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61190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实习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实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习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实习教案学院 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实习生郑碧莺学号102012005039 本校指导教师 赖瑞云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陈伟海原任课教师许元洪2008年 9 月 26 日 (星期 五 ) 第 7节课 (本人本次实习第 3 个教案)实习学校莆田十中实习班级高二(3)班实习科目语文教学课题归去来兮辞并序所用教材教材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课时自用参考书优秀教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

2、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板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五柳先生” 序:出仕及归隐的经过、原因“靖节先生”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根本原因) 辞官原因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偏义复词:去来古今异义:幼稚、风波、人事固定结构:见于;以为。一词多义:之、为、故词类活用:生生所资倒装句: 程氏妹丧于武昌教学过程及内容一、 导入(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

3、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师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

4、称为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师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二、课文解析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号的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五个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

5、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兮是语气词 1教学过程及内容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就像今天是周末,你们此时心灵中的召唤“快点回去吧,回去吧”(为调了节课堂气氛)。三、朗读(文言文朗读很重要)师:解析完题目,我们大家来朗读感受下全文。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接下

6、来放录音范读提示: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u chng 飏yng 眄min 岫xi 翳y 皋-go 棹-zho四、文言知识点梳理让学生自由朗读序的部分,讨论并归纳文言知识点。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重在朗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序的部分,并请大家互相讨论、归纳本文的知识点。我们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讨论并归纳本文的知识点,按座位分为四组,看哪组找的最多,最准确。提示: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要找出序中的古今异义、固定结构、一词多义、词类活

7、用、特殊句式(五分钟过后,开始自由抢答)师:好了大家应该找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进入抢答环节。学生自由抢答,老师引导并明确(1) 古今异义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例如:这小孩太幼稚了,什么都不懂。风波未静古义: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例如家庭风波,鲁迅的风波: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例如人事关系,人事部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2教学过程及内容(2)固定结构诸侯以惠爱为德:以为 把作为遂见用于小邑:见于. 被动句的标志之一以前学过的例子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庄子)臣恐见欺于大王而负赵(廉颇

8、蔺相如列传)(3)一词多义 四方之事 的 公田之利 的之 故便求之 代词“长吏” 平生之志 的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做为 诸侯以惠爱为德 以为:把作为 足以为酒 做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故交、朋友故 故便求之 所以(4)脱然、眷然、怅然-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5)去家百里、自免去职-去:离开(6)词类活用生生所资:名词做动词,维持五、自由提问刚才我们大家以竞赛的形式归纳了本文的文言知识点,那么序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可当场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给予回答,如果学生没有问到也要进行重点字词解说)不足以自给省略句:不足以(之)自给足以为酒-省略句:足以(之)为酒会有四方之志会:适逢,正赶

9、上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3教学过程及内容非矫厉所得-得:能够情在骏奔-骏:像骏马一样六、学生翻译自由提问完后,为了确保大家能理解,请两三位学生起来翻译,老师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给予一定的指导。七、再次朗读全班齐读序文部分八、分析作者辞官的原因刚才我们已经解析了全文,序文部分主要写了作者出仕及归隐的经过和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哪些是根本原因?(让学生分成四组,然后请学生讨论五分钟,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回答)(1)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2)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难以忍受,违背本心

10、就会身心都痛苦(3) 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根本的原因。因为作者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所以他才会认为虽然饥饿寒冷很迫切,但是违反自己的意志会让身心感到痛苦。他还说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其实这只是接口,如果不想辞官的话,程氏妹丧于武昌可以请假去奔丧,没必要辞官。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自我分析:本课时,我觉得自己比较成功的是导入部分,我一改以往导入经常泛泛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的模式,集中介绍与本课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有关的知识点来导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运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足的是由于课堂时间不够,在结尾讨论陶渊明归隐的原

11、因上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深度不够。课文结尾部分上得有点仓促。同学评议意见:该实习老师能够注重文本的解读,注重课文分析,同时也能抓住陶渊明的“质性自然”这一性格来进行导入,集中凝练,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颖的授课方式,特别是分组竞赛的方式很新颖,又能激发中学生好胜的心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调动得不错,课堂驾驭能力很好。教学思路清晰,调理畅达 ,问题设计合理,涉及知识能用比较活泼的方式来展现。能够抓住文言字词作为重点来展开教学工作,字词分析到位。美中不足的是在结尾讨论陶渊明的归隐的真正原因上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时间把握好些,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更好。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本课时执教老师能抓住文言文字词教学作为重点展开。值得一提的把文言文枯燥的知识用竞赛方式进行,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又能兼顾到课文知识点掌握。在导入语上循循善诱,能够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课文来丰富对陶渊明认识,温故而知新,方法甚为可取。不足之处是在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上只是简单让学生找出来,没有进一步对原因具体分析,缺少点深度挖掘,整个课时整体气氛比较热烈,师生互动较多,是一节成功的教学课。学院指导教师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