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61586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人本”,创建和谐班(二年级钟伟芳).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本”为理念,创建和谐班级 三元坊小学 钟伟芳 和谐的校园由和谐的班集体构成,和谐的班集体靠学校德育工作者来构建。 对教育来讲,只有和谐的班级才能为所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孩子的成长提供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和谐来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也是十分有效的。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思想。这种思想与我们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十分契合,对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针对

2、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自我配合,科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配合,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这三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一个和谐班级的创建离不开班主任在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之间关系的协调,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一、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当班主任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至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但按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同样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任何忽视科任教师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与有没有一个

3、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科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而一个和谐的班级更离不开科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科任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应该艺术性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教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上几节课。只有这样,科任教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而不是只盯着本学科。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否则,科任教师服务于班级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化解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而对矛盾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安抚一个教师而对另一个教师评头论足。一般来说,科

4、任教师之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作业的布置了。对于时间的分配,我们要尽可能地充分讨论,统一意见,拿出具体的方案,使各学科的时间安排都有章可循。二、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按照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点,如果科任教师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由于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这就使得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比较单一。班主任应该从

5、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使科任教师及时掌握班级整体情况。 我在与科任老师交流时发现,很多老师对班级的基本情况还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往往也是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和学生都互相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出现矛盾。我经常利用课间与科任老师交谈机会,把班上的基本情况与科任老师交流。如全班总的学习情况,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班干部配备,突出学生的表现等等,尤其是那些有突出个性,或者说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让科任老师对本班有大

6、概的了解。接着,又把各学科的科代表召集起来,作了一次培训。让所有的科代表清楚,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交作业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当班级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要积极主动地与科任老师联系,反馈同学的意见给科任老师,同时也要做好同学的工作。此外,我也利用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场合,经常性地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 第二,要在学生中间树立和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如果说第一点是要让老师来了解学生,那么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就应该是让学生来了解老师。 第三,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

7、,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结合我自己的看法和其他老师的一些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处理:一方面,如果是科任教师的问题,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让学生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

8、也比较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若完全是由学生错误而引起的,班主任可先冷处理一两节课,在谈话过程中先挖掘一些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说说其他教师对他的看法及评价,尤其是与他发生矛盾的教师对他以往肯定的评价,然后才让他找找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不但会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处,而且会有所行动去改正它。 此外,感情的沟通也很重要,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比如,各种班级活动邀请科任老师参加等等,通过活动来提供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加科任教师的班级认同感。三、以“人本”为理念,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反对将学生个人组织化,它期待学生个人能成为教育的中心。人本主义教育的学

9、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基于这样的理解,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主张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怎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呢?又怎样来引导学生呢? 1、班主任必须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得好,“绳以规矩,始成方圆。”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很难想像的。相信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想方设法制定出一个班级管理制度来。

10、但是,有的制度行之有效,有的却形同虚设,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班级管理制度要适合学生,才能够起效,才是对的。简单地讲,班级管理制度必须遵循规范、合理、适用的原则。规范是要求符合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合理是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是要与班情相适应,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我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一般是把以前自己带班制定的管理制度,依据以上的原则做一些简单调整后,再交给学生讨论。很多老师可能忽视了学生讨论的过程,其实,学生的讨论不见得会对老师提供的管理制度作多大的改动,但经他们讨论认可的东西,学生更好接受一些。否则,学生可能在潜意识中,认为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自觉不自觉地会

11、有一些排斥。 2、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关进牛棚,可牛怎么也不进去。他的女仆拿着一捆嫩草,把手指放进小牛的嘴里,小牛吮着手指,闻着嫩草的清香,乖乖地跟着女仆走进了牛棚。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顶牛”现象。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学习爱默生的女仆,去了解“牛”的喜好、需要,才能有的放矢、按需施教。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和分析学生需要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学生档案,建立一份学生档案需要老师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问卷

12、调查,侧面观察等等。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或者定期的调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信息。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使每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和完善。 3、班主任也要注意把学校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比如,不管是学校的卫生评比,还是校运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本来是学校对班级、对学生的要求,但通过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却可以把它变成学生的需要。我只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是愿意在一个处处落后的班级,还是一个事事争先的班级?学生当然回答要事事争先。那么在活动中拿出行动来,奉献自己的力量,维护班级荣誉,为班争光,刺激学生形成“争先”的心理需求。另外,我给学生这样的

13、心理暗示,学校评比的每一项都是我们本就应该做好的,做不好就是自己出了问题,从而把学校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需要。其实,不管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都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转变呢?我觉得,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无疑是最主要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知识点,不管老师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可能还是有些学生不注意,但如果我们告诉他,这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学生马上就会重视起来。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内化过程,学生有考试考好的需要啊。

14、4、班主任在管理中,既要见森林,也要见树木。 在班级管理中,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都是不行的。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有全局观,立足全班,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气氛。我比较喜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正确地引导班级舆论,活跃班级气氛,强化、巩固班风、学风。比如,特定的主题班会。每一次班会课,我都会要求班长就我们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统一要求来确定班会主题。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发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来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如开展“一比一,一帮一”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在班上真正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班主任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在全班

15、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定性的评价。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从而在全班形成一种扶持正气,伸张正义,阻止不文明、不规范行为的集体舆论。 在组织学习方面,班主任更要注意立足班级整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要学”。我利用学习动机调查表对学生做了调查,然后通过班会对学习动机做了一次讨论。从学生的日记中,我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开始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动力来源。其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必要的,要使学生“会学”。我让班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立足全局的基础上,

16、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个体工作,尤其是问题比较大的学生,不管是行为规范方面,还是学习方面,班主任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每个星期我都会利用课外的时间,比如早读、午休、课余等时间找一些学生谈话,找学生谈话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5、培养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班干部队伍,是我们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基础。班干部既要靠发现,也要靠培养。俗话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创造发现班干部的机会。现阶段的学生独立性.自觉性强,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而教师坚定地信任学生,可以给学生信心和力量,也往往可以使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为了更好地管理好班集体,班主任必须组织和培养班干,使他们既接受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