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60461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清地理概念 提高解题实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清地理概念提高解题实效关键词 地理教学;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绝热 气块上升垂直递减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高三文科学生将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与绝热气块上升垂直递减率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进而导致无法解决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地理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这两个概念,使其轻松解答相关地理问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一、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对流层内不同高度大气的温度变化状况。对流层主要从地面获得热量,离地面越近,其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且水汽和固体杂质越多,气温也就越高;而离地面越远,其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则越弱,气温也就越低,因

2、而对流层气温总体表现为: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是不一致的。就整个对流层平均而言,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越高,空气对流运动越强劲,反之,对流运动越弱。例1:右下图表示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图中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米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分析: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为6/1000米,根据图中气温分布状况分析, 6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35,3000 米高度气温约为-15,近地面气温接近20, 3000米以下温差

3、大约 为35,高于垂直递减率,3000米与 6000米温差约20,高于垂直递减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选项正确。二、 绝热气块上升垂直递减率绝热气块上升垂直递减率表示在绝热(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上升过程中气块本身的降温率。绝热气块上升垂直递减率可分为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和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气块本身的降温率,其变化的常数为1c/100米。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气块的升高,气压降低,气块膨胀做功,内能减弱引起温度下降。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指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过程中的降温率。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总是小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这是因为饱和湿空气上升时,温

4、度随高度的变化会受两种因素影响。其一是,随高度的升高,气压降低,气块膨胀做功,内能减弱引起温度下降,这种变化类似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其二是,水汽凝结时释放热量,引起温度升高,水汽凝结可减弱一部分因饱和湿空气高度升高而引起的降温。例2:某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所示。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c。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c。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c。材料三: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1爬山过程中,在海拔米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

5、的变化。此高度以下天气以_为主,以上天气以_为主。2同一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分别是:a_,b_。分析:根据材料二,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c,当空气上升到1000米时,气温则会下降到18c,此时最大水汽容量下降到15克左右(根据材料三),湿度100%,水汽饱和之后随空气上升将会产生地形雨,气温将按照湿绝热垂直递减率递减,气温每百米下降0.5c(因产生了降水,空气越干爽)。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将按照干绝热垂直递减率递增,气温每百米升高lc。通过计算可以得出:m地到a地气温下降4c;m地到海拔1000米处气温下降8c;海拔1000米到2000米处气温下降5c;山顶(2000米处)到b地气温上升5c。答案则为: 1.1000米、晴朗、阴雨; 2a:22、b: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