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618020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教学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道统一、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其固有的性质决定的。刘国正先生指出,语文知识和思想教育是比喻鸟、连理枝。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当前,随着对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深入,小学语文不是无内容可渗透,而是如何渗透的方法形式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五种行之有效的渗透方法。 一、从题眼入手,进行渗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思想教育的窗口和

2、凝聚点。题目的中心词就是题眼。从题眼入手,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如教学将相和这课,教师可以抓住和这一题眼设疑推敲: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和是什么意思?将相和好,那么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呢?他们又是怎样和好的呢?这样将题目贯穿于全文教学。通过朗读,逐段剖析,使学生真正领会出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等优秀品质。当然,学生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就能体会出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这样一来,我们把题眼贯穿于全文的教学之中,学生就能较快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在思想上也会受到深刻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身为班集体的一员,应该关心班集体、热爱班集体,并且能为集体争荣誉。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

3、,互相帮助等等。 二、从插图入手,进行渗透。课文的插图或表现文章的中心,或提示文章的重点内容,或描绘人物的形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窗口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教学时,我们不要局限于文章的插图,而要以此拓展,丰富学生的表象,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达到教育目的。如挑山工中的插图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着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充分体现了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忍不拔,奋力登攀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启发他们从亲眼所见,以及电视上、书本上看到的情

4、景来说说,那些人具有这种不断登攀、勇往之前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拓展、引申,学生就会感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应该具有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不断登攀,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启发思维,进行渗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连接语文教学与思维教育的纽带。我们可以从这一纽带出发,有效地进行思维教育的渗透。如金色的鱼钩这课,当老班长看到两个小战士端着搪瓷碗不吃鱼汤时,他收敛了笑容,眉毛拧成疙瘩,当小梁他们吃完鱼汤后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也露出一丝的笑意。,老班长对小战士如此关心,为了让战士吃鱼汤,他坚持去钓鱼、挖野菜,而自己却瘦得皮包骨头,眼睛深深陷了下去。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是舍不得喝鱼汤。在教学时,可引导

5、学生仔细推敲对比老班长见小战士不吃鱼汤时及见小梁把鱼汤喝下去时的神态变化,还有老班长的消瘦外貌,在积极思维中体味老革命前辈在艰辛的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为了子孙的生存和幸福,含辛茹苦,勇于献身的精神,使学生深受教育,让学生懂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革命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必须好好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四、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渗透。教学时应该抓住最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领会,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多处讲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教学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一重点语句发问: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这一句话?这

6、样一来,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会弄明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出现在雨来上夜校的情景下,写出了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教育。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用来烘托鱼来热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教学时我抓住这一关键句,分析透彻,既能使学生体会到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有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指导朗读,进行渗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抓住朗读这一环节,有效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叙述力量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少到长安街上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追灵车和敬爱的周总理作最后告别的情景。

7、教学时,我抓住机会指导朗读,采用范读、仿读、个别读、齐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为什么这么多男女老少都来送总理?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放声哭泣?为什么灵车消失在夜色中,人们还不肯离去?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尽量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应慢一些,语调应低沉一些,对于一些重点词,尤其是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应读得重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一生为民,他的逝世引起中国人民无限悲痛,激发学生对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向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只要我们搞清文与道的关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多方面训练,有目的对学生广泛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和提取思想滋养。及时哺育教化学生并做到寓理于知识、寓德于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能最实际、最具体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