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61214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安全处2009年工作总结2010年初步考虑.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工作总结及2010年初步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一、2009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总体上是抓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依法履职加强监管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建设,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为载体,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抓服务,抓农业标准化实施,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打牢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基础,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根据今年农业部和我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到目前为止,蔬菜和水果产品的农残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7.13%、96.67%,畜产品监测合格率99.7%,牛奶中三聚氰胺和畜产品中瘦肉

2、精的监测合格率保持100%;地产水产品合格率100%。在今年监测参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蔬菜产品监测合格率较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畜产品保持了去年较高水平。监测和检查中没有发现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没有发现畜禽养殖场违法添加和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行为,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几项具体工作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标准制修订。完成了农用沼液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国标)、农产品中仲丁威最大残留限量、菠菜等级规格、病死动物和病死动物产品鉴定技术规程(以上

3、为农业行标)、重庆市柑橘标准化果园建设技术规程、重庆市水生动物检疫技术规范、巴渝特早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技术规程、巴渝特早茶园栽培技术规程、巴渝特早茶叶加工制作技术规程(以上为农业地方标注准)等28项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步伐较前两年明显加快。二是重点扶持。要有目的地调整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方式,引导、扶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开展了以渝北、大足、开县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实施示范县为龙头的标准示范区建设,新增种植业、水产品标准化实施示范面积13.7万亩和1.95万亩,畜禽产品标准化实施规模740万头(只)。种植业标准化率提高0.4个

4、百分点,渔业标准化总规模13.67万亩,水产养殖标准化率达到30.47%,较上年提高18.7%。柑橘标准化建园规模总规模达到202万亩,较上年193万亩增加4.6%。2、抓“三品一标”发展和证后监管。政策环境改善。把“三品一标”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组织建设、劳动力转移、农产品出口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级政府扶持“三品一标”发展的政策资金力度不断加大;推行优质服务。通过推行一体化认证、整体推进环评、便捷式复查换证等便民服务措施,改善了认证服务方式,提高了认证效率。加强证后监管。开展了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对获证产地和产品实行年度抽查制度、年检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印制使用管理

5、及督察制度,做到了企业年检率100,继续实行巡查制度,对例行监测问题突出的产地、产品加大督察力度,限期整改。认证规模快速增长。全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8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19个、绿色食品52个、有机食品37个,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750万枚。截止目前,“三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规模2313个,较上年末增长33.93%。累计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3、加强农业质检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一是抓项目建设。抓好纳入全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市综合性质检中心和4个县级站项目的建设。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下达我市扩大内需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

6、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共计1140万元。其中,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续建项目700万元;万州区和涪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续建项目各100万元;新增黔江区和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项目各120万元。各项目的资金到位和建设进度完全达到农业部的要求。二是抓规范管理。组织开展了农业质检机构的能力考核、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分别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2+1”评审;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了农业部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考核;

7、市重庆市兽药饲料检测所顺利通过扩项认证;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了机构监督评审,永川区、万州区、涪陵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合川区、涪陵区种子质检站等市级区域性质检中心通过了实验室双认证复评审或机构考核。4、深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品种,增加了监测参数。蔬菜和畜产品的监测参数上要基本达到了与农业部例行监测的对接。全年共抽检蔬菜产品2.492万个(含速测2.3万个)、畜禽产品1125批次、水产品240个样,水果和茶叶80个样。加强了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研判,对在例行监测中发现的食用菌荧光增白剂问题,对症下药,加强整改,见到了好效果。在监督抽查中,初步探索了检

8、打联动机制。对市场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和经营企业及时函告并商请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共14件。继续抓好盘溪批发市场蔬菜准入检测试点工作。开展了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工作,选定5个蔬菜产地为首批试验点,硬件设备安装到位,开发了系统软件,系统投入运行。编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5、组织农产品质量整治和执法年活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投入品专项执法百日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饲料执法年和兽药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整治和执

9、法。一是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农药、兽药和有害物质为重点,突出抓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农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以落实生产档案制度、用药记录制度、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制度为重点,从生产环节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全市农业部门共派出5.53万人次,开展法律宣传培训100余场(次),开展广场、街道和赶集宣传活动150多次,发放资料258万份(册);检查了全市423个种植业基地、28个规模奶牛养殖场(户)、24个生鲜乳收购站、9228个畜禽养殖场、162个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和养殖场、402家“三品”生产单位、522家获证饲料生产企业、3920个饲料销售单

10、位、23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生产企业、4700余家兽药经营门市,3912家农药销售门市。经查,尚未发现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添加和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查处农资违法案件703起(其中现场处罚378件、立案查处325件,结案244件,结案率88.5%),查获违法物品1357吨、没收违法所得和处罚款36.2万元,捣毁制假窝点2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966万元。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市场违法物品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9%;2008年以来,又清缴了高毒农药6.82吨,并全部销毁。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档案记录、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农业

11、投入品的进销台帐。大多数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了种植、养殖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档案记录册(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禁用农兽药清单等包含在内),发放给有关单位,定期检查记录情况。对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销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或对检测出不合格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责令整改种植业生产单位92家,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193起,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和水产养殖场34家,“三品”生产单位55家。取缔和吊销无证照饲料生产企业各1家。对市场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和经营企业及时函告并商请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共14件。二、明年工作的初步考虑 (一)

12、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依法强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抓住根本,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重点,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检打联动,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查与执法。(二)具体措施1、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生产的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必须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一抓标准制修订。主要是各产业的生产技术规程,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并考虑轻重缓急,首先完善我市重点产业粮油、生猪、柑橘、水产和蔬菜等产业的技术规程,组织实施制修订计划,力争不低于50项。二抓标准实施示范。争取农业部扶持我市商品粮、双低油菜、柑橘、无公害蔬菜、生猪、草

13、食牲畜、家禽、生态鱼和茶叶等九大产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我市九大产业标准化建设。制定我市重点产业要达到的年度标准化率指标,通过调整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方式,将产业发展资金引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支持标准的实施示范。2、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今年的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突击性强,整治效果明显,但集中整治后,一些地方又出现“回潮”、反弹,这是很多专项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病。明年整治活动既要保持突击性行动的高压态势,又要从长计议,抓基础建设,抓建章立制。一是搞突击行动。各产业在今年整治中发现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重大隐患,重点时段、季节,由农业系统

14、内部各产业部门牵头开展1-2次突击行动。二是抓建章立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表格化管理。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重点部位、重点产品和措施。要求区县农业部门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风险监管责任落实表,明确蔬菜、水果、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鲜乳收购站水产苗种场、水产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等责任主体的风险隐患性质、监管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要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建立风险隐患管理档案,并依据档案,建立对责任主体的定期巡查制度,一个年度不少于三次巡查,市农委建立定期督导制度。3、检打联动,强化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3

15、年,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农业部门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尤其是在对农产品销售企业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农残超标情况的查处,农业部门通常是移交工商部门。事实上,在查处中,由于检测的时间太长,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或者监督销毁无法实现。拟于工商部门专题研究,力争尽早出台一个农商部门对销售企业违法行为执法的指导性意见。但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的重点领域应当放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中经确认属于不合格的样品及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大队)依法及时进行查处。4、完

16、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一要深入研究,确定例行监测科学合理的监测范围、监测品种、监测参数、监测数量、监测频率,以达到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掌握动态的目的。既要开展主要农产品的全面监测,又要有针对某一产业的重点季节、重大隐患的专项监测。二要加强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有机衔接,加强例行监测与投入品监管的有机衔接。对例行监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要立即实施监督抽查,同时,加强对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检查,防止隐患扩大蔓延。5、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一是抓好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续建项目,黔江区和开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续建项目。二是积极争取启动纳入全国质检体系建设一期建设的綦江、江津等10个左右的县级质检站建设。三是着手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二期建设规划,力争尽快启动我市未纳入一期建设的14个县级质检站建设。6、监管与服务并重一是由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印制分产业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册。记录册中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生产技术规程、违禁投入品、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