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61455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近年来我致力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一、鼓励学生思维碰撞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

2、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的理解,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学生马上提出异议,他紧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此时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这一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

3、。那究竟打几口?学生情绪亢奋,各抒己见。后来有个学生说,肯定是打了两口,因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赞成这观点的学生补充说,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否则就对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此时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又提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为什么不也采用“中部凿井法”来增加工作面呢?经过一番对课文的精读探究,他们理解了,原来居庸关的特点是“山势高,岩层厚”,如果采用“中部凿井法”太花时间,所以用了“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此,有的学生

4、还画出了示意图加以说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二、启发学生心灵交流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小珊迪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

5、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

6、师。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组伙伴的指点下,将鲁肃忠厚老实、惟命是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邀请老师演曹操,并指导老师用怎样的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