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设安全设施.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60435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设安全设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设安全设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设安全设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设安全设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设安全设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设安全设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设安全设施.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0 专设安全设施8.1概述专设安全设施包括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安全壳氢气控制系统、安全壳和安全壳隔离系统、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和安全壳泄漏率试验系统。8.2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流程图见图8.2.8.2.1 系统功能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的主要功能是在假定的设计基准事件发生后提供应急堆芯冷却。为了实现这个主要的功能,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设计实现如下功能:l 应急堆芯衰变热排出在瞬态、事故或任何正常热量排出路径丧失时提供堆芯衰变热排出。该热量排出功能适用于包括停堆在内的多种反应堆冷却系统工况。在换料期间,当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水被排入换料水池时,可利

2、用其他非能动方法排出堆芯衰变热。l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紧急补给和硼化当发生化容系统提供的正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补给不可用或不足的瞬态或事故时,PXS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提供补给和硼化。l 安全注射在发生所有破口范围内的冷却剂丧失事故,直至并包括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最大主管道双端断裂时,PXS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提供安注以提供足够的堆芯冷却。l 安全壳pH值控制在事故工况后,PXS在安全壳内添加化学物质来建立淹没化学条件,在安全壳内的高放射性环境下,该条件维持放射性核素的保存并且在长期淹没条件下防止其对安全壳设备的腐蚀。8.2.2 系统描述当启动给水系统的衰变热排出能力或化容系统的补给流能力不足或丧失时,非

3、能动堆芯冷却系统提供安全相关的安全注射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衰变热排出功能。PXS设备被布置在安全壳内。该系统包括管路,阀门以及支持该系统运行的仪表。该系统对化容系统的硼水补给流,厂用气体系统的安注箱压缩氮气补给流,以及乏燃料池冷却系统的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循环/净化/传输提供了接口。PXS还对与维护相关的取样、通风和排水提供了管路接口。PXS设计运行在没有使用诸如泵和交流电源等能动设备的条件下。该系统依赖于可靠的非能动部件和工艺,例如自然循环、重力和压缩气体。8.2.3 主要设备设计参数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是一个抗震类安全相关的系统。它由一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PRHR HX)、两个堆

4、芯补给箱(CMT)、两个安注箱、一个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pH值调整篮、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滤网,安全壳再循环管线和相关联的管道、阀门、仪表和其余相关设备组成。属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一部分的自动卸压系统的阀门和鼓泡管,也提供重要的非能动堆芯冷却功能。具体参数见下表。设备数据-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堆芯补给箱数量 2类型 立式,筒式,半球型封头总容量,(英尺3) 2500(70.8 米3)设计压力(磅/英寸2) 2485(17.1MPa 表压)设计温度() 650(343.3)材料 碳钢,不锈钢衬里AP1000设备级别 A安注箱数量 2类型 球型总容积,(英尺3) 2000(56.0米3)

5、水容积,(英尺3) 1700(48.14米3)设计压力(磅/英寸2) 800(5.52MPa 表压)设计温度() 300(148.9)材料 碳钢,不锈钢衬里AP1000设备级别 C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数量 1类型 与安全壳内部结构一体容积,最小水容积(英尺3) 73,900(2092米3)设计压力(磅/英寸2) 5(0.034MPa 表压)设计温度() 150(65.6)材料 不锈钢覆面AP1000设备级别 C设备数据-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数量 1类型 立式C型管式热负荷(英制热量单位/小时) 2.01E+08(5.89E+07 J/S) 管侧 壳侧流体 反应堆冷却剂 安全壳

6、内置换料水箱水设计流量(磅/小时) 5.03E+05(2.28E+05kg/h) N/A温度 流进() 567(297.2) 120(48.9) 流出() 199(92.8) N/A设计压力(磅/英寸2) 2485(17.1MPa 表压)N/A设计温度() 650(343.3) N/A材料,管路 690合金 N/AAP1000设备级别 A N/A设备数据-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鼓泡管数量 2类型 十字型开孔面积(英寸2) 274(1768厘米2)设计压力(磅/英寸2) 600(4.14MPa 表压)设计温度() 500(260)材料 不锈钢AP1000设备级别 CpH值调整篮数量 4类型 矩型最小

7、总体积((英尺3) 580 (16.4米3)最小TSP体积(英尺3) 560(15.9米3)材料 不锈钢AP1000设备级别 C滤网 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 安全壳再循环数量 2 2表面积,拦污栅(英尺2) 70(6.5米2) 70(6.5米2)表面积,细滤网(英尺2) 140(13.0米2) 140(13.0米2)细滤网网孔尺寸(英寸) 0.125(0.317厘米) 0.125(0.317厘米)材料 不锈钢 不锈钢AP1000设备级别 C C8.3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8.3.1 功能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执行以下安全相关功能:l 安全相关最终热阱:在设计基准事故后排出安全壳内大气的热量,并传递至

8、环境。l 降低安全壳压力与温度:通过将安全壳大气中的热量传递至环境,限制并降低丧失冷却剂事故(LOCA)或安全壳内主蒸汽或主给水管道破裂)后安全壳内的温度和压力。l 控制裂变产物的泄漏:通过减小安全壳大气与环境的压差限制事故后放射性的泄漏,同时促进安全壳大气中裂变产物的去除。l 乏燃料池及消防水的贮存与供应:提供一个抗震级乏燃料池补水源和抗震级防火水源。8.3.2 系统描述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一个安全相关系统,有能力直接从钢制安全壳容器向环境传递热量,防止安全壳压力和温度在设计基准事故后高于设计值,并在较长时期内降低安全壳压力和温度。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利用钢制安全壳壳体作为一个传热表面,蒸

9、汽在安全壳内表面冷凝并加热内表面,然后通过导热将热量传递至钢壳体。加热的钢壳外表面通过水和空气的对流、辐射和物质传递(水蒸发)等热传递机理冷却。热量以显热和水蒸汽的形式通过自然对流的空气带出。来自环境的空气通过一个“常开”流道进入,沿安全壳容器外壁上升,最终通过一个高位排气口返回环境。安全壳壳体由位于安全壳以上、与屏蔽厂房结构为一体的储水箱利用重力作用径直泻水洒湿。泻向安全壳外表面的水接Hi-2安全壳压力或温度测量值后自动触发,至少在3天内不需要操作员的干预调节流量或补充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的供应。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利用了钢制安全壳容器、环绕安全壳的混凝土屏蔽厂房,以及安全壳与屏蔽厂房之间的空

10、气导流板结构即空气流道。该系统设置两台循环泵和相关管道、阀门及仪表,用于循环储水箱中的水,通过添加化学物控制水箱的水化学性质和加热水防止结冰。该系统亦包括一个非能动安全壳冷却辅助储水箱(PCCAWST),为安全壳冷却提供额外的厂内水源,并为乏燃料池或消防系统提供补水。8.3.3 设备描述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所有管道、阀门、箱体,以及盛水设备和分水堰均由不锈钢建造。l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储水箱:储水箱位于安全壳容器以上,与屏蔽结构为一体,其内壁衬不锈钢板。储水箱设有液位测量和温度测量。为维持系统的可运行性,设置一个与箱体连接、利用加热器控制水温的再循环回路,同时提供化学添加物以维持水质。l 非能

11、动安全壳冷却水储水箱排水管储水箱设有4根出口管,其进口位于储水箱的不同高度,使重力驱动的水箱疏水流量成为液位函数。出口管的相继裸露,结合水箱水位压头的降低,使储水箱的疏水流量:1)为早期安全壳热量的排出提供高流量,2)随时间推移非能动地降低流量以更好地接近堆芯衰变热并使水箱疏水时间延至最长。l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储水箱隔离阀4根储水箱出口管连接至1根公共集管,集管与设有冗余隔离阀的三根平行管线相连。在其中两根管线上,一个常关的气动蝶阀(失效开)接Hi-2安全壳压力信号或安全壳高温信号后开启。在常关蝶阀上游串联布置常开电动闸阀,由1E级直流电源供电。第三根平行管线上设有2个电动闸阀,一个常关,另

12、一个常开,由1E级直流电源供电,接Hi-2安全壳压力信号后自动开启。l 分水斗奥氏体不锈钢分水斗用来将水分配到安全壳穹顶的外表面。两条冗余的储水箱输水管线和来自辅助储水箱的管线向斗中排水。斗的边墙均匀地开有16个分水槽,将水均匀分成16股。分水斗悬挂在屏蔽厂房屋顶并恰好悬在安全壳穹顶上。l 分水堰奥氏体不锈钢堰式分水装置用来优化安全壳壳体的洒湿面。水由分水斗以均等的16股洒向安全壳穹顶正中位置,每股水流入16个径向扇面之一。l 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用来形成沿安全壳壳体外侧向上的自然循环驱动气流,用以提高安全壳壳体表面的水蒸发从而降低安全壳压力。空气流道包括设有滤网的屏蔽厂房入口及空气导流板,空气导流板将安全壳外表面和屏蔽厂房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分为下降流外环廊和沿安全壳壳体的上升流内环廊。l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辅助储水箱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辅助储水箱是一个圆柱形钢制箱体,布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