通过食补药补来强身健体本身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偷懒行为。酸碱体质说如其他谣言一样,在谎言中揉捏进一些似是而非的真实医学用语来提高其可信度,但谎言终究只是谎言,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