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62058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淤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淤工程实施方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渠管理处东干渠域扁担沟、涝池子、小洪沟水库清淤工程实施方案撰写人:_日 期:_1 综合说明1.1 绪言东干渠是宁夏青铜峡河东灌区四条干渠之一,承担着宁夏吴忠利通区、青铜峡市和银川灵武市13个乡镇、7个大中型国营农林场的农业灌溉,同时担负着盐环定扬水、扁担沟扬水等大中型扬水的供水任务。在牛首山山麓有14条较大山洪沟,每当汛期,沟道洪水严重威胁东干渠的安全。为了减轻和消除山洪洪水危害,保护东干渠的安全,自1971年1979年期间,先后在扁担沟、黄羊沟、涝池子、小洪沟和双吉沟上建成了5座拦洪库。,这些水库的建成,基本消除了这5条沟道洪水对东干渠的威胁。其防洪标准均按照平原海滨区标准确定,校核洪水

2、标准为30年一遇小洪沟、涝池子、扁担沟拦洪库为这5座拦洪库之中的三座,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境内,2011年对该三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使其防洪标30年一遇,。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库区下游修建了多条公路,进驻了许多企业,拦洪库保护对象增加,拦洪库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拦洪库防洪标准较低,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将会对下游防护对象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为了下游防护对象的安全,对拦洪库进行清淤,增大库容,抵御超标准洪水,是非常必要的。现由于三座水库多年淤积,水库库容减小汛期洪水易导致水位抬高,严重威胁附近公路、工厂企业、耕地等。为保障水库安全运行更好的保护附近村庄、企业、耕地等,急需要清淤处理。

3、2013年8月受秦汉渠管理处的委托,我院开始开展编制扁担秦汉渠管理处东干渠灌域扁担沟、涝池子、和小洪沟3座水库拦洪库清淤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及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参照相关规范、规程,于2013年9月完成秦汉渠管理处东干渠灌域扁担沟、涝池子、小洪沟水库清淤工程实施方案报告编制任务。2013年10月29日,水利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该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我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本次上报的实施方案。1.2水文河东灌区深居内陆,属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20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

4、5%)。年均蒸发量1283mm,相当于降水量的六倍,以5、6、7三个月蒸发量最大。干旱指数4.88.5,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的地区。年均气温8.9,一月份平均气温-8.3,七月份平均气温23.8,最高气温41.4(1953年7月8日),最低气温-28(1954年12月28日)。灌区气候干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156%,年内以四月份最小,八月份最大,并呈现冬春干燥,夏秋稍湿的趋势。土壤冻结期在120天以上,冻土深度5090cm,最深112cm(1968年),无霜期150170天,日照年3000小时左右。表1.2-1 扁担沟水库各保证率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表频率洪峰流量(m3/s)洪水

5、总量(万m3)10%46.532.75%82.257.73.30%10775.22%14199.11%199136.50.5%252173.20.33%284194.80.2%311213.4表1.2-2 涝池子水库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表频率洪峰流量(m3/s)洪水总量(万m3)10%48.5 21.85%76.1 32.7 3.30%92.4 39.8 2%115 49.5 1%155 63.7 0.5%189 77.8 0.33%212 87.3 0.2%236 97.5表1.2-3 小洪沟拦洪库库各保证率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表频率洪峰流量(m3/s)洪水总量(万m3)10%28.41

6、1.05%42.6 16.4 3.30%53.5 20.0 2%66.6 24.8 1%88.1 32.0 0.5%109 39.6 0.33%122 44.4 0.2%139 50.41.3地质1.3.1 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该地区属牛首山东麓山前洪积冲积地貌区。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暂时水流在牛首山前堆积了大量的洪积物,这些洪积物和山坡上面流所携带下来的坡积物汇合起来,形成了宽广平坦的山前倾斜平原。由于山前倾斜平原是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洪积扇所组成,因而形成高低起伏的波状地形。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高程1120m-1259m。场地范围主要为耕地及丘陵残丘。1.

7、3.2 地质构造该地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贺兰褶带的西南段,陇西系旋卷构造清水河天景山旋回褶带和窑山烟筒山旋迥褶带之西北部;卫宁北山东西向构造东段。本区是一个多构造体系复合交织的地区。纵贯宁夏的贺兰山断裂带至今仍有活动,属活动性构造。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该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属抗震不利地段。 1.3.3 地层岩性该地区地层以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为主,岩性如下:(1)第三系(E3q)砂岩,砂质泥岩。主要出露在黄河东侧残积丘陵上。强风化,棕褐色,中密密实,水平层理发育,坚硬。 (2)第四

8、系上更新统 (Q3apl)主要出露在110国道附近至贺兰山东麓之间。岩性以壤土、粗砂、角砾、碎石等为主。属冲洪积物。 (3)第四系全新统(Q41al)主要出露在黄河阶地中。岩性以壤土、粉质粘土、粉细砂等为主。属河湖相沉积。1.3.4 水文地质工作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潜水。 基岩裂隙水:含水岩性为N1h泥质砂岩、泥岩,地下水矿化度小于3g/L,由大气降水补给。1.4工程任务和规模本工程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南侧的牛首山洪积扇上扁担沟水库、小洪沟水库、涝池子水库。主要任务为三座水库清淤,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保护该工程范围内的耕地及公路。本工程从各水库上游延伸至库区,结合水库两岸地形现状,进行清淤。清淤土方

9、暂时堆放在水库下游台地处作为河道整治等工程的备用土方。1.6工程布置本次清淤的各中心线基本沿原有库区中心线进行布置,局部进行调整,工程终点均为水库大坝坡脚外200m处,桩号为0+200,扁担沟水库、涝池子水库、小洪沟水库起始点桩号分别为0+725、0+540、0+600。清淤比降及边坡坡比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尽量贴近原库区比降,不改变水库天然特性,同时使施工开挖回填工程量最小;二是根据实际地形现状设计清淤比降。具体布置见清淤工程平面布置图。1.7工程管理工程建成后,由秦汉渠管理处管理与维护,维护人员由秦汉渠管理处内部调剂解决。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和设施的建筑场地和管理用地。1.8施工组

10、织设计本工程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南侧的牛首山洪积扇上,三座水库均有乡级道路通过,主要材料设备可由公路运输,交通便利,施工用水、用电可由附近解决。1.9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废水。从总体来看,工程建成后对环境无不利影响。本工程的环境影响结论是利大弊小,有利影响将长期发挥作用,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暂时问题,通过施工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全可以减免。1.10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损坏地表植被,扰动表土结构,产生部分临时弃土,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编制本水土保持设计的目的,针对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和时段,因害设防,采取各种预防和治理措施,预防、控制和

11、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保障项目建设的安全。施工期产生的弃渣和粉尘、噪音对附近居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用设备尽量减少噪音,对施工场地洒水减少粉尘,做到文明施工,并将废土及弃渣运送至指定区域,杜绝随意堆放。1.11投资概算扁担沟清淤工程总投资226.35.56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18.4493.81万元;临时工程2.918万元;独立费用28.599.72万元。涝池子清淤工程总投资95.13102.6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8.2784.49万元;临时工程 1.217万元;独立费用12.96万元。小洪沟清淤工程总投资138.2263.3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13.7234.38万元

12、;临时工程1.712.02万元;独立费用17.4420.61万元。2 水文2.1区域概况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宁夏河东灌区东干渠灌域,东干渠是宁夏青铜峡河东灌区四条干渠之一,承担着宁夏吴忠利通区、青铜峡市和银川灵武市13个乡镇、7个大中型国营农林场的农业灌溉。同时担负着盐环定扬水、扁担沟扬水等大中型扬水工程的供水任务。本次工程扁担沟、涝池子和小洪沟三座水库位于青铜峡市峡口镇南侧的牛首山洪积扇上,属牛首山麓山前洪积冲积地貌区。扁担沟拦洪库地理坐标北纬374605.32东经1060910.86,位于101省道东侧,距离101省道2.5km,地面高程为1230.00m,距离东干渠直线距离5.9km。涝池

13、子拦洪库地理坐标北纬374804.29东经1060545.75,坝址距离东干渠5.85km,地面高程1120.00m1259.00m。小洪沟拦洪库地理坐标北纬374826.70东经1060511.03,坝址距离东干渠5.85km,地面高程1120.00m1259.00m。气象、水文项目区深居内陆,属干旱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205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年均蒸发量1283mm,相当于降水量的六倍,以5、6、7三个月蒸发量最大。干旱指数4.88.5,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生产的地区。年均气温8.9,一

14、月份平均气温-8.3,七月份平均气温23.8,最高气温41.4(1953年7月8日),最低气温-28(1954年12月28日)。灌区气候干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156%,年内以四月份最小,八月份最大,并呈现冬春干燥,夏秋稍湿的趋势。土壤冻结期在120天以上,冻土深度5090cm,最深105cm(1968年),无霜期150170天,日照年3000小时左右。项目区主要气象要素见表2.1-1。表2.1-1 工程区主要气象要素表气象站项目青铜峡利通区灵武降雨量(mm)多年平均183.5205182.7作物生育期175.0180185蒸发量(mm)多年平均1245.612831290作物生育期1064.510741075气温()多年平均8.88.98.9极端最高/最低36.7/-24.541.4/-2841.4/-2810积温3755.1日照(h)多年平均2885.5300030002.1.3.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于青铜峡河东灌区东干渠灌域,地形地貌主要为黄河两岸冲积阶地。黄河位于灌区的中部偏东部边缘。黄河I级阶地分布不连续,西岸平罗以北缺失,阶地宽度0.812km;级阶地较宽,是灌区的主体,宽度726km,其中湖沼密布。黄河I级阶地阶面高程1092.001112.00m,南北向平均比降1/5500,东西向比降1/16001/6000。级阶地阶面高程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