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0308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款纠纷答辩状2019 答辩人: 被答辩人: 风险提示: 一份严谨的民事诉讼答辩状,首先需要分清是否属于法院主管,是否有需要写民事诉讼答辩状;其次是弄清楚受理法院的管辖;再有就是检查诉讼主体是否遗漏,是否有误;此外还应该注意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的问题。在明显存在上述问题时,不要急于答辩,答辩时在答辩中明确提出异议,往往能事半功倍,即可令对方“败诉”。 答辩人就与_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答辩如下: 风险提示: 制作民事答辩状时,应当围绕原告在民事起诉状中叙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答辩人有权否认对自己不利的“不能成立的”和“无证据证明的”事实。进而有取舍地阐述对自己有利的,及对方当事人没有提及的事

2、实,特别在一些双方当事人存在“混合过错”或都有违约行为的案件,答辩人更应当注意如何“承认”、如何“反驳”及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以自己的“事实和理由”和对方的“事实和理由”相抗衡。 一、原审法院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适当,没有出现事实认定和判决结果不一致这样的低级错误,认定答辩人承建的_为死包也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答辩人承建的_,虽然是以_公司的名义签订的,但该工程属于死包工程,盈亏均由答辩人负责,该工程款的所有权属于答辩人所有。对这一事实答辩人有两方面的证据可以证实。第一,_年_月_日_与_公司签订的内部工程承包合同明确约定:“各承包集团对承包工程全过程负责,从工程开工前准备到工

3、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后的回访,维修都由工程集团负责,所拖欠的工程款项由承包集团负责回收。”第7条第2项又约定“工程竣工交工后,承包集团负责结清所有债权债务,承包集团解体后,公司概不负责债权债务问题,一切由承包经理负责,给公司造成损失或弄虚作假,公司追究承包经理责任。”上述约定说明该工程是死包工程,所得款项应由承包集团所有,_公司没有任何权利主张。第二,_年,_公司有人以答辩人侵占_楼工程款为由向检查机关举报,检查机关审查后认为_涉嫌侵占罪(即侵占了_楼工程款_万元)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庭上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此款究竟是属于_公司所有,还是属于答辩人所有。如果属于_公司所有,答辩人就构成侵占罪

4、。此案经_法院和_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_楼属于答辩人死包工程,此款不属于单位财产,答辩人不构成侵占罪,判决答辩人无罪。因此,被答辩人的上诉请求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相信二审法院也不会支持其上诉请求。 二、上诉人第二项上诉理由没有根据,_是否具有承建工程的主体资格,并不是本案要解决的问题,_的工程已经完工,即便其不具有承建工程的资质和主体资格,也不影响其要求支付工程款的权利。而且,被答辩人不应忽略一个事实,就是内部工程承包合同是由被答辩人跟答辩人签订的,作为专业的建筑工程公司,不应该不懂得建筑资质对合同主体的重要性,既然被答辩人认为_不具有承建工程的主体资格,还明知故犯,与其签订“内部”工程承包

5、合同,那么答辩人认为,一方面被答辩人对_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应承担违法转包的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对答辩人而言,这是被答辩人对自身权利的处分,或者是对答辩人的一种授权,答辩人当然享有对_的承建权利,而且从双方合同内容来看,性质为死包,盈亏均由答辩人自己承担,工程款(实际应为赔偿款)当然也应由答辩人享有。至于答辩人所用的收据和公章真实性的问题,实质并不影响工程款的权属,同时_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收据和公章的真实性也只负有形式审查的义务,将工程款支付给答辩人没有不当之处。 三、如果法院判决_万元的权利人属于被答辩人,将会造成法院同一案件民事判决和刑事判决不一致的奇怪现象,更严重的是,将会导致用民事判

6、决否定生效的刑事判决,用民事判决间接宣告答辩人有罪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违背了基本的法理。 因此,希望二审法院坚持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驳回被答辩人旷日持久的无理缠讼。 此致 _人民法院 答辩人:_ _年_月_日 风险提示: 在答辩时,答辩人(被告)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注意,列书证,要附上原件或复制件,如系摘录或抄件,要如实反映原件本意,切忌断章取义、并应注明材料的出处;列举物证,要写明什么样的物品,在什么地方由谁保存着;列举证人,要写明证人的姓名、住址,他能证明什么问题等。 另外,证据和证据来源,虽然法律规定必须提交,但提交时的说明应能简就简,尽可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保留自己的杀手锏,在庭审辩论中占据主动。 附: 答辩书副本_份; 证据材料_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