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60531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庐江盛桥中学2023学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B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陕甘宁边区C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D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中国农村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除了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外,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

3、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良方B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主流D中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年,仅有98人报名,录取30人,最终到馆只有10人。而1885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394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108名。这一变化说明A教育救国成为社会共识B民主科学思想已得到广泛传播C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D“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5唐朝饮食,人们喜好的是庶

4、民不易得之的大鱼大肉、珍馈佳馔。宋代的食风表现为,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见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种食风的变化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说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D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6 “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A中朝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7下表是“晚清留学主要趋向”简图,其中“?”应填入A留学英国B留学日本C留学德国D留学意大利8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以关羽为代表的许多的忠义英雄形象。就忠义思想看,其来源应该包括春秋孔子的主张西汉董仲舒的学说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反专制

5、思想ABCD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10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复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B承认了民族平等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发展了民权主义11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大胆进行

6、制度变革,率先在中国实行了干部、职员公开自由招聘制。此后几年,蛇口工业区又实行了定额超产奖励、全员签订合同等制度。这些做法A奠定了对外开放格局B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C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休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A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B俄国十月苹命成功时C新中国建立之后D英国光荣革命后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

7、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奥林匹克众神,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在奥林匹亚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参加这一届古代奥运会的仅有伯罗奔尼撒、伊斯利斯巴达,唯一的比赛项目是场地跑。后来运动会的规模扩大,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欧洲,倡导禁欲主义,反对体育运动,奥运会随之衰落。、394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古奥运会.395年,拜占廷与歌特人的战争,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建筑物的残余部分。511和522年的两次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15世纪,教育家开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7世纪,英国人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提出德、智、体。1776年,古代奥运会

8、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1859年,希腊在雅典举办了第一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1889 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首次公开了他恢复奥运会的设想。1894年,第一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持久的体育与和平运动。1896年,希腊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摘编自(奥运会大事记材料二: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共同愿望。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奧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和谐的价值观。也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

9、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两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2001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 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賽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摘编自北京奥运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奥运会衰落和近代奥运会复兴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举办奥运会成

10、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前期有大量的“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的农民,也有“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的贫困户,“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一个雇工一年平均能获得十二石的粮食收入,加上妇女的家庭副业收入,养活一个五口之家,即使不是衣食有余,也能维持日常生活用度。宗族和社邑等民间组织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唐初全国平均每个家庭可养活4口人,到了755年,已能养活6口人。摘编自张安福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材料二 到1800年,咖啡、茶、糖这些外来物成为类国人喜爱的食物。喝咖啡、饮茶的习俗得到普及。烤面包曾长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中期,肯特等郡已将

11、这项技术遗忘。1850年,家内酿酒立业量只占酒类总产量的1/7.大量进口小麦和冷冻肉使得物价下降,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人食品支出下降了30%,肉类成为了劳工阶层的日常食物。罐头技术和保鲜技术延长了食物保存时间,一些原本奢侈的食品也走入寻常百姓家。受益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面包牛奶等的消费量增加,英国人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摘编自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3卷)等材料三 l979年初,南海县委号召一年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年,南海全县人均收入超220元,出现了一大批“冒尖队”。1980年1月,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到南沙大队“贺富”。此举一出,南海全县铁起“学富、比富、赶富”热潮,潮动珠三角。“梁胆大”的声

12、名远近传播。1981年8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南海经济,并配发社论像南海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摘编自佛山改革开放文史资料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前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经济生活的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海人民致富探索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依据“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可以看出中央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

13、可知,这与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关,目的是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选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不符合题意,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是双交双减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的是公有化程度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2、A【答案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宣传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表明当时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迫切寻求改造社会的良方,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改造尚未开始,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B项错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资本主义,五

14、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中国新思想的主流,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当时还没有共产党,D项错误。3、D【答案解析】京师同文馆的招考由“应考者寥寥”到异常顺利,说明“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有所扩大,促进了京师同文馆的招考,故选D项;A项与题意不符,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民主、科学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B项排除;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新政,排除C项。故选D。4、C【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的社会状况,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故C正确;民族主义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当中没有民主主义的说法,故D错误。【答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民主义的内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D【答案解析】通过材料唐宋时期食风的变化可以看出,宋朝时期人们不讲究吃,以平常饭食为主,这实际上体现了消除人的口舌之欲的思想,是理学“灭人欲”思想的表现,故D正确;食风的变化不能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食风变化与士族文化普及无关,排除B;食风变化不能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排除C。6、D【答案解析】据材料中“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的中枢机构特点,该机关应是军机处,故选D;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排除A;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内阁不是清朝的御用机关,排除BC。【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分析解答。7、B【答案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空前强烈的瓜分危机和亡国之祸刺激着中国人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