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61525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家长应知应会 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一张张天真的小脸,使得我们在为他们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需多一份责任心与细心!关爱孩子的健康,就是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他们解除病痛,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的伤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小常识,希望细心的家长们能够从中受益。一、小儿应慎重使用下列抗菌药物1. 新生儿肝脏的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是很薄弱的,如果使用了氯霉素极易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应慎用。2.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明显

2、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4.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5.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这已经影响了我国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类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6.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二、常见的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1. 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越好。正确的观点是:针对致病菌选药才是最好的。2.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有炎症就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是:确有细菌感染的指证时,才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随意使用此类药

3、物,只能进一步削弱患儿的抵抗力、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而使将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增加经济负担等。3. 不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本应一天3-4次用药而主观改成一天1-2次,用用停停,或未立刻见效便频繁地更换抗菌药物。正确的做法是: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用药3天后,若不见效需咨询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更换抗菌药物,而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品种。选择了合适的抗菌药物后应用至足够疗程,不可刚一见效便立刻停药,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当然,抗菌药物也不能无节制地长期使用。4.把抗菌药物当做预防感冒药使用。正确的观点是:除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预防外,一般不可常规预防使

4、用,且对小儿预防感冒毫无作用,只会带来副作用。5. 有些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坚决不使用抗菌药物。正确的观点是:确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时,应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偏见而延误病情。三、谈谈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高发年龄为6个月到2岁。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乏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事实上,抗菌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毫无作用,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如让人恶心,呕吐,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存在的有益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不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反而杀死了

5、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细菌,微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只会延误或加重病情。面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各位家长不要惊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腹泻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补液盐、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和金双歧等治疗。 衷心祝愿天下的宝宝健康成长! 家庭儿童用药常识 孩子得病了,爸爸妈妈往往是急的手足无措。急,也不能乱给孩子用药。因为任意给孩子吃药可能会治疗不当,反而贻误甚至加重病情。所以对症下药是非常重要的。发热: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低热时家长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物,多饮水,还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洗温水澡等。同时应注意居室通风。如果孩子高热(3

6、8.5以上)就必须给予退热药并且及时就医。在使用一种退热药时如果效果不理想的话,还可以两种交替使用,但应间隔4至6小时。当然,退热药联合使用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腹泻: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不可轻易给孩子应用抗生素。应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并听从医师及药师的指导。因为抗生素易耐药。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发展尚不稳定,容易因应用抗生素而受到破坏。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易造成继发感染,加重腹泻症状。所以家中应常备益生菌。如果抗生素在使用了3至5天之后效果不好或不明显就建议复诊、换药。如果感染严重应该做菌群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另外,小儿腹泻容易伴脱水,家长应注意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必要时加口服补

7、液盐。缺钙: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吃过鱼肝油和钙剂,这是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病,保证孩子骨骼的健康的方法.但是什么东西吃多都不好,药更是不例外.钙剂用量过大时反而会抑制骨骼的生长.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在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另外多晒太阳会有利于钙的吸收。误区:1、 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药品剂量是依每个人的体重.年龄.性别.给药方法.排泄率等条件而配方的,不可随便更改,以免失去适应的药效同时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 随意改变给药时间:用药的时间要正确,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是睡前还是必要时。这些要求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制定的,以确保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3、 任意联合用药:有的家长由于着急让

8、孩子尽快好起来,就把多种类似的药物一起使用,好象是药多力量大,其实那时不可取的,因为那不仅可能影响疗效还可以加重不良反应。药品保管小常识 药品可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药品因贮藏保管不当而发生变质的问题。药品一旦变质,轻则药效下降或无效,重则会影响病人身心健康或加重病情。作为一名药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患者保存不当致使药物失效的情况。例如,前不久药房接到患者投诉:前一天在药房取的降血脂药多烯酸乙酯软胶囊,在打开药瓶时发现软胶囊均粘连在一起,已无法使用。经询问得知,患者在取完药后,未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说明书提示:此药应储存在不超过20的干燥阴凉处),而是直接将药品放

9、到车内,车内温度高,致使药物变质失效。由此可见,药品比人更怕热。只要稍稍高一点的温度就能使疫苗、血清、酶制剂等生物制剂中的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它们的药效。有些胶丸发生变形粘连也是温度的“杰作”。因此,如何保管药品,对保证药品的质量至关重要。药品储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条件正确储存。一般所指的冷藏,是指2-10,不能误认为温度越低越好,尤其是水针剂,眼药水等在0以下,容易冻裂。栓剂是塞入人体一些部位借体温溶化的退烧、缓泻等药物,为避免夏天室温导致药品融化,应放入冰箱为宜;还有家中常见的止咳药水,一旦开封未用完,就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放在冰箱中才能确保安全。阴凉处保存,是

10、指保存温度不超过20,当然也不能低于0以下。常温保存的适宜温度为15-30。避光是因药物受光照射后,易氧化分解,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故需避光保存的药品要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存放于阴暗处或放置于棕色瓶中或用深色纸包裹。 我们的家庭小药箱也要定期清理,在清理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外观检查。与药品说明书上“性状”比较,家中存储的药片如发现不符合下列规定要求的,则不能继续使用。(1)片剂:应色泽均匀、无斑点、无碎片、无受潮膨胀、无粘连、无裂缝,各种药品均不应变色。(2)胶囊:应无受潮粘连、无破碎、无破裂漏药、无异味等现象。(3)颗粒剂(冲剂):应干燥、松散、颗粒均匀、无受潮结块、无异臭、色点、虫蛀及发霉等现象。(4)软膏、乳膏:应无分层、硬结、渗油、变色、霉败及臭气。(5)注射剂:药液应无沉淀、无混浊、无异物、无结晶析出、无颜色变化。总之,家庭存放药品要合理、科学。尤其重要的是,要经常清理、消毒“家庭小药箱”,以提高我们的卫生和健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