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6091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 重拙大 词学思想溯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 作者简介:彭玉平(1964),男,江苏常州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玉平【摘 要】本文以端木埰编选的宋词赏心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选本的编选背景、编选特色、命名原因及流传情况,对其深蕴的“重拙大”的理论倾向以及对后来王鹏运、况周颐的相关理论和宋词三百首等选本的影响,做了细致的分析论证,揭示了其在晚清词学浙西与常州两派交融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端木埰 宋词赏心录 重拙大 王鹏运 况周颐晚清词学勃兴,不仅词人辈出,词论日新,而且选本频出。正如舍之所说:“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类观之,亦可见当

2、时词坛趋向。” 舍之.历代词选集叙录(六)之微云榭词选,词学第6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P221)其荦荦大者,前此如周济的宋四家词选、戈载的宋七家词选,后来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陈匪石的宋词举等,都曾领一时风骚。他们不仅在推广和普及词学上厥功甚伟,而且在带动词学风尚的转变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就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说而言,学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二人溯其源流。实则王、况二人并师从江宁端木埰氏,而端木埰又借宋词赏心录一选及相关评点,已揭出“重拙大”太半要义。王鹏运、况周颐只是光大其说而已。本文即在详细勘察宋词赏心录选本的基础上,揭出其隐含的“重拙大”理念及其对此后词学

3、及选本如宋词三百首 参见拙文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一文,刊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的影响,藉此弥补晚清词学的重要一环。一端木埰(1816-1892?) 关于其生卒年的详细考订,可参见拙文端木埰与晚清词学注释,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字子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他很早就得补诸生,而且岁科试屡次称冠,所以能以优行入贡,录用知县,期间得祁寯藻的推荐,除内阁中书。后来又补典籍,充会典馆总纂,升侍读。平生著述,都成一辑,名有不为斋全集。经史方面的有经史粹言、读史法戒录、粉盘录、耆旧轶事等,文学方面则有碧瀣词、楚辞启蒙、赋源、名文勖行录等,编选有宋词赏心录、金陵诗征录等。端木埰学词从碧山(王沂

4、孙)开始,又以碧山为宗师,晚年更以碧瀣词名其集。碧瀣词二卷,凡101首,收录于王鹏运等辑的薇省同声集中,有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后陈乃乾又收录于清名家词中。端木埰的词兼采王沂孙的寄托、姜夔的清空和苏轼的清雄,不名一家,自成统系。宋词赏心录是端木埰晚年编选的一本词选,后转赠王鹏运清玩。其编辑的具体时间已难以确考,抄本末有“幼霞仁棣清玩,端木埰”题款,题款时间是戊子(1888)正日,当为端木埰的赠书时间。则当在薇省同声集编成之前即已编定。此选旧藏王鹏运四印斋,鲜为人知。民国二十二年(1933),教授开封的卢前从王鹏运侄孙婿亦为当时门人的无 颐修手中以十五金购回此书,书前有王鹏运题签。卢前遂携

5、至上海,与友人夏丐尊谋为付印,并易名宋词十九首。一时题者甚众,前有胡光炜、邵车次室二人题辞,末附王瀣、吴梅、柳诒征、邵瑞彭、陈匪石、唐圭璋等跋语,大力扬誉。有开明书店影印本。乙巳孟夏,鹤山何广棪于书肆得夏、卢当年所刊影印本,在曾与卢前、邵次公在河南大学共事两年的涂公遂鼓励下,以数月之时间,一方面对所选词作校讹正误,一方面附以各家小传及诸家评笺,成宋词赏心录校评一书,由台湾正中书局于1975年出版。何广棪的校评在校勘和引录之外,每首之下,加以按语,对诸家评说和创作时地时加裁定,是目前最为详备的读本。宋词赏心录今以宋词十九首驰名,但其初名却说法不一,与端木埰曾有交接之谊的王瀣说其名为“赏心”,邵瑞

6、彭在跋语本文所引“跋语”,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何广棪宋词赏心录校评所附“原跋”,台北:正中书局,1975年,第109-112页。中则说书眉署“心赏录”,陈匪石跋语与王瀣相同,而从王鹏运侄孙婿手中购回此书的卢前,则明确书名为宋词赏心录。综合这些不同说法,其书原名应为宋词赏心录殆无可疑。“赏心”盖为简称,而“心赏”应属误记。据卢前跋语,此书易名为宋词十九首实为上海夏丐尊先生在出版前为广其传,取便通俗,故易为今名,时在癸酉八月,距卢前作跋仅隔4个月。而其之所以易为今名,或许与柳诒征在跋语中拟之以词中之古诗十九首有关。此选取名“赏心”的原因,约有三端:其一,“赏心”作为一个传统词语,比较切合他以个人的

7、倾心欣赏为入选条件的基本原则。从语源的角度来说,“赏心”二字至迟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云:“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沈约游沈道士馆诗亦云:“寄言赏心客,岁暮尔来同。” 都与端木埰取义相近。中国古代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四美”,而四美之中,尤以“赏心”为直抵心源。端木埰以此名书,大致也是表示个人心契、别具青眼而已。陈匪石在跋语中称端木埰“平生取法所在,可于此见之”,不无以此选自道渊源的意味在内。碧瀣词中有一首齐天乐词,词前小序云:“中秋后一日,太虚游龙井之日也,见坡公书事,生平酷爱此篇。丙戌中秋后一日,月明如画,想太虚游夕,亦无以过之。既小楷书坡文一通,复倚此阕,极

8、致赏心。”王鹏运清平乐词前小序也有“意有所会,率笔书此,以俟赏音”之语。这里的“赏心”“赏音”,也与这一词语的传统内涵相近,则宋词赏心录之“赏心”的本意,也应与此仿佛。其二,端木埰著籍江宁,与“赏心”二字有一份特别的因缘。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宋代建康府下水门城上建有“赏心亭”,临秦淮河而建,有观览之胜。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云:“金陵赏心亭,丁晋公出镇日重建也。秦淮绝致,清在轩楹。”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即有“赏心东望淮水”之句。明代刘基渔父词亦云:“白鹭洲边好月明,赏心亭下暮潮平。”可证此亭确是临秦淮而建。据说宋代王安石罢相回到金陵时,曾有无名子在赏心亭上题有“青苗免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的诗

9、句 参见宋代岳珂桯史卷九。南宋辛弃疾在淳熙元年担任建康留守叶衡幕府参议官时,曾登上赏心亭,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栏干拍遍”,写下震烁千古的水龙吟词,以抒发自己的忠愤之气。端木埰是金陵人,对于赏心亭的这种历史和文化内涵自然是别具情怀,故以“赏心”名此选,不能说与此没有关联。其三,可能与他对屈原及其楚辞的一段心理渊源有关。王瀣在跋语中说:“余观其所以名赏心者,益知先生胸中一段贞苦微奥之音,与楚骚为近。”陈作霖端木侍读传也说他“既补诸生,枕经葄史,尤喜离骚。”端木埰并著有楚辞启蒙一书,则他于楚辞显然是别有会心。碧瀣词中有湘月一词,小序将自己一生与楚辞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采十三岁时从韩介孙师读,

10、因讲湘灵鼓瑟诗,告以英皇事,心敬而悲之。是年冬仲,月明如画,梦至一处,水天一碧,明月千里,有神女风裳水佩,踏波而行。厥后,此景时在心目。童丱无知,亦不解所以故,但觉馨絜之气,可以上通三灵,下却百邪。迨弱冠读楚辞,见湘君诸篇,愈益向往。五十年矣,兹心不易。今老矣,愧未能以其芳馨之性,发而为事功,有所裨于世。兹和白石湘月词,适与之合,遂缅述之。端木埰回顾了五十年来与楚辞的这番关系。此选取名“赏心”,或可从此追溯一段心理渊源。词集中另有一首齐天乐词,题作“丙戌端午以角黍新茶祀屈子敬赋”。词云:左徒风节千秋重,湘山悄焉高咏。玉琢精神,兰熏气质,众醉中间独醒。丹心自靖。与殷代三仁,后先辉映。若问同时,只

11、应邹峄可相并。 离骚衣被万古,视风诗小雅,应许骖靳。香草儿时,鸿裁旷代。妙契偏从孤冷。清芬荐茗。料岩洁泉甘,定符贞性。更展遗编,绿窗娱昼静。端木埰不仅竭力称赞了屈原的“玉琢精神,兰熏气质”,而且把他与“殷代三仁”相提并论,可见他心中的依傍。从某种程度上说,端木埰与屈原在心理上是灵犀相通的。王瀣曾亲接端木埰的教诲,他的感觉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关于此选的数量,选录家数为十七,诸家说法一致,但具体词数则多有异说。吴梅在跋中首次说及词选录二十一首,吴跋对其选录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不拘一格的选录标准表示钦赏。且寥寥二十一首,应该不致统计错误。而邵瑞彭的跋语,则说是二十首。柳诒征虽说是十九首,但在跋语

12、后的附言里又说:“或曰廿首,或曰廿一首,异时一考据资料也。”陈匪石与唐圭璋已直言十九首,自此以后,遂不复疑议。是否在出版过程中有删略,具体删略何篇?现在只能存疑了。今本宋词赏心录所存词恰合十九首之数,其家数、词牌、序列如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蛬不住鸣),辛弃疾百字令(野塘华落),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姜夔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史达祖寿楼春(裁春衫寻芳),高观国金缕曲(月冷霜袍拥),吴文英慢江红(云气

13、楼台分一派),周密玉京秋(烟水阔),陈允平绮罗香(雁宇苍寒),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其中范仲淹、欧阳修、秦观、李清照、姜夔、王沂孙、张炎七人入选的8首词,也同时为张惠言词选所选。端木埰选录宋词赏心录的版本依据,很可能来源于知不足斋丛书。他在碧瀣词自序中曾提到“家有知不足斋丛书,乃悉取碧山、草窗、蜕岩、君衡诸公集,熟读之”之事,则其取精用闳,成宋词赏心录之编,显然是可能以此为主要版本来源的。当然,后来他支持王鹏运校刻词集,所见既广,则从中裁略取舍,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我们难以迹求而已。端木埰以此持赠王鹏运,除了两人友情深笃,也不无嘱其传承衣脉之意。王瀣跋语说:“(

14、端木埰)以与半唐同官,道术相劘切最久,故以相诒。”碧瀣词中与王鹏运唱和及叙写彼此交游的词正复不少,开篇疏影即为“和幼霞”之作。检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端木埰所作序有四印斋重刊漱玉词序 此序作于光绪七年(1881),四印斋所刻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第251页。,此为王鹏运大规模校刻词集之始,可以看出端木埰对王鹏运的支持。刊刻于光绪戊子(1888)的东坡词,也是由端木埰担任覆校工作的。而王鹏运为王沂孙花外集所写跋语,更是将端木埰诠释王沂孙齐天乐咏蝉的一节文字完整引录,并认为“其论与张、周两先生适合,详录于后,以资学者之隅反焉”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5、。(P246)。二人交谊之厚及词学观念相契之深,于此可见。而据端木埰碧瀣词自序称:“幼霞尤痂嗜拙词,见即怀之。”而且正是这种“见即怀之”,使得王鹏运在彭瑟轩嘱为增补碧瀣词时,能从容完成这一工作。端木埰在自序中流露出来的对王鹏运的赏识以及彼此词学观念的相通,实际上都可以视为端木埰持赠批点本张惠言词选和自编选本宋词赏心录的交谊背景和学术背景。二宋词赏心录寥寥17家词人19首词作,不仅昭示其词学取法所在,而且不无以此绍继古诗十九首而成词坛星宿海之意。17家中,北宋仅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5家,不足入选家数的三分之一;词作6首,也不到入选词作的三分之一。南宋则在词人词作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与戈载宋七家词选和周济宋四家词选于北宋仅选周邦彦一家、其余均为南宋词人的编选倾向颇为一致,则其崇尚南宋的趣尚是显而易见的。在词人的具体择录方面,尤可注意的是戈载和周济的选本中入选的词人都在宋词十九首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陈允平一家,原也在戈载选目中,后斟酌之下,才加删略。则其总的词学倾向,与周、戈之选尚无多大的变化。唐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