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60706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 (2).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21条1.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2.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3.饭前便后要洗手。4.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5.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6.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7.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8.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9.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10.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

2、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11.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消毒。12.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13.教职工入上班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14.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15.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以免把病毒带入托幼机构。患儿痊愈23周后再上班、带课。16.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不能入托,立即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患儿每次大便要消毒。痊愈23周后入托。17.对缺课儿童,立即追查原因。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18.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3、19.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两例手足口病患儿,本班儿童消毒洗手后停课23周。并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20.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病例分布于2个班以上)或出现一例重症、危重或死亡病例,幼托机构采取停课23周措施。21.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附件2:小学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12条1.每日晨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2.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儿童,痊愈两周后上课。3.立即对患儿接触过的被褥、桌椅、体育

4、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4.每天早晚校舍通风和/或消毒半小时。5.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6.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同学。7.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秒钟以上。8.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9.在学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0.每天用消毒液对学校门把手、楼梯扶手、

5、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11.每个学生带给家长一张宣传单,带回家读给其家长听,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2.在流行季节避免不同小学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附件3: 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入厕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

6、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附件4:手足口病预防及消毒隔离措施一、家庭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因此做好儿童个人和家庭的卫生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的

7、关键。(一)家庭预防措施1.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彻底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2.饮食卫生: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具。3.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或煮沸消毒。4.出行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家庭环境卫生: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家庭中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发热、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出皮疹)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

8、诊。(二)家庭消毒隔离措施家庭中出现手足口病儿童时,应适当隔离。病儿的餐具、玩具、用品、排泄物等需进行消毒。由于肠道病毒在50时可被迅速灭活,并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因此对部分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或煮沸消毒。1.患病儿童的隔离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2. 食、饮具消毒:煮沸20分钟或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3.生活用具、玩具消毒: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擦拭消毒,作用6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有条件可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或阳光下暴

9、晒。4.患者衣服、被单消毒:清洗后于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含氯消毒剂容易使有色衣物退色,应注意。5.空气消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及消毒措施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是儿童集中的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的关键。(一)预防措施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1.空气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玩具消毒:

10、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教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环境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指导儿童洗手:饭前、便后或做完游戏后应洗手,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5.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加强全日健康观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保健老师晨检时在接触每个儿童之后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进行快速手消毒。6.报告制度:发现患儿,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11、。 (二)消毒措施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当发生暴发流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2.小毛巾、手绢: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3.生活用具、玩具等: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擦拭消毒,作用6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有条件可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或阳光下暴晒。4.门

12、把手、楼梯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游乐设施等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5.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亦可清洗后于阳光下暴晒。6.盛放排泻物容器消毒: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7. 垃圾: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附件5: 学校卫生细则1. 每天在校(园)门口或室外进行晨检,杜绝病源入室。要有记录;每周检查学生个人卫生至少一次。2. 教室要每天开窗通风、消毒,有发病的班级应增加消毒次数;教室桌椅根据标准进行调试。3.教室卫生工具摆放要整洁,拖布要

13、离地干燥。墙面无蛛网、地面无纸屑等杂物,无垃圾存留。4. 厕所要有洗手设施;表面干净、整洁;每天消毒;无异味、冲刷彻底、垃圾清理及时。5.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水龙头的数量要求按教学班配备;要求备有肥皂、洗手液等物品。6.食堂要保持卫生状况良好;索证齐全,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并定期学习有关知识和法规;生熟容器标识明显且严格分开。7.吃配餐的学校要有专用的接餐场地,每天进行消毒。要有专人负责接餐,每天有记录,每天有食品留样(48小时)。8.校园内要设宣传栏(季节性传染病);教室要建立卫生角。9.校园内卫生状况良好,无卫生死角。10.大桶水有存放间,存放整齐,离地10厘米以上。11.饮水机

14、要定期消毒,应摆放在安全、卫生、学生接水方便的地方。12.健康教育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开展,要有记录。 13.教师及学生应知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附件6: 托幼机构卫生细则1.每天进行晨检,且有记录;每周检查幼儿个人卫生至少一次。2.活动室要每天开窗通风,消毒要有记录;有发病的班级应增加消毒次数。3.卫生工具摆放要整洁,地面无纸屑、尘土等杂物。4.厕所要有相应的洗手设施;保持干净、整洁;每天按时消毒;无异味、冲刷彻底、垃圾清理及时。5.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6.食堂要保持卫生状况良好;索证齐全,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并定期学习有关知识和法规;生熟容器标识明显且严格分开。7.幼儿园内

15、要设宣传栏(季节性传染病)8.新入园幼儿必须查体后方能入园(看新入园幼儿查体表)。9.园内墙壁无蛛网,无卫生死角。10.引用大桶水的园所,大桶水存放应整齐、离地10厘米以上,饮水机要定期清洗消毒,并摆放在卫生安全,幼儿接水方便的地方。11.健康教育课有内容,有记录。12.教师及幼儿应知晓手足口病等相关传染病的有关知识。附件7:致全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今年进入二月份以来,我市的手足口病疫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较大,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也来得早,发病也比较多,而且4-7月份将进入传染病的高发期。为此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体局也多次召开全区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会议,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作了重点部署,并采取了许多的预防措施。为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全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家庭卫生防疫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督促孩子饭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