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612460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批评的教育艺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批评的教育艺术(二)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三、惩戒震撼学生的心灵惩戒,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什么是“惩戒”?“惩戒”中“惩”的含义就是处罚的意思,“戒”就是警戒,合在一起就是通过当前对个体的错误行为实施处罚而达到警戒其未来的目的。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把惩戒运用到教育中,就是教育惩戒,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进行惩,从而让其达到戒。“教育惩戒”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尽量减少或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大声呼吁: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

2、育。马卡连柯认为,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惩戒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戒。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惩戒这一教育方式,但要以尊重为前提。1惩戒前要有“法”可依。在班级生活中,师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重要的是规则的内容要具体,因为提出的要求越具体,收到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后班委会同学进行筛选,内容相同的进行合并,再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讨论,而后形成班规。它将成为教师采用惩戒教育时的依据。其实学生也喜欢确切地知道哪些事情有利害关系,以及在特定的情景下该如何去做。有一位美国老师罗恩克拉克,曾三次受美国总统及夫人邀请带学生做客白宫,出版了教育著

3、作55条基本班规(中译本书名优秀是教出来的。从他的55条班规中列出一些,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要对游戏获胜者或把某事做得特别出色的人表示祝贺。鼓掌至少持续三秒钟,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接到奖品和礼物,不可以嫌弃;克拉克先生对待这种情况的办法是:毫不犹豫地收回礼物。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换科目的时候,动作要快、要安静,要守秩序。老师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如果谁违反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克拉克坚持这个严厉的惩罚,就是为了让孩子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接受必须完成的任务。(

4、克拉克老师认为:与其让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或必须完成的任务都被抱怨、每一件应该完成的工作都充满了逆反情绪,还不如让他们做几次双倍的作业,从此以后在接受作业和任务的时候再也不会抱怨和发牢骚。)同学受罚的时候,不要看着他。为了避免尴尬和因公开展示而引起的愤怒,他要保证孩子们理解和遵守这个规矩。进门时,如果后面有人,请他扶住门。(克拉克老师教孩子的时候非常注意细节,如扶门时站的位置、扶多长时间、说点什么等等更加细节的东西。)全校师生集会的时候,不要讲话。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持纪律,克拉克老师把学生们叫到礼堂里,坐好,手放在大腿上,眼睛看着前面。然后,克拉克先生不断地在礼堂的各个位置出现,喊学生的名字,想

5、办法骚扰他们,看哪个孩子破坏纪律。生动有趣。列队行进时不要说话。克拉克先生上班的第一天,管理的是个纪律散漫班级。克拉克先生要求孩子们排队吃饭时要有秩序,要安静,如果有一个孩子多说一个字,全班就多等一分钟。结果,在集体等候四十五分钟后,孩子们排着整齐、安静的队伍进入食堂。不可以插队,但看到别人插队时不可以大呼小叫,让老师知道就好。如果有人插到了你前面,一个字也不要说,随他去,只要告诉克拉克一声,他就会来处理的。如果学生非要和加塞儿的同学理论,也一样会有麻烦的,这不值得你这样做。同学之间解决任何纠纷,都应该在自己着手处理之前,先带着问题来找克拉克。有谁欺负你,让老师知道。别让将来有遗憾,想做什么就

6、竭尽所能去实现。把握现在,想到就去做,别轻言放弃。从错误中学习,并继续向前迈进。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诚实,做错事就坦白承认。聪明的做法,避免因为撒谎而惹来的后顾之忧。把握今天,不要浪费它。把一天的日程安排好。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做最棒、最棒的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制定规则,这个规则就成为教师采用惩戒这一教育方式的“法”,有法可依,才会让学生信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2多采用自然惩戒。自然惩戒的思想是卢梭提出来的,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戒,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卢梭把它称之为“自然后果”原则。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出门了,他一个人在家里,想

7、喝冰箱里的牛奶。牛奶放在冰箱里最高的位置上,孩子光着双脚,举着双手取下牛奶罐时,一不小心牛奶罐打翻了。牛奶洒了一地。母亲回来以后,批评了两句。然后,这位母亲做了三件事。第一,既然牛奶已经打翻了,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牛奶,牛奶过去是喝的,从来没有玩过,母亲和孩子玩了好半天,牛奶是对皮肤很好的;第二,母亲告诉孩子,给你三样东西,把地上的牛奶清理干净:拖把,扫帚,海绵,孩子选择了海绵;第三,母亲和孩子到后花园找一个一样大的瓦罐,装满水,放进冰箱里,告诉孩子以后大人不在家,你还想喝牛奶,教孩子用最稳妥的方法将牛奶罐取下,并反复训练。案例中的小男孩是无意打翻牛奶罐的,案例中的母亲给予了孩子宽容。宽容是一种伟

8、大的教育力量。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河流,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案例中的小男孩尽管是无意打翻了牛奶罐,但母亲依旧对孩子进行了教育惩戒,是富有教育艺术的惩戒。给孩子三种方式清理干净,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会负责,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孩子在亲历清理的过程,会体验到其中的各种困难,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孩子心里一定会一次次地告诉自己:下次做事一定要小心一些。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案例中的小男孩是想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无意打翻牛奶罐的,母亲一次

9、又一次地教孩子怎样稳妥地取下牛奶罐。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需要师者慢慢地耐心地教。只有慢慢地教,孩子才会慢慢地掌握一项又一项本领。当然,也包括知识。教育惩戒也是一门艺术,有艺术的惩戒,体现了师者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在充满艺术的批评中体现了师者的爱。最好的教育,不是帮助孩子承担结果,而是让孩子接受自然惩戒,即让孩子直面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3慎重地选择惩戒方式。教师在选择惩戒方式前,首先要真正地明白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惩戒是一种不得已使用的教育手段,检验惩戒效果应看其错误行为是否改正。其次,要尊重学生人格。再有,惩戒应合理并公证。满足了这样的条件,教师可酌情选择惩戒方式。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师生共同

10、制定班规后,应共同制定屡次违反班规后所要采取的惩戒措施。写儿歌教一年级的学生时,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很聪明,也很淘气。我和其他学生谈话的时候,他将一架纸叠好的小飞机向我“袭”来。我告诉他教室里不能玩纸飞机,可是过一会儿,他再次将纸飞机向我袭来。这显然是在向老师挑衅。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理有据地实施批评。道理刚讲过,所以直接告诉他:教室里不能玩纸飞机,要想弥补你的错误,你要把小飞机飞来时的样子编成一段小儿歌,这就是你放学前所要完成的特殊的“惩罚”。因为他聪明,所以他不感到为难。还没到放学,他就跑过来,说着:飞机飞机飞得好,飞机飞机飞得快。飞上蓝天,飞进白云,飞到大地停了站。”听了他自豪的表达,我

11、挺惊讶,因为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所写的。我欣喜地让他快把自己的这首儿歌记录下来,并在全班朗读了一遍:飞机飞机飞得高,飞机飞机飞得快。飞上蓝天,飞进白云,飞回大地歇歇脚。我帮他精心地修改了儿歌。这个特殊的惩戒方式,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还悄悄地告诉我:爱学生,就要学会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天真和幼稚。写反思在观察校园中的白玉兰时,学生折下了一个花骨朵,在讲明道理后,告知学生要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写一篇反思。反思自己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由错误行为向良好的行为转化。剥夺某种特权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前

12、,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中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惩戒方式只有一条该生下一次的实践活动暂停一次。对学生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样的惩罚是合乎逻辑的。4要坚守惩戒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惩戒也没有健全的教育。爱与惩戒有如钱币的两面,两者结合才是世界上比较完善的教育。惩戒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即唤醒被惩戒者生命、人格深处的自尊与自信。让被惩戒的人意识到:我错了应该受惩罚,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而且我有改正错误的能力与勇气。惩戒学生的同时,也要与爱同行。惩罚与爱护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会极大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使其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唤起内心深处的自责。惩戒要触及学生的灵魂,惩戒的过程最好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2014-11-25 人教网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