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脚本-s.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61909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脚本-s.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媒体脚本-s.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媒体脚本-s.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媒体脚本-s.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媒体脚本-s.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脚本-s.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脚本-s.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脚本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暨总规修编三亚崖城,一座堪称“两千年建制史,八朝州郡治所”的南海古城,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于2007年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挂牌,重新迎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上篇 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一、规划背景2007年5月31日,崖城被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这是海南省首批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填补了海南省此项空白。作为中国最南的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海上边陲重镇的重要代表,其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品牌吸引力毋庸置疑。近来,世界旅游组织指出,世界遗产地的文化旅游预计将会成为增长最快的旅游产业之一。在三亚旅游从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向

2、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式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崖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必将为三亚旅游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三亚继美丽文化、时尚文化之后,传统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龙头。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机遇的背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带给我们的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1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市、县人民政府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直接责任。按照条例要求, 2008年8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三亚市名镇管委会委托,开始进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二、工作方法我们

3、的工作按照以下方法和框架展开。即文化挖掘-案例研究-规划措施三、文化挖掘我们仔细研读了崖州志、正德琼台志、崖州史话、三亚史迹叙考等历史文献,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入户调查、座谈,深入挖掘崖城镇域范围内丰富的文化遗产。经考证提炼,将崖城历史文化特色概括如下:琼崖边邑古风悠长名仕贬谪天涯道远儒道佛学文化深厚海上丝路商贸名港热带田园山环水绕棉纺故里贡品丰饶民族融合黎汉友好红色革命英雄辈出1. 琼崖边邑古风悠长崖城位于南海之滨,境内拥有大弄遗址、二弄遗址等7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是继落笔洞后三亚境内重要的古人类活动见证,将崖城境内人类活动历史定格在近1万年前。自汉武帝设珠崖郡始,历朝多次在此设州、县等

4、行政首府,是琼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平等地的炮台遗址更彰显了崖城作为南国要疆、边陲重镇的重要地位;清代时,崖城已被作为政府开发南海诸岛的重要基地,林缵统等多次从此出发,至南海诸岛宣示主权。崖城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见证。崖州古城建设经历了宋前的水南古城、宋庆元四年宁远河北的土城及南宋末年两拓城址,最终形成了现存的这座周长约1770米,面积约20公顷,拥有三座城门、月城和护城河,形制完整的城池。古城内“三通、四漏、七转、八角”,对研究我国海南地区城市建设规制具有重要价值。2. 名仕贬谪天涯道远由于崖州地处天涯,自唐代至元代,贬谪至此的朝廷官员有30余人,仅皇子、宰相、内阁大臣

5、就达14人,如:唐相李德裕、卢多逊等。贬谪官员到崖州后多人被崖州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言传身教,传播中原文化,加上周康阝、毛奎、范云梯等名宦、钟芳、林缵统、何秉礼等明贤的悉心治理,逐渐形成了极具琼南地方特色的“天涯文化”,这是中国边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三亚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3. 儒道佛学文化深厚崖州孔庙是我国最南的孔庙,其位于古城中心,与南城门文明门处在同一轴线上,直指南山,尊经阁于同治11年曾置于南城楼上,儒学在城市中如此高的礼遇除曲阜外中国古城中仅此一例。除学宫外,崖城还建有若干书院(如鳌山书院、保平书院等)、私学(如三姓义学等),形成中央-地方-民间三级、极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在

6、此基础上,崖城形成了尊礼重教的优良传统,还金寮等礼教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崖城还拥有南宋时由毛奎开辟的小洞天,这是中原地区道家在海南岛发展的重要见证,至今仍为三亚重要道家文化景区。崖城佛教发展的历史则可上溯至唐朝。著名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漂至崖州,在大疍港上岸后晾晒经书,留下晒经坡遗址。鉴真此后在崖州传道一年之多,修缮、重建并住持大云寺,崖州成为琼岛佛教中心。此外,城西迎旺塔旁还曾有清代所建佛寺广度寺。现代新建的南山寺则是当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文化寺院。4. 海上丝路商贸名港宁远河入海口的大疍港为古代中国最南端的天然良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曾在大疍港出土的大量陶瓷文物彰显出其

7、昔日商贸的辉煌。大疍港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贸易、海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5. 热带田园山环水绕崖州志记载:崖州居琼极南,其地多高山大林。左据回风之旋,右揖龙栖之险。南山雄压重溟,鞍岭远连五指。州城整体选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十分符合中国古代理想城市选址的原则,是适宜人类居住的绝佳环境。周边热带自然景观优美,历代文人还赋予其独特的文化意味,如:王仕熙的旧崖州八景:鳌山白云,鲸海西风边城斜照,水南暮雨稻陇眠鸥,竹篱啼鸟南山秋蟾,牧原芳草吉大文的崖州新八景:鳌山叠翠,抱郭双流洞天幽胜、落笔凌空镜湖秋月,玉井温泉灵山腾云,峻岭回风6. 棉纺故里贡品丰饶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崖城就种植棉

8、花,使用先进的机具和技术纺纱织布。黎锦历朝以来都是重要的朝廷贡品,龙被等黎锦成为今天收藏家收藏的重要可移动文物。黄道婆是历史上重要的棉纺织技术改造与推广人,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她在崖州水南村居住过近40年,后前往上海地区,将其总结改进的棉纺织技术在大陆地区推广。这对研究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历史、黄道婆生平及其贡献、黎族传统民族纺织技术与艺术品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如此,自汉武帝始,崖州就是历代封建王朝贡品的重要产地,包括玳瑁、槟榔、沉香、燕窝、南珠、花梨等。这对研究我国珍稀物种、产品的历史、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7 民族融合黎汉友好冼夫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俚人领袖,一生致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

9、民族团结,促进汉黎民族融合,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影响力,被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隋文帝为表彰其功绩,把临振县赐封予她,从此被尊称为崖州“郡主”。崖州“郡主冼太夫人庙”始建于宋代,位于崖州古城中街孔庙以东100余米,是岛内纪念冼夫人的重要古迹,现已不存。民间习俗“妆军”在崖州拥有上千年历史,是纪念冼夫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冼夫人外,传播中原文化,仁教当地黎民百姓的南宋抗金名相胡铨在宁远河畔兴建洗兵亭,表达了体恤百姓,息兵安民,化解民族矛盾之愿。在城内西北,光绪34年曾建有时雍小学,用以教育黎族儿童,是黎汉友好的重要见证。在黎汉友好的背景下,崖城呈现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相辉映的图景。

10、起源于崖城郎典村的“打柴舞”以及汉族的“崖州民歌”被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等黎族民族纺织品,雕刻、剪纸、制陶等民间工艺品,琼南汉族的迈歌、军歌,铁具打铸技艺、端午龙舟(保平为盛)等文化习俗极为丰富。此外,梅山八人轿坡伊斯兰古墓群遗址表明,宋元年间就有大量回民从占城等地随海上丝路进入崖州,为地区带来伊斯兰文化。它们对研究我国陆域最南地区民族发展政策、民族融合历史、发展特色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8. 红色革命英雄辈出崖城、保平、梅山均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及陵园,它们对研究我国海南地区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与红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崖城的文化遗产足以能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但从现状

11、来看,其遗产保护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遗产虽然丰富,但现状知名度不高,较为分散:黄道婆、鉴真等国内国际知名人物在崖城的历史缺乏宣传;崖州古城、孔庙、骑楼街、水南村等影响仅限于省内,亟待做大做强;文化遗产未成片、成线,分布分散;尚未构筑成为遗产网络,保护与利用难度较大其次,文化遗产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未得到科学利用由于对遗产重视程度不够,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破坏严重,如盛德堂。遗产利用方式缺乏研究,大多数具有极高文化及旅游价值的遗产未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如崖州古城墙、古护城河等。重要地下文物可能埋藏点缺乏考古发掘,未来建设性破坏可能性极大。如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线路中具有重

12、要意义的大疍港、鉴真东渡日本重要遗产地大云寺等地区未进行考古发掘,未来创意新城建设可能对其严重破坏。再者,传统风貌日益消失,崖城境内风貌不协调建筑已占到60%以上,传统风貌建筑破坏速度仍在加快。崖城人口众多、层次较低,保护与合理利用压力巨大镇域总人口为10.6万人,其中城区范围内5.6万人,存在大量农村人口、且崖城居民中不少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造成城镇环境较差,人口素质较低造成对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认识错误,不少村民将传统民居视为贫穷落后的象征,大量拆毁传统民居兴建现代住宅现象屡见不鲜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城镇发展道路等级较低,不能满足瓜菜运输及旅游进入需求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缺乏,城

13、镇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是护城河被填埋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排水系统未精心设计,不少老街雨水 倒灌现象严重,极大影响未来遗产的开放利用。四、经验借鉴为有效指导崖城未来科学发展,我们选取了四个发展较好的历史文化城镇作为案例进行借鉴研究,即丽江、宏村、周庄、库车。经过深入研究,将其发展经验总结为如下几点:1. 打造一个特色明晰的差异化文化品牌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品牌是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关键。丽江在1997年成功申遗后,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为依托,以其独特的大研古城、玉龙雪山、纳西文化等为核心,建立起“天雨流芳、梦幻丽江”的文化品牌,这使其旅游收入从1995年的2.8亿增长到2007年的58.24亿

14、元,增长近21倍。库车,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边陲城市,其旅游发展一直趋缓。2005年,库车开始提出“龟兹文化”品牌战略;通过一系列品牌建设与推广活动,2006年其旅游收入比2005年增长10倍,从0.37亿增长至4亿元,创造了“龟兹文化”奇迹。相反,在经历了世遗品牌优势带来的旅游大发展后,周庄最近却因为和周边水乡趋同性问题导致旅游发展缓慢,这更进一步体现出品牌独特性、差异性对于文化旅游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2. 形成一片具有传统风貌的旅游中心区文化旅游是一种体验式旅游。一定规模、具有传统风貌的中心区是让游客形成体验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丽江3.8平方公里的大研古城、宏村19.17公顷的古村落、周庄

15、47公顷的水乡古镇都是这种中心区的代表。在这些区域内,必须严格保护传统风貌建筑、街巷格局、水系、铺装、古树等,重点控制新建建筑的风貌、高度、色彩、体量,形成统一而有一定变化的传统风貌,加之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商业、手工艺品、曲艺表演等的加入,为游客提供体验地方文化的氛围。3. 打造若干个依托重要文物的旅游亮点如果说传统风貌中心区提供的是旅游感知的面,那么,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及历史建筑则是文化旅游体验中不可缺少的亮点。如丽江的木府、四方街,宏村的南湖书院、承志堂、汪大燮故居,周庄的双桥、沈厅、张厅等。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典型的格局、精美的雕饰、深厚的文化,是古城镇最为宝贵的真实的文化遗产,是极具旅

16、游号召力的景点,必须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修旧如旧,并适当引入与之密切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合理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亮点的真实性必须得以保障,一味修建毫无历史积淀的“假古董”,到头来只会像以河南焦作黄河文化城为代表的影视城一样,门庭冷落。4. 营造一片独具风情的旅游服务消费区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的吃、住、购、娱是旅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功能的解决,一部分可在古城内结合文化展示解决。但由于古城保护的诸多限制,大规模的活动并不适于在古城内展开。因此 ,不少古城采用新建一片以风情为主的旅游消费区做法。如丽江束河古镇外围的旅游消费区等。这种消费区一般靠近古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